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核新村社区:为民服务走在前
“服务无止境、无区域,凡是社区居民需要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我们的服务。而且,社区干部一定要心里装着居民,把工作的战场放到现场去,实实在在替居民去想,才能把服务真正做到位。”日前,白龙桥华核新村社区书记潘双奇如是说。昨日,记者来到华核新村社区,亲身感受社区的为民服务工作。
60多岁的李新香和老伴住在华核新村社区几十年了,今年6月份,老夫妻俩搬进了社区为他们安排的“新家”,这个新家虽然没有原先的房子大,但是却解决了李新香最棘手的一个难题。“老伴腿脚现在是一点都动不了啊,我们原先住在三楼,上下楼根本不方便,想推他出门晒晒太阳都不行。”李新香对社区的帮助,连声表示感谢。
原来,考虑到社区一些老弱病残居民的需要,今年,华核新村社区将长年不用的一些老房子重新腾空,装修成了安置房。现在,李新香夫妻和其他4户困难居民都住进了以前托儿所的老房子,李新香每天都能陪着老伴在门前的大院子里晒晒太阳,推着轮椅出门散步也非常方便。
今年,华核新村社区最大的一项为民工程,就是基础设施维修。走进社区,不少居民都竖起了大拇指。“这真是办了件大实事啊,彻底解决了我们这些老住户的房屋漏雨现象。”社区的黄大爷告诉记者,他们家住的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二层老房,盖的是瓦片顶。这些年,一下大雨,房子漏雨现象是越来越严重。
“尽管以前我们反反复复地派人维修,却也是治标不治本。”陪同的社区干部黄群告诉记者,今年,社区积极争取到上级单位500多万元资金,全部用于改善民生,彻底更新了16幢二层楼的瓦顶,并重新做吊顶,更换了漏雨槽,将所有住宅楼单元内的墙壁、扶手全部粉刷一新。“基础设施该工程从10月8日开工,还将陆续完成破损路面的维修、大礼堂改造、停车场建设、中心广场改造等多项具体工程。”
除此以外,记者发现,辖区内一些室外有台阶的地方,都安装起了不锈钢扶手,就连社区南门通往十二局菜场的40多米小路也都铺成了预制板路面。“从南门去旁边的十二局买菜,不仅近,而且不用过大马路很安全,社区居民都爱往这走。但是一到雨天,泥巴路就泥泞不堪。”黄群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社区在上门走访时了解到的问题,今年正好有资金,一并解决到位。而且,社区利用上级奖励资金为活动室和阅览室安装起了空调,将老年活动室改造成了多功能厅,购置了钢琴和舞蹈镜,为丰富社区老同志的文化生活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70多岁的蒋光友老人正开心地在电子阅览室里看着军事新闻。
据了解,今年,华核新村社区提出了“上门走访、跟踪服务”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坚持每天到现场、进家门,主动与居民沟通,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和“关爱民生”活动,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一年来,为社区住户维修管道、电路故障170多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修理小家电、购买小日用品80余次。
完善硬件设施是基础,健全管理网络是保障。华核新村社区进一步完善了支部、片区、管理员、社区等多级管理体制,将社区管理工作分解到人、到片区,实施网格化全覆盖。社区有9名片区管理员,除了每月一次的片区工作例会在办公室里召开外,他们每天的工作地就是在片区、在居民身边。“我们要把社区的工作传达给居民,又要把居民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反映给社区,还要当好社区一些在建工程的现场监督员。”一位片区管理员说道。
当天上午9时,6名片区管理员齐心协力地将一瓶重重的氧气瓶抬到了27幢三楼的李长兴老人家中。在片区管理员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一张换送氧气瓶的时间表,上面清楚地写着社区10位需要服务的老同志名单和地址,更清楚地记下了需换送的日期。日子一到,片区管理员们总不忘上门服务,努力实践着社区服务“无缝隙、无盲区、零距离”的要求。(记者月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