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崧菜滚豆腐
汤溪地处偏僻之地,但当地盛产一种白菜叫“高脚白”,高杆宽叶,肉质肥厚,是蔬菜中的佳品,汤溪人一般是大面积种植,一直吃到入冬也吃不完。下雪之际,聪明的妇女们便把这些肥美蔬菜放进一个个陶器罐子里,腌制起来制作成咸菜,汤溪人称之为腌雪菜。
雪菜腌好后,善于持家的汤溪妇女便一层一层往下掏,吃一层,掏一层。腌菜在陶坛里时间久了就会发霉变烂,妇女们觉得倒掉又可惜。这可怎么办呢?这时,有一户正在烧菜的人家发现没有盐了。盐在当时是金贵物品,不易买到。聪明的巧媳妇想到了一个办法,用陶坛里剩余的烂咸菜和老豆腐放在一起烧煮,以豆制品的鲜嫩掩盖烂咸菜的臭味,再放上点白皮辣椒,没想到味道会这么鲜美。
这样一烧,半个村子的弄堂里几乎都闻到了烂咸菜的臭味,人们纷纷赶到这个媳妇家里看个究竟,看热闹的四邻拿起碗勺,抢着喝了起来。一传十,十传百,从此形成了汤溪的一道名菜。“烂崧菜是个宝,闻着臭,吃着香,小孩吃了不生痱,疗疮涂上也会好”,后来,人们还发现,只有白菜梗变烂的烂咸菜味道最好,“厚大高脚白”是人们首选的白菜。
豆腐肉圆
众所周知,有一出婺剧叫做《僧尼会》,这是一出人们百看不厌的经典剧目。传说该故事发生在婺城区罗埠镇的“雌雄山”上。从前罗埠地方有两座山,一座叫和尚山,一座叫观音山,两山只隔着三十来丈宽。和尚山有个“碧桃寺”,寺里住着五六个和尚;观音山有个“仙桃庵”,庵里住着五六个小尼姑。和尚山有个小和尚和观音山上的小尼姑蛮要好,小尼姑上山种菜,小和尚便替她挑水浇菜;小和尚到塘埠头洗衣服,小尼姑就赶去帮他洗。日子头一长,两人心里有点意思啦,又不好说出口,只好在山上、溪边嬉笑取乐。两座山的山神爷看见他俩天天都这样,心想神仙都难免思凡,何况是凡人呢。索性好人做到头,把两座山来个日分夜合。从此,两座山便叫做“雌雄山”。洪武皇帝打天下时曾经路过这里,知道这两座山会日分夜合,便骂起山神老爷来:“你们两个孽畜,竟敢做出伤风败俗、不成体统的事情来。从今日起,两山不能合并,中间用溪隔开,不准架桥,违者要抽筋。”山神爷见真命天子发火了,连气都不敢透一声,把和尚山往东移,将观音山向西移,中间隔了一百廿丈,还开了一条五丈宽的溪,就连独木桥都不敢搭。
可是,洪武皇帝能拆开日分夜合的山,却偏偏拆不开小和尚和小尼姑的情分。他们心想:“你当皇帝能有三宫六院,和尚、尼姑就不是人啦?”清明节期间,他们看见村里一对对夫妻上山祭祖,脑子里有了办法。第二天一早五更,他们分别脱去百衲衣,扮作祭清明的人,一起逃下山来。到了溪边,小和尚不怕刺骨冰冷的溪水,拖鞋就把小尼姑背在背上。深一脚浅一脚踩着石头过河。
之后小和尚和小尼姑成为了一对夫妻。和尚尼姑平时吃素,而豆腐是最好的食材。还俗后开了荤,于是荤素搭配研究出了豆腐肉圆这道菜。此菜口感滑嫩、汤汁醇厚,回味无穷,在嘴里又滑又烫,感觉如同和尚背着尼姑过河,踩着又滑又深的溪水趟河。和尚尼姑每吃着这道菜就会会心地笑个不停,感人的爱情故事与这道美丽的菜肴广传婺州大地。
主要原料:
豆腐、肉末、番薯粉
制作工艺:把豆腐和肉末加上番薯粉,团成小肉丸了放入开水中煮熟,起锅装碗撒上葱花即可。
汤溪鸡蛋面
从前汤溪有户人家很穷,平时几乎拿不出什么好吃的来。因为家穷,丈母娘家也看不起他,尽管女儿女婿多次邀请,但岳父岳母一次都不上门做客,这让女儿心里很难受。
有一次,岳母思女心切,就瞒着岳父偷偷一个人来看女儿。这下把女儿乐坏了,想张罗着给母亲做点好吃的。可是,她在家里找来找去,只找到半碗番薯粉,就再也没有啥好东西了。可是,这半碗番薯粉也做不出什么好吃的啊!女儿心里是又急又愧,这可怎么办呢?这时,家里的老母鸡倒是很争气,正好下了个大鸡蛋。
有了鸡蛋,聪明的女儿想出了个好主意。她先把鸡蛋敲到碗里,然后抓两把番薯粉,加水调成糊状,然后下锅煎成一张圆圆的薄饼。可是就一张鸡蛋饼未免太寒酸了,她就把薄饼切成细条,这样鸡蛋面的味道就出来了。比普通面条更劲道,而且汤汁鲜美,即可当菜又可当点心,母亲吃得满脸通红,赞不绝口。从此汤溪鸡蛋面也扬名当地,成了招待客人的主要美食。
主要原料:
鸡蛋,普通家养鸡产下即可;
淀粉:当地农家主产的番薯,提炼加工而成;
配料:瘦肉二两;
作料:葱、蒜、姜、辣、料酒;
烹饪工艺:
1鸡蛋与淀粉加水调成糊状,下锅煎成薄饼;薄饼切成一指宽细条;
2铁锅烧热,放入菜油少许,将瘦肉入锅猛火煸炒至变色,加入汤水一碗半左右,水烧开后,将鸡蛋面下锅煮沸,加入料酒、葱、姜、蒜、辣等作料,然后起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