11月2日,汤溪镇创新农作制度重点乡镇现场观摩会如期举行。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负责人、汤溪镇创新农作制度领导小组、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种养专业合作社及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一起组成了观摩团队,依次对汤溪镇创新农作模式四大实验基地进行走访考察。
据了解,根据省农技推广基金会《关于开展创新农作制度重点乡镇建设的意见》,经省基金理事会批准,今年初汤溪镇被列为全省第一批我市第一个创新农作制度重点乡镇,建设期暂定三年。为此,汤溪镇党委和政府组建了创新农作制度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2012年“两小组”推出杨林畈“水稻/芝麻”生态防控水稻病虫害、黄堂稻/菜轮作组合、平水塘畈“鱼/稻”和菇蔑畈“鱼/冷水茭白”轮作四个模式,实施面积为7400亩。实践证明,上述农作模式既做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升粮食生产总量,又能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收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既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人文优势,又符合国家稳定与发展粮食这一战略产业的要求。四大新型农作模式的成功得到了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的关注,上半年汤溪镇已争取到其每年15万元的专项拨款。
一年来,在创新农作制度重点乡镇的建设过程中,“两小组”攻坚克难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获不少成功的经验。例如,为使农作模式与汤溪的资源条件与生产水平相匹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模式筛选的科学性;其次创新农作模式示范区集中连片程度高,表现出新型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
通过现场观摩考察,各位领导专家对模式的茬口组合及效益有了直观、深入的了解,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负责人对汤溪镇的新型农作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汤溪镇创新农作制度重点乡镇的建设目标是一组综合指标,它要求模式创建、示范与推广的组合化和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做到培养一个创新机制和培育一支创新队伍,将培养和提高从业人员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放在与追求模式规模效益同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