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白龙桥镇三联村的廖小燕既开心又忙碌,刚接了笔外贸订单,正带领厂里的工人加班加点,要赶在中秋节前将交货。
廖小燕年轻的时候是做服装生意的,2001年5月她和丈夫向亲朋好友借了3万元起步资金,开始了“箱包”制作。由于丈夫季仓友原先是金华一家知名箱包企业的职工,熟练掌握了设备管理技术,于是,廖小燕放弃服装生意,跟着丈夫做起了箱包生意。
谈起创业初期,廖小燕可以说完全从零开始。当时拿到一个箱包,生产加工的流程如何,这些对于廖小燕都是陌生的。她就从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开始学习,虚心向厂里的工人请教,熟悉每一个生产流程,她告诉记者,创业初期是最辛苦的,身心都有压力。凭着她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加上管理到位,质量把关得好、赶货及时,深受客户信赖,很快,她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来料加工经纪人。
2005年,廖小燕和丈夫瞄准机会,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厂里新增了2条流水线、厂里的工人从原先的20人增加到80多人。可是,就在廖小燕夫妇觉得如鱼得水的时候,状况也随之出现了。“我们做生意的就要讲求一个诚信,那一年,韩国几个老板下了单子,到了交货那天却不见了人影,导致我突然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但我知道大家加班加点赶工很辛苦,所以即使向别人借钱,也要把工人的工资发完。”廖小燕就是这样一个人,平时宁可累己也不累人,有时候打样师傅累了回去休息,她便替师傅连夜打样。正因为她处处为别人着想,员工们也都很卖力地干活。
为把好质量关,廖小燕不但虚心向工人们请教加工程序,还经常上网学习技术,传授给大家,工人们的技术水平提高了,产品质量也就好了,业务量就跟着多了,工人们的钱包也鼓了起来。平时在家里没有多少收入的农村妇女,现在平均每月能挣到1000多元,一些农村老人一年下来也能挣到3000多元。“自己有钱了,也可以为子女减轻负担,不用每个月问子女拿养老钱了。”三联村60岁的徐阿姨对记者说。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妇女有活干,廖小燕还广开门路,跑到其他乡镇设立加工点。如今她在白龙桥、蒋堂等乡镇设立了4个固定的来料加工点,她们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加工产品,2012年总计发放来料加工费30多万元,让几十名农村妇女实现就业。
这些年,廖小燕亲自跟工人一起在生产线上工作,并以高标准、高质量的成品给了顾客满意的答复。由于注重品质和诚信经营,她不仅接二连三地接到单子,而且附近的很多妇女只要听说廖小燕从义乌回来了,都争先恐后地去她的加工厂拿货,生怕去晚了被别人拿光。现在,凭着廖小燕多年的管理经验,她和丈夫的箱包厂办得顺风顺水。
十几年来,期间有过无数辛酸、挫折,廖小燕也曾有放弃的念头,但是想到这么多工人要靠她吃饭,便又坚持了下来。如今,厂里从生产加工发展到国际市场,不仅订单稳定,年产值也达到了600万元,拥有员工100余人,产品远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廖小燕的目光又瞄向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