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树德树人
在汤溪镇城隍庙的院子里,摆放着两棵长约七八米、直径近一米的巨大枯木。经过日晒雨淋,枯木表面布满了青苔和杂草。但仔细打量,发现其坚硬的质地、黝黑的颜色和苍劲的纹理都显示着这两块枯木的不凡。
“这是阴沉木,放在这里已经很多年了。”汤溪城隍庙的工作人员谢光俊告诉记者。
说起这两个“宝贝”的来历,还有个小故事。2004年,杭金衢高速路工程汤溪段正在抓紧赶工。途径厚大溪时,工程队要在河床上打地基,却发现河底淤泥特别多,怎么也挖不到底。挖到6米多深时挖出了一口古井,继续往下,又碰到了一块坚硬的东西,人们以为是岩石,打捞上来一看才发现是两块巨大的黑色枯木。
金西植被茂盛,在河底挖出枯木并不稀奇,但在河床以下数米深的地方挖出如此巨大的黑木还是头一回,吸引不少百姓来看热闹。有人说这是价值连城的乌木,也有人说这只不过是普通的烂木头。当时潜心研究汤溪民俗文化的谢光俊闻讯赶到现场,眼前的场景让他惊喜不已,并让人把枯木运到城隍庙。
后据专家考证,那口古井是汉朝文物,而在它下面的东西按理应该比它更古老。“在加上它本身的树龄,这两块古木怎么也有2500多年了,不管是不是阴沉木,都十分有价值。”多年过去,谢光俊一直庆幸当初自己的选择。
深埋地下千年,历经沧海桑田,相比这地下的化石,地上的生命显然更值得我们关注和爱护。而如今金西尚存的古树有多少呢?它们的生存现状又如何呢?
古树承德
笔者了解,金西古树资源丰富,科属种类繁多。据2004年婺城区农林局普查统计,金西三镇100年以上树龄的古木有240多株,500年以上的有20株,官方认可的1000年以上的有5株。分天然生长或百姓栽培两类,其中有千年古樟王、国宝苏铁、活化石银杏、珍稀花榈木、吉祥丹桂、药用苦槠、多彩枫香等十几个品种,不同的树种有着不同的寓意。金西人崇尚樟木,古树中也以樟树居多。樟树皮放进香炉焚烧,有驱邪呈祥的作用,汤溪一带还流传着“樟树娘娘”的传说,古时经常有人去老樟树下托福、求子、求平安。
古墓周围也常种植樟树,有荫庇子孙的寓意。洋埠镇湖前村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东边有一座明朝古墓名叫“尚睦墓”,葬的是该村祖先胡孟雄、胡孟实两兄弟,是世间少有的兄弟合葬古墓。墓前有一株苦槠树,胸围4米多,冠幅方圆20多米,树龄500年以上,几十年前虽遭火烧却依然枝繁叶茂。墓后有一棵樟树,胸围3米多,冠幅方圆30多米,树龄也是500年以上。相传这两棵树是墓主人在生前亲手栽下的,过世后又被移栽到陵墓旁边,以告诫后人要传承家和万事兴的风尚与先苦后甜的勤劳美德,“尚睦墓”的名称由此而来。
据村里老人说,原先墓碑旁还有一棵罗汉松,树高30多米,胸围近1米,后因有人盗墓挖土而枯死,墓四角各有一株高达40多米的枫树,此外整个墓园还栽满了马尾松,可惜都在1958年大炼钢时期被砍伐烧炭了。可以想象,当时整个陵园生机勃勃的庄严景象。
改革开放以后,在湖前村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尊重古迹,保护古木之风再次兴起,该树近年来多次维护修缮古墓,在周围又种下百株松树、枫树,2004年被列入市文物保护点。
老树新貌
历经千百年的风吹雨打,在现代化的浪潮下,这些古树的生存现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和市区相比,金西因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古树生存环境也相对比较良好,然而部分古树依然或饱受白蚁蛀蚀,或遭受人为破坏,渐渐叶落枝苦。罗埠镇林管站站长陈根银回忆,罗埠镇上潘村原来有一株300年树龄的老樟树,2007年树边的土地用于鱼塘改造,水塘里的水经常漫过塘坝淹没树根,久而久之樟树就被淹死了。
“千年古树一朝倾,盘虬卧龙终成碳”,不禁令人心生惋惜。
为避免惨剧再次发生,政府也实施了古树名木保护办法。2003年婺城区启动了古树名木保护挂牌仪式,对包括金西在内的2032株古树名木进行正式挂牌。牌上标明了古树名木的编号、科属、俗称和别名,标注“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牌”的字样,并根据树龄的不同划定保护等级。这些古树名木从此有了自己的“身份证”,相关部门、村集体对其进行全面保护,规定不许砍伐和买卖。
而金西的古树多分布在村庄的中心位置,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还没走近汤溪镇上叶村,远远就看见三株遮阴挡阳的古樟。穿过整洁的村中小道,走进村民广场,终于得见三株500年老樟树的全貌,在小桥流水和古朴民宿的映衬下焕发着新的活力。它们是幸运的,在村庄改造中,村委故意绕开了这几株古树,并清理了周围的旧房和废墟,围起保护栏,将其融入到村民公园的整体规划当中。
总之,在古树名木保护上,金西任重道远。
这些古树名木零星分布在金西的村庄、学堂、河流、田野、山麓和陵园间,它们曾经是一个地区的地理坐标。每当抬起头你就能看见它们在夕阳中摇摆轻唱;它们不仅是独特的自然奇观,更如同一位位苍老的长者见证着金西的沧海桑田、人间的悲欢离合,而它们本身就是一代代金西人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