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图库中心 > 婺城专栏

高进军:时光敲打出铁器年轮

2013-11-08 14:25:0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学手艺很苦,但我们靠硬功夫吃饭

  1958年前,高进军出生于源东乡雅高村一个贫苦农家,家中兄弟四人,姐妹二人,他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也因此得以读完初中,“我们那个时候一般人家的孩子是上不了高中的,要干部的子女才有机会被推荐继续读书。”17岁的高进军便开始在生产大队从事农耕,一天2个工分,1毛4分钱,“靠在田里干活儿根本吃不饱,大家都磨洋工,连番薯都是稀罕物。”

  于是,高进军开始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当时,“支农”的手艺匠人是最优待的,村民尊重,国家还免他们的农业税。“木工的工资最高,但是一般人不愿意教你,要有很大的面子才行。”好在高进军的舅舅有个永康好友,是个铁匠,姓胡,且在源东乡一带开店做打铁营生,高进军便去跟胡师傅学手艺。胡师傅当时已是五十多岁,十分严厉,而且脾气极不好,“有个师兄剪刀没磨好,师父就骂他笨,还用剪刀戳他,后来那个师兄就不来了。”高进军也曾因为受不住师父的怪脾气而中止学艺,但高进军勤劳、质朴、悟性高,胡师傅打心眼儿里是欣赏这个徒弟的,便来喊他回去继续学习。

  学艺的最初,师父只会让徒弟做“下手活”。在打铁行业里,“上手活”指的是炉前的伙计,“下手活”则是诸如磨搓、捶打的工作,“下手活很累,但是技术含量也很高。比如磨一把刀,只有刀口部分都包着钢,刀口才锋利,不然看着刚打好的新刀,没几刀下去就有了缺口,再比如磨剪刀,看着每一边磨得都很好,但是不一定好用,因为剪刀是两边配合吃力,两边的匹配不是看着对称那么简单,师父平时很少说话,要自己学会多看,有些东西看着是看不出来的,只有摸索多了,才知道。”

  每次制作一样铁器,师父会选出一块形状适合的熟铁,点炉加热,适时取出,放在石磨上进行第一次捶打,大锤10斤,小锤3斤,徒弟操大锤,师父持小锤,小锤一下,大锤一下,“小锤主要是敲准位置,做个指挥,吃劲的还是大锤。”而后便是磨搓的工作,常常一磨就是至少1小时,这是初为学徒的高进军做的最多的工作,双臂的酸麻不是寻常人能想见的,“铁杵磨成针”便是对这个过程最直白的描述。之后的二次进炉,淬火,做刀柄都是“上手活”。

  一年后,高进军得以进入村里的农机厂跟着一位姓卢的师傅学艺,“卢师傅脾气好,而且手艺好,在我们这儿很有名。”也正是这位和蔼的卢师傅循循善诱,为这位初入门的年轻人树立起职业自信,“卢师傅说,手艺人里头石匠是老大,而第二把交椅就是我们铁匠,我们是靠硬功夫吃饭的。”当时铁匠们总是自己买来煤炭、熟铁、铸铁等,受雇于哪家,便到哪家吃饭,但这规格却也有着行内约定俗成的规矩,打一把新锄头记2分,修一把旧锄头记1分,打一把镰刀记2分,打一把四齿耙记6分,两个铁匠一天的出产量只有到了16分才能得到一日四餐的待遇,每天晨曦微露,村中有线广播刚刚响起,高进军便要起床和师父到炉前开始工作,“一天要做满16分,至少要从早上6点干到晚上9点。”为了节约时间和炭火,师父常常和徒弟约定每顿饭耗时不能超过10分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