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工商耐心指导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
个体经济是婺城最具活力的生产力,也是推动婺城经济发展的正能量,要使婺城经济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支持市场主体充分创业,让更多的自然人变成市场主体,让更多的个体户做大做强,只有它们提升了、转型了、优化了,婺城工业经济稳步持续发展才有了坚实的支撑
在婺城,以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个体经济”总量达1.78万户,这个群体是婺城经济最基础、最广泛、最富特色的力量,也与老百姓就业、增收、生活等民生福祉贴得最近。可以说,个体户已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之一,虽然在创业初期适应能力强,很有优势,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受法人地位缺失、治理模式单一、投资规模有限等先天因素制约,在商业信用、经营领域、品牌效应、竞争能力等方面就会缺乏比较优势。这就需要政府在后面推一把、拉一把、扶一把,给政策、给帮扶、给奖励,为他们指明方向,指明出路,实现转型升级。
当前,转型升级是工业发展的主旋律,但是个体户和小微企业占全部市场主体的绝大部分,没有它们的转型提升,经济转型升级就是一句空话。传统的个体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要实现做大做强,必须转型升级。“个转企”就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拉开了帷幕。
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积累,这些个体工商户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规模已经壮大,在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突破。而且对很多个体户来说,原本就存在转为企业并向更高层次提升的内在需求和自觉动力,需要的,仅仅是把目光放得更长远、脚步迈得更超前的勇气而已,所以他们现在就遇到这样一个历史机遇。
“身份”窒碍个体工商户做大
刚刚在近日完成了工商设立登记手续,领到“金华市婺城区振华地毯机针厂”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黄志光最近有些忙碌。2008年,他从单位下岗后,注册成为个体工商户,开办这家工厂开始自主创业。经过5年苦心经营,产品不仅受到省内厂商的信赖,还与国内十多个省市的客户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业绩稳步提升。如今他又从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实现了从下岗工人到企业主的华丽转型。
回想起创业历程,黄志光有很多感慨:“刚创业时,我想稳妥一点就注册了个体工商户。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诸如个体户不能开发票、不能注册品牌商标、到一些银行不能融资贷款等制约性障碍也越来越多,发展的局限性就越来越大,迫切需要破除这些难题。”
黄志光说,相对于个体工商户,个转企后可以开正规税务发票,可以到银行融资,可以注册商标,而这些都是他迫切需要的。“尽管我们的产品质优价廉,但由于头戴个体户这顶帽子,受到客户怠见也是常有的事。如今升级为企业,政府在财税优惠、社保扶持、准入便捷、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了一揽子扶持政策,方方面面的顾虑消除了,对于拓展客户资源,底气更足了。个转企,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我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13年老个体户注册了企业
沙畈乡丁久村村民廖金莲是婺城区较早的一批来料加工经纪人,开办有一家来料加工厂。近年来,她凭借自主开发款式多样的手机包系列产品,成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抢手货,并出口到中东地区。
而在今年8月之前,廖金莲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个体户”。从2000年开始,廖金莲积极对接义乌市场,把来料加工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虽然生意越做越大,底下的员工也越来越多,但是个体户这顶帽子,她却并不愿意摘。“当时申请的是个体户经营执照,因为像我们做来料加工的个体户,每月只需缴纳200多元的定额税,而这个数字如果是一个企业就需要翻倍了。”出于生意人的精明,廖金莲的个体户头衔一戴就戴了13年。
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却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兴冲冲地前往工商部门注册了一个“金华市婺城区阿莲饰品加工厂”的民营企业,完成了“个转企”。事实上,对于廖金莲来说,这一年生意并不好做。“如今做来料加工,同质化现象很严重,加上网购发达,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更让她发愁的是,今年外贸市场也并不乐观。
“欧美经济也不景气,中东许多国家也动荡不安,要想做大生意就难了。有卖袜子的朋友和我说,以前都是一打打买,现在都一双双的了。”廖金莲也在为自己的生意想办法,今年她陆续参加了广州的广交会及国内多个展会,让她欣慰的是,这里有商机。
“我也想明年参展试试。结果一拿材料,就发现不符合要求。”廖金莲发现其中一个要求,就是参展商必须以一个企业或公司的名义参展,这让她第一次有了申请企业执照的念头。“后来我也想着电子商务形式不错,可以试试。”她又从朋友那里打听到,即便是想在天猫商城开个店铺,也需要企业才行。“个转企”的想法从未如此强烈。
“个转企”政策优惠多
虽然想法强烈,注册一个企业,廖金莲却没有急于作决定。
“我也想了很久,我们做生意必须和成本挂钩。首先是税的问题,如果我要成立一个企业,税是不是就要翻倍?种种限制会不会更多?”然而这样的顾虑很快打消了。
今年6月,婺城经济商务局宣传“个转企”优惠政策,其中有一条是“在2015年以前,‘个转企’的税费参照过去”。这一优惠政策让她最终下定决心,注册成立了“阿莲饰品加工厂”。
