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马乡,有这么一个人,他根据现实取材唱起了朗朗上口的山歌,他的一首《贫下中农一条心》几乎被当时竹马乡所有人传唱,并唱到了中南海。他曾先后7次参加省民歌演唱会和文艺汇演,并多次获一等奖。上世纪60年代,他曾被邀请到杭州,为亚洲作家会议代表演唱山歌,得到外宾的赞誉。1993年,他被授予了“浙江省民间艺术家”称号。现在竹马乡会唱山歌的歌手们所传的都是他的衣钵,可谓一个人影响了一代人,他就是竹马乡西宅村村民方耀生。
那是一个山歌的时代,几乎人人都会唱上几段,但是,1997年,随着方耀生的去世,这个山歌盛行的时代似乎已经终结。然而事实上历史并没有就此落下帷幕,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的丰富,曾经断代的竹马山歌又重新绽放魅力,并涌现出许多民间歌手,比如金志馀、金志春、蔡玉辉、李建强、李东升。他们与方耀生一样根据现实取材,唱山水风光,唱节日庆典,唱茶花之乡,唱出了人民生活的新面貌。
方耀生山歌文化的守望者金志馀
他已是退休十年的老教师,他是草根文化的忠实记录者,他是方耀生山歌的积极传承人,前天,在竹马乡金店村,记者见到了72岁的金志馀。
金志馀与方耀生
方耀生一曲嘹亮山歌震撼了全中国,而关于其生活背景,大家却了解不多,金志馀却把它记了下来,收录在《文化金店》一书中。
金志馀介绍说,方耀生本是竹马乡邵湖头村人,因家境贫寒,年近不惑,却未婚娶,经人介绍,入赘到乾西乡方塘榺的一户人家,天生一副好嗓子,歌声洪亮,音色优美,从来唱不破,大家都叫他“铁喉”。恰巧当时9岁的金志馀上小学,寄宿在与方耀生同村的舅舅家,“方耀生的歌不用伴奏,简单易学,在哪儿都能唱,听着听着,大家就都会两句。”
揭开山歌的盖头来
谈起方耀生的山歌,金志馀便唱起了它的最初版本并做了简单介绍。
第一段共四句作引,音调高,曲调长,“对面山上那个货(那个人,金华方言),过来格达(这边)坐几着(坐一会儿),阴凉树瓦(树下)大大天(聊聊天),要么庵啷(我们)对山歌哦。”对面答唱,“对面山上共咯货(那个人),蛮长(竖着)耳朵你听着,要对山歌随你便,不晓得侬对粒货(啥东西)。”
第二段变调,节奏转为明快,“啊啷山上青草长,牛羊成群满山岗,牛羊吃了青青草,只只养得肥又壮。”答唱,“啊啷山上种苹果,苹果种起满山塢,棵棵苹果满树挂,个个苹果甜又香。”
结尾与开头呼应,或两句,或四句,起点题作用。
后随历史流变,改词演化,得以传唱下来。
方耀生山歌文化应得到传承
金志馀认为,方耀生的山歌文化是当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得到很好的传承。曾有人构想,基于金店村毗邻双龙、赤松两大风景区这一地缘优势,培育大量山歌歌手,模拟印象丽江等在风景区做实景演出。金志馀着手培养了四位徒弟:沈娅娜、金振汝,以及弟弟金志春和弟媳吴梅华夫妻档。据说当时设置这一对夫妻档,意在尝试将山歌推广为百姓生活交流的一种方式。但终因推进难度极大,未能成功演出。
金志馀解释说,方耀生的山歌特别挑嗓子,底子特别好才唱得好,而且唱法需得要领,升降调,长短音,起承转合,都要把握得当,另外自己的爱好家人的配合演出的舞台、舆论的支持等因素都很重要。但总体来说,当下正是方耀生山歌文化继承的好时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闲暇时间增多,个人业余爱好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现代人文化水平被快速提升,山歌曲调简单,学得快,改编容易,一旦激发了全民创作欲,山歌文化就能得到爆炸式的传播。另外,身为退休教师的金志馀,正筹划首先在退教协会红烛艺术团发展方耀生山歌文化,本报记者将作跟踪报道。
(实习生张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