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过年拜年或者村上做戏的时候,要是碰到下雨天,走到村口都需要好长的时间,泥巴也会溅得满身都是,由于村中都没有路,只有弄堂,车子也开不进来。现在好了,路修通了,下雨天也不会污水横流,开车回家也方便了。”在采访中,恰巧碰上了回村看望婆婆的祝大姐。
说起以前村上的黄泥路,祝大姐的婆婆张奶奶是直摇头。“以前家里是一天三遍地擦,都还是积满灰尘,一到下雨天,路上就积满污水,成天臭哄哄的。”相较于现在整洁的水泥路,以前的黄泥路确实给村民的生活带大了很大的不便。
罗埠镇青阳郑村,是罗埠镇种植棉花历史最悠久的村,开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以种植棉花为主业,到90年代,又有部分村民开始种植甘蔗。据村书记郑忠喜介绍,村民大多数都是靠种植棉花和甘蔗为主要经济来源,2012年农业部高产棉花示范基地就建在了青阳郑村。
“以前到了棉花收割的季节,都只能用手推车一车一车的推出去,汽车也开不进来,要是碰上下雨天,更是连手推车都推不出去,经常误了棉花的收购,价格上也会受到影响。这几年修了路,收购棉花的大车也能开进来了,省去了我们不少的麻烦,特别是现在这个高产棉花示范基地建在我们村,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技术服务,使我们能够更加专业规范地种植棉花,也使我们的棉花产量大大提升,增加了我们的收入。”棉花种植大户郑孝文说。
“要致富,先修路”,深谙这个道理的青阳郑村两委,在村民的强烈要求、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村里开始把村庄的整治建设当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2009年,首先是进行通村道路的修建,拆除部分老房子,扩建村中的小路,进行道路的全面硬化。全村埋设污水管道,随后又着手进行清理村中5口池塘的污泥和污水,修造池塘四周的围墙,总共花费了将近450万元。2012年,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基本结束。
“村里开始修路的时候,刚好要拆到我家的老房子,由于我思想观念较老,怎么也不肯把祖辈留给我的老房子给拆了,村干部一趟一趟地来我家做思想工作,到最后是连我自己的亲戚和儿子都做起了我的思想工作,这样一次次的劝说下,我同意拆除老房子,让耽搁在那快一年的工程能够继续下去,过后想想真是太自私了,修路是件好事,自己当时怎么就是那么想不通呢,惭愧惭愧啊。”村民郑大叔说。
“我们村之前已经有十七、八年没有批过地基了,现在你看,一幢幢新房子立在村里,那么亮眼。作为一名村干部,我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上去了,邻里之间的矛盾就会减少,也能增强全体村民的团结性,这对我们开展村集体活动有很大的好处。”村书记郑忠喜说。
如今的青阳郑村民,靠着种植棉花和甘蔗,盖起了新房子。每当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村民,聚集在村中的活动广场,唠唠嗑,跳跳舞,健健身,褪去劳作一天带来的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