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七星村,狮迎九州客。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汤溪镇寺平村村口的停车场上就会聚满人群,一波又一波的外地游客来到古村吃农家饭、游田园景、享农家乐,感受农家生活,寺平古村已成为金华周边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不久前,在金华市“深化村庄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上,寺平古村作为参观点,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赞扬。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省十大生态旅游村、省特色旅游村、省全面小康示范村、省文化示范村、省绿化示范村、省兴林富农示范村、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省农家乐特色村、省民主法治村、浙江美丽乡村、省十大生态名村……这些荣誉见证着寺平村的变化。这个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村庄,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年间实现华丽转身的呢?
悠久历史为古村提供发展空间
寺平村位于金衢盆地中部,历史悠久,早在明朝初年,寺平村的祖先就迁居到这里繁衍生息,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房屋遍布全村。
建村之初,寺平村的祖先按照“七星伴月”的地形图景来规划自己的家园,希望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而这种精神与理想的追求一直在该村的子孙后代中绵延。因为这个村庄只要有院子的住宅,进出的大门绝不与楼房大门正对,似乎在讲究一种迂回,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也是对理想追求含蓄的表达。
村内建筑的选址和建设都凝结着文人学士、民间匠人的智慧和心血。受徽派建筑风格影响,寺平村每座古建筑的门面上都镶嵌着砖雕,或飞禽走兽、或花鸟虫鱼,还有戏剧中的片段插图,构图生动、雕工精细。像“鲤鱼跳龙门 ”、“九狮抢球”等砖雕图案,均属省内罕见,雕刻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如“立本堂”,这么大的厅堂不挖地基,只用一块石板垫墙底、用鹅卵石砌路面,两根大梁之间用牙梁连接,木柱用凿刻精美的石鼓作“柱础”……几乎囊括了寺平村现存8大厅堂的建筑特色之精华。国家级规划专家洪铁城曾在游览寺平后说:中国最漂亮的砖雕民居在寺平。
新农村建设与保护古建筑相得益彰
守着精美绝伦的古建筑,却未能发挥经济效益,这让寺平村百姓深感惋惜。村党支部书记戴维平回忆:“当时我们就想,保护好古建筑,以后可能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条出路。”而古建筑保护修缮需要大笔资金,村里没钱怎么办?为节省资金,那时戴维平经常带着村民四处收购邻村旧房老屋的旧砖旧瓦,“旧砖旧瓦便宜,更符合修旧如旧的特色”。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1版)
由于寺平村大多厅堂都居住着村民,这对保护古建筑、古文化带来的难度。戴维平和村委会一班人,日夜走家访户,对村民进行动员劝说,向村民讲明保护古建筑的意义。面对村干部的耐心细致和为村庄发展所花的心血,大部分村民都积极响应村里的号召,主动腾出住宅进行修缮。当时村里没有维修经费,戴维平号召村委会一班人集资,并带头拿出5万元,大家你一万我两万一共筹集到18万维修经费。
修复古建筑,目的就是为了建设新农村。眼光长远的戴维平又召集村两委及村民代表进行了商议,着重探讨保护和修复古建筑的措施与方案。结合寺平的实际情况,该村在村庄整治时,对道路及弄堂不浇水泥路,而改为铺设鹅卵石路,并在村口修复了石桥,修建了白墙黑瓦马头墙的公共厕所;对村内原有的四口水塘进行了衬砌;2000多米长的通村水渠采用本地石子砌成;在古建筑群内,装了50盏八角灯及200多盏红灯笼进行装饰亮化。全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其中用于古建筑保护资金就达150万元。
通过村庄整治和对村内的古建筑的保护、维修,村中弄堂门楼变得清逸秀丽,移步换景,幽幽古巷,雕花窗格,长弄蜿蜒,阡陌纵横,一砖一瓦都散发着悠悠古韵,令人流连忘返。
农村文化建设赋予村庄内涵
没有文化的农村不是新农村,没有健康向上文化生活的农民不是新农民。寺平村着力挖掘地方文化,培养乡土文艺人才。作为2010年首届油菜花节的主会场和历届油菜花节的分会场,寺平村先后举办了40多场大型文艺演出。全村现有民族表演、腰鼓、秧歌、婺剧、坐唱班等8支文艺队伍,表演人才120多人,节目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并频频在各级比赛中获奖,村民戴少伟获婺城区首届农民歌王,由寺平村16名妇女表演的舞蹈《悠悠寺平》获浙江省新农村建设题材舞蹈大赛二等奖,村歌《美丽寺平村》入选金华市十大村歌……
寺平古村的文艺演出队不但组织演员在寺平村登台演出,而且还经常送戏到兄弟乡镇甚至周边其他县市。村里的龙板灯队、锣鼓队、女子腰鼓队、民间乐队、文艺表演队、篮球队、乒乓球队、小马灯队活动丰富,精彩纷呈。现在的寺平村每天晚上几乎都有五六百名男女老少跳广场舞。音乐声、嬉笑声充满着整个村庄,村子处处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古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寺平村也从古建筑保护中走出了一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阳光大道,为农村文化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乡村旅游实现村民增收
2006年11月,借助黄大仙旅游节开幕,寺平古村落农家乐休闲游正式开业。说到刚开业时的情景,戴维平感触颇深。当时很多配套设施没有跟上,游客来了后在餐饮、生活上出现了很多问题,但寺平村采取的做法是只要有游客来,村两委就会派人陪同,虚心地接受游客提出的建议和批评。只要有外地游客过来,他们就会派人到15公里外的高速路口迎接,只要有2辆大巴的游客同时过来,村里的腰鼓队还会列队欢迎。正是热情、真诚、周到的服务打响了寺平古村的知名度。上海的很多游客回去后寄来感谢信:他们在信中动情地说,寺平村民的热情、真诚、服务感动了我们。
为了让古村落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寺平村还培训了专业的导游,唱响了文化建设和旅游开发同步发展的大戏。寺平村以“住古民居,吃农家菜,赏古文化,游山田景”为主要特色的农家乐旅游业开办六年来,每天都有游客到寺平古村落旅游观光。目前,寺平古村有三星级以上农家乐8家,其中最大的农家乐银娘农庄可容纳500人同时就餐。农家乐旅游业的兴起,不仅解决了该村100多村民的就业问题,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寺平村一直都坚持保护性开发的理念,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能力稳步提高。开游六年来,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古建筑修复保护、旅游景点、旅游公共设施、村庄景观及文化配套、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了旅游接待中心、停车场、休闲中心广场、银娘井景点等设施。其中,总投资500万元的寺平古村游客接待中心(含多功能会议室、小型会议室各1个,300平米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客房55间110个床位)目前正进行装修,元旦可接待游客。
寺平古村落开游六年来吸引了上海、福建、湖南等10多个省市的游客前来旅游,同时还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旅游团队。到目前为止,寺平村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45多万人次,增加收入5000多万元。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直接提高了农副产品收入。有机米、农家菜籽油、紫薯、胡柚、桔子、米酒、笋干等农产品备受游客欢迎。该村农产品收入超过2000万元,其中寺平古村落有机米最受欢迎,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特色产品。
短短六年,寺平村取得的成绩让人瞩目,但寺平人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们已经开始朝着下一个目标奋进。我们相信,在共创和谐社会的今天,寺平村民的观念必将进一步变新,观念的更新必将推动寺平村新的发展。我们相信,随着“农家乐”的发展,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市场信息等会源源不断地输入农村,在现代文明的交融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会思考寻求自身的转型,他们会更好地利用田园景观、生态环境、乡村文化,在富民强村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