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沙畈乡乌云村村民虞金生忙着在外寻找收猪户,他不仅要处理掉自家的170多头生猪,还主动为本村10来户养猪户一起划算卖猪事宜。作为全乡第三大生猪养殖户,虞金生提前签订了关停拆除协议,并在后续工作中积极为乡里、为村民献计出力。“乡干部刚开始来做工作时,我也有顾虑,‘不养猪了,生计怎么办?’是他们一次又一次上门讲道理、说政策,让我彻底明白了,在水源涵养区内养猪,虽然眼前自己富了,可损害的是七八十万人的利益。”虞金生坦言,除了养殖,村民们只要愿意尝试和努力,今后还是能有很多的致富路。
“生态才是最大的财富,保护好这一泓碧水,我们责无旁贷。”沙畈乡赛畈村的老支书范洪法掷地有声地说道。得知乡里正在开展水环境整治,刚从医院化疗回来的他就没歇过,召集村两委开会,挨家挨户地与乡干部一起动员本村养殖户关停搬迁。而且,他还要求自己儿子第一个签订了锯板厂关停协议。“正是由于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普通群众合力参与,所以,沙畈乡虽然任务最重,但也按期完成了所有协议的签订工作。”乡党委书记郭凌燕表示,水资源整治工作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支持,接下来,乡里也要积极帮助他们寻找转型之路。
自7月初婺城区部署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以来,婺城区委书记陈晓在半个月里,就两次前往有关乡镇召开现场推进会,并亲自走进农户家,听取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沙畈乡、琅琊镇及农林等相关部门迅速行动,不分昼夜地走村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正是由于对整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做群众工作的细致到位,半个月就100%完成了144家养殖场、锯板厂的关停协议签订工作,也让不少养殖户真正明白了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在金兰水库上游的琅琊镇岳村,该村唯一一户养猪户岳根泉提前拆除了猪舍。朴实的他告诉记者,家里条件不好,只有靠养猪才能供两个孩子读大学,而且自己还得外出打零工,到山上种毛竹,才够一家支出。“当初,镇干部上门做工作,我是死活都不肯拆。但是,他们半个月里是每天上门跟我‘磨’,晚上10点多都能坐得住,又动员读大学的孩子一起做我工作。”岳根泉说,现在想想,孩子们都很懂事,做大人的更应该有个好榜样,更何况,镇干部们放弃自己的休息每天忙,为的也是全体金华市民。
据了解,8月初进入协议签订阶段以来,琅琊镇水资源整治工作组的成员是每天进村做养殖户的工作,有时还要跑到外地去寻找锯板厂老板,经常忙到深夜才能回到家。“记得8月15日签订最后一户协议时,镇人大主席带着我们从下午3点多一直在养殖户家待到了晚上11点,因为第二天奖励政策就要减半了,我们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为农户争取到应得的政策。”该镇分管农业的干部曹胜余告诉记者,半个月来,工作组成员没有一个请假,双休日都主动进村做工作。
与此同时,作为畜禽养殖场、锯板厂整治的牵头单位,区农林局更是把其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集中精力,全力以赴配合乡镇做好各项相关工作。局长陈维良1个星期至少3天要下乡,有时1天内要把几个山区乡轮流跑上一遍,与乡干部一起做思想工作,认真倾听养殖户、业主们的意见,帮忙联系畜禽养殖场地、木材经营场地,带着生猪贩销经纪人上门洽谈收购,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区农林局还联合区妇联、农办等部门共同为山区农民的产业转移搭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