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2月,浙江省卫生厅面向全省县级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发文,要求实施“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婺城区卫生系统自我加压,同一时间将该工程延伸至基层各乡镇(街道)医疗机构。如今,近两年时间过去了,我区“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实施情况如何?近日,金华市广播电视台综合频率邀请婺城区副区长方锦瑞,婺城区卫生局长钱学华、副局长申桂成、徐康做客直播间,就“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实施后,对推动婺城医疗事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作了全面探讨。记者对该节目作了记录和梳理,通过本期“卫生与健康”,以问答形式,让读者直观感受“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为婺城百姓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
记者: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生病在所难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和医疗越来越被公众所关注。改善城乡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全民医疗保障、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重要的民生实事。为此,婺城区卫生系统于2012年年初实施了“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请问,老百姓该如何理解这个工程?
方锦瑞:“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简单的说就是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和临床用药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措施,增强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和服务效能,提高科学合理检查、治疗、用药水平,有效预防和遏制医药购销领域的不正之风,从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的工程。我区于2012年开展这项工作,工作重点是“保障质量、改善服务、公开透明、提高效能”。
记者:“保障质量、改善服务、公开透明、提高效能”,这是我们阳光用药工程的工作重点,那我区卫生系统是如何具体操作、落实到位?
方锦瑞:当前,群众对医院和医生最不满意的地方是看病时检查多、药品多、费用贵,而沟通较少、服务较差。阳光用药工程就是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把不满意变为满意或较满意。措施之一是规范药品的采购和使用。药品的采购我们坚决做到五个统一,就是统一招投标、统一采购目录、统一网上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这么做的好处是降低药品采购成本、保障药品质量、方便监督和管理、减少采购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在药品的使用上,我们出台更严格的监管手段。目前,全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建立了新药引进讨论评估制度和备案采购制度,定期开展全处方点评、处方规范化自查、药品使用量排名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等活动。同时对医师乱用、滥用药物的行为予以纠正和处罚,使药品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措施之二是转变服务模式,改善服务质量。我们以往的医疗模式都是医生占主导地位,医生怎么说患者怎么做。现在,我们要求采取医患协商模式,病人做什么检查、用什么药、选什么治疗方案双方商量着来。通过沟通,达成双方都认可的适合的意见。让患者看病不再是被动的,他能从医生那里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需要什么检查和治疗、价格是否能够承受等等信息,整个过程明明白白,这样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融洽。措施之三是加强医疗服务信息公示。我们的每一家医疗机构都对药品使用监管结果进行公示,对医院“阳光用药”信息进行公示(比如均次费用是多少、平均住院日是多少、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是多少等等共计9项内容)。这些信息的公开,有利于群众参与对医院、对医生的监督和评判。措施之四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今年,我区开展了廉洁诚信医院创建活动,活动通过廉洁文化建设、打击医药回扣、完善绩效分配考核、建立医德医风考评和廉洁诚信档案等内容,扭转多年来医院下创收任务从患者身上抓效益、医生利用职务便利谋私利的恶习,重塑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让治病救人回归纯粹和神圣。
记者:阳光用药工程实施已近两年,成效如何?
方锦瑞:工作成效不敢说,群众才有这个发言权。在这里,我只能简单地说两个数据。第一个数据是均次费用(就是患者看一次门诊或住一次院平均需要花费的钱),2010年全区门诊均次费用是81.45元,今年上半年是76.04元;住院均次费用2010年是5196.05元,今年上半年是5019.17元。3年来保持负增长,这说明患者近几年的就医费用还是有所减轻的。第二个数据是药品占医疗收入的比重,乡镇卫生院从2010年的85%左右下降到目前的68%;县级医院从2010年的72%下降到目前的57%。这说明医生开大处方的行为少了,滥用药的现象有所遏制。当然,几个数据说明不了全部问题,也代表不了患者的直观感受,只有群众对医疗卫生的满意度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才能显示价值,才是有意义的。
![]() |
记者:听了您介绍的这两组数据,我们可以宏观的看到阳光用药的成效,成效好与坏其实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也只有百姓才能给出一个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目前,老百姓当中有这样的担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后,采购成本下降了,那药品质量是否会因此出现问题呢?请问,这种担心有必要吗?
