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支委到村主任,再到村书记,吴国成为马淤村服务了40多年,不仅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更为大家打造了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环境优美的家园。
马淤是个纯农业村,一直以来,吴国成带领村两委,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在村里成立了田藕、花卉苗木等协会,通过协会关注优新品种。在了解到优新品种后,村里会组织协会成员前去考查,先小范围引进种植或养殖,再择优向全村村民推……这一做法,让村里的特色农业有了很好的发展,村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如今已达到年人均7000余元。
物质生活富裕了,人们自然开始关注自身的精神需求。吴国成认为,真正的文化活动不占领农村,歪风邪气就会大行其道。他为此进行了多方努力,全力促成区诗词楹联协会和本村结对,复兴了村上的“赛诗会”,又陆续成立了村级舞龙队、威风锣鼓队、舞蹈队等多支文体队伍,逐步恢复了马淤耕读古风的良好传统。2006年,马淤村被评为市级文化示范村。
吴国成还十分重视村庄规划发展,颇有远见的他,早在2002年就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村景规划。在全村党员干部齐心努力下,该村于当年完成了整村土地重新调整,借机托浮了规划为新区范围(宅基地)的所有土地。这一举措,让马淤在村庄发展上获得主动。如今的马淤村,不仅没有违章建房现象,还多了许多美丽的“景观”,如公园型的休闲广场、美丽的新社区大楼、造型别致的路灯、文化宣传牌等等。
而更让马淤村民津津乐道工程是该村的环村溪——渔溪改造工程。有村民回忆:“以前马淤‘满大水’很有名,年年都要遭洪灾,最多的一年村里发了七次洪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0年,吴国成下决心对渔溪进行改造。经过他的多方努力,该工程得到了政府部门,特别是市水利局的重视。最终,该工程征地130多亩,使10多米宽的渔溪“变身”为50多米宽的“大河”,摘掉了马淤“大水村”的帽子。同时,为了方便村民过溪劳作和出行,吴国成还多方筹资,新建了10米宽的渔溪大桥。
“不过,2011年渔溪又发了一次大水,我因此发现,渔溪的改造还不够彻底。今年‘两会’我准备提一提渔溪进一步改造的事,希望能促成工程上马,让渔溪沿线的各村庄农户都能完全放心。”吴国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