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乌引”送水滋润婺城
日前,正当汤溪老农戴天德为田里旱情忧心不已时,第三期乌引工程调水到达婺城,解决了他800多亩稻田的干旱危机。据戴天德介绍,之前他用的是莘畈水库的水,由于莘畈水库流经区域多,到他那里能用的实在有限,大部分田里还是干旱不减,有部分靠山边的田甚至有水稻被晒死。这次“乌引”水来得及时,大大缓解了旱情。
据统计,截至8月10日,婺城区日最高气温高于37℃以上已达到了24天,之前由于梅雨天气不明显,雨量比正常年份偏少,7月份全区平均降雨量为27.6毫米,比往年同期偏少八成。目前,全区有15个乡镇出现旱情,受旱面积达11.2万亩,少数地区发生了饮水困难。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周仍受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婺城区将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旱情将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为了使抗旱工作顺利进行,婺城区防指办于7月31日下发了《关于做好防旱抗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加强抗旱组织领导,加强水源管理,提升防旱抗旱意识,并组建了6个抗旱服务工作组,分赴各乡镇、街道实地了解旱情,指导抗旱工作。8月6日,区防指办还启动了抗旱Ⅳ级应急响应,要求有关乡镇全力做好抗旱工作,建立了旱情、蓄水情况七天一报制度,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各乡镇旱情和发展趋势。
8月9日上午,记者在乾西乡黄武范村边的婺江江堤上看到,这一段婺江水位已经很低,有的地方露出了河床。乾西乡湖头村村民盛淑军种了四五亩苗木,现在只有靠每天灌溉才能保住家中苗木。据了解,目前,乾西乡受旱面积共4000余亩,主要是农户种植的苗木和蔬菜,全乡设在婺江边的60座电灌机埠、74台抽水机,正24小时不间断抽水抗旱。目前,全区投入抗旱的机井有78眼,流动抽水泵达2000多台。
连日的高温曝晒也让沙畈水源受到严重影响,田地开始大面积干裂,乌云、皂里、高儒等村的村民生活用水也面临危机。副乡长戴增荣告诉记者,为了帮助村民解决用水困难,乡里组成了以书记为组长的抗旱协调组,深入农村进行水源协调,村里还动用了抽水机等抗旱设备为农作物灌溉。部分没有水源的村,乡政府也联系了区水务部门,将派遣送水车为村民定时送水,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戴增荣说,现在乡里部分干部常常顶着烈日,进村帮助村民找水、协调用水,梧桐村还成立了村民抗旱灌溉服务队,村支书包小兵亲自带头为村民田里灌水。
乌引工程是集农业、工业、生态、发电、旅游和人民生活用水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每年可向灌区供水9000万立方米。从今年7月11日开始,乌引工程衢州段开始向金华放水,截至目前,两期“乌引”调水量共计700万立方米,大大缓解了婺城西部地区干旱问题。自8月6日11时开始,衢州乌溪江水第三次通过金龙交界监测点,进入婺城区境内,预计今年乌引送水量将达到2000万立方米。据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旱情比往年严重,如果有必要,将协调乌引加大送水量,以解婺城农田之“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