方锦瑞:我觉得没必要担心这个问题。我们在药品招标、配送、存储、使用过程中有专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药品质量。首先,省药械中心在招投标前对所有医药生产、配送厂家资质(包括存储条件)均经过严格审核,确保质量关;其次,省药械中心招投标时采取双信封制。所谓双信封,就是中标的产品既考虑价格也注重质量,只有性价比高的产品才能入围,价低质劣的产品不能入围。即使入围后厂家降低药品质量,医疗机构使用时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将直接向药械中心反馈,药械中心将根据检测结果停止该药品的供货权。因此,生产厂家一般情况下不敢这么做。此外,近几年,我们的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加强了与药监部门的合作,对药品使用中的质量问题采取联合监管措施,尽力保证每个批次药品的质量安全。当然,发生个例问题在所难免。
记者:通过对一些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病人的现场采访,我发现老百姓对我们婺城区的医疗服务基本都表示满意,这说明婺城区卫生系统工作比较到位。那么,婺城区民营医院是否同步实施了“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
钱学华:婺城区的民营医院多是营利性医疗机构,非政府举办,他们的药品采购有自己的正规渠道,药品采取加成销售,医疗服务价格经过物价部门审核同意后进行市场定价。因此,“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在民营医院是参照公立医院的做法进行实施,民营医院必须执行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尤其是收费价格公示,让患者能够明白消费。同时,我们建立健全医疗服务投诉举报机制,加强民营医院医疗服务规范化检查,加大对虚假广告、非法行医、过度医疗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近年来,婺城区对医疗服务这一块有什么改进措施?
徐康:改善医疗服务首先得改善医疗硬件设施。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先后完成了乡镇卫生院改造、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造任务;区一院迁建工程正在进行之中;区二院新大楼建设也即将上马。同时,更新了部分老旧医疗设备,引进彩超、CR等新仪器,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第二块工作是提高诊疗水平。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督导检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自去年开始,我们累计开展检查整改活动7次,通过检查促进质量提升。二是加强人员培训、开展急诊应急演练,提高临床处置能力,今年全区所有医疗单位至少开展4次以上针对不同疾病突发情况的处置演练,强化了处置能力。三是加强和大医院的交流合作,引进人才和技术。四是促进医院等级提升,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今年区二院申请二乙综合性医院创建,目前已完成评审工作。第三块工作是完善绩效考核、转变服务态度。现在,医院不再下创收任务到科室和个人,绩效考核注重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记入个人档案、列入年终医德考评并和奖惩挂钩,这些措施的推行都有助于医疗服务的改善。
![]() |
记者:毫无疑问,老百姓对医药回扣深恶痛绝,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有这么多的制度和措施,不知能否解决医药回扣问题?
申桂成:受经济利益驱动,的确在一些地方出现过医生、药师甚至是医院领导收受医药代表回扣,这种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令人不齿,也为法律所不许。对于医药回扣现象,我们一直采取严厉打击的态势,实施阳光用药工程的其中一个目的就在于此。我们不能说实施了阳光用药工程,医药回扣问题就会彻底解决,但起码有几个方面的帮助。一是统一药品招投标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压缩药品利润水分,缩小回扣空间。二是规定药品采购比例,减少可疑回扣药的使用数量。从经验上判断,国家基本药物物美价廉,一般不存在回扣空间。因此,我们规定国家基本药物基层卫生院采购比例不低于80%,县级公立医院不低于35%(明年起不低于50%),从而限制可疑回扣药的使用数量。三是每月实行药品使用数量金额排名监控,及时处理可疑药品。对于排名前十位,尤其是前三位的药品重点分析研究,发现违规使用或存在嫌疑的,立即停止采购甚至剔除出采购目录。四是建立医德考评制度,从制度上约束和引导廉洁行医。我们规定医德考评不合格人员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公派学习等机会,情节严重的接受政纪法纪处理。医药回扣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多方参与,我们真诚欢迎广大患者加强监督,会同纪委监察部门一起把整治工作做得更好。
记者:下一步,婺城区的“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工作目标是什么?
方锦瑞:“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的根本目的是为群众提供高质、高效、透明、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百姓最期盼的就是在家门口的医院能看好病,能解决疾苦、恢复健康,所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我们将尽最大能力改善卫生设施设备,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记者:此次沟通和交流让我们对医疗服务阳光用药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我们能体会到广大医务工作者为群众卫生事业付出的辛劳,感谢你们为此付出的努力。晋朝诗人杨泉说过,“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我想,当我们的医务人员真正做到仁心仁术时,我们的医疗工作一定会更加和谐、阳光。
方锦瑞:阳光医疗服务,离不开政府的规划投入,离不开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更离不开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参与配合。在这里,我也希望我们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在今后的诊疗服务中多一些沟通和交流,多倾听对方的声音,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彼此间多一份理解、少一些猜忌;多一份感恩、少一些仇视;多一份关怀、少一些对立,共同建立和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共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