其实,“持公司身份,缴个体户税费”仅仅是优惠政策之一。为了推动“个转企”工作顺利开展,婺城区还在金融支持、社保扶持、准入便捷等方面出台了很多项优惠政策。比如,在市场准入方面,工商部门进一步简化手续,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登记流程,企业注销、开业可以合并办理;允许保留原名称字号,保持企业名称的延续性;在税费减免方面,“个转企”后属小型微利企业的,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资产过户方面,转型前的个体工商户与转型后的企业之间土地、房屋权属(固定资产)划转,相关职能部门凭工商部门出具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证明按照变更程序办理过户手续,免征契税和免收交易手续费。此外,金融机构还积极为“个转企”提供金融支持,对“个转企”企业开设绿色贷款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审批。
优化服务推进“个转企”
今年5月,婺城区政府出台《婺城区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工作意见》,将全区291家“个转企”工作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44个乡镇街道、机关部门,“个转企”工作由此在全区展开。此外,我区建成“个转企”重点培育库,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重点引导,分步推进,做到规划一批、培育一批、壮大一批、升级一批。?“为了帮助个体户转型为企业,我们也在积极做好服务工作,比如提供咨询服务,并在登记过程中提供指导。”婺城工商分局注册科科长张其龙说,为了做好“个转企”,婺城工商部门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出台制度、加强和税务等部门的沟通、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强化宣传等方式,帮助个体户打通环节、消除顾虑,帮扶他们转型升级。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这句话在婺城“个转企”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这些从“老板”变成“企业主”的个体户正是很好地利用了政府优惠政策这个支点,实现从个体户向企业的华丽转身,从而将婺城工业经济推向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
如今,在婺城1.78万户的庞大个体工商户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和黄志光、廖金莲一样,通过“个转企”转型为企业拓宽发展之路。据统计,目前,婺城区共完成“个转企”337家,注册资本金近一亿元,完成率为130%,“个转企”工作任务提前四个月超额完成。
优惠政策给力“个转企”
根据《意见》规定,我区符合条件的个体户在转为企业时有六个方面的政策扶持。
●市场准入工商部门进一步简化登记流程,企业注销、开业可以合并办理;允许保留原名称字号,保持企业名称的延续性;“个转企”企业不改变经营场所,其权属证明文件及房屋租赁协议可免予提交;对消防、环保等场地竣工验收审批文件等不针对特定经营主体核发的批准文件由原审批部门确认继续有效,不需要重新办理;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的,至2014年底前,依法免征相关注册变更登记费、年检费和各类工本费。
●税费减免“个转企”后属小型微利企业的,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中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2015年底前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确有困难的“个转企”企业,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后,可给予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转为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的,在转企当年起3年内免征、第4至5年减半征收水利建设专项基金。
●社保扶持原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由企业提出申请,经地税部门核实,从转企当年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单位缴纳部分可实行3年缓进期,转企当年维持原状,第二年按不低于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0%参保缴费,第三年按不低于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30%参保缴费,第四年按全省规定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参保缴费;工伤、生育须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参保缴费;对个体工商户转企业初期不能准确核算工资总额的,其应缴的社会保险费可按《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第21条规定核定征收。
●财政奖励转型企业以转型前上一年度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实缴税金为基数,对实缴税金地方财政实得部分新增超过1万元的企业给予财政奖励;企业当年上缴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新增地方财政实得部分3年内按80%给予奖励;
●资产过户转型前的个体工商户与转型后的企业之间土地、房屋权属(固定资产)划转,如果投资主体不变或控股以及经营场所和经营范围不变的,相关职能部门凭工商部门出具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证明按照变更程序办理过户手续,免征契税和免收交易手续费。
●金融支持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凭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证明,建立“个转企”贷款名册,列入优质客户资源库,对“个转企”企业开设绿色贷款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审批,采用最便捷的方法办理开户的变更手续;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要求、发展前景和信用较好但暂时有困难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给予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