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的双“11”狂欢中,他收获了2000多单交易,10多万元营业额
20岁时,他是讲台上授业解惑的数学老师,每月拿着300多元的工资,对未来从未抱有过多幻想;30岁时,他借调成为政府部门的秘书,工作中,渐渐接触到蓬勃发展的工业,在大时代的浪潮中,毅然决定下海“捞金”;34岁时,他为年薪百万的经理职位递上辞呈,怀揣着对工业设计这一朝阳企业的希翼,吸纳贤才,以工业设计“超市模式”开启了电商发展的新模式。他,就是金华市首创五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康春来。
一次“借调”,让他看到工业浪潮中的先机
38岁的康春来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亲就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20岁时,“子承父业”的康春来从西南师范毕业,分配到金华一所中学担任数学教师一职。
在10年的从教生涯中,康春来每天与数字、粉笔、黑板打交道,期间,结婚生子,购房还贷,对未来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辆摩托车和1万元的银行存款。
不过,这样波澜不惊的日子却因为一场“借调”,发生了改变。“当时,婺城区经贸局有个秘书职位空缺,到我们学校借调人才,在一番考察之后,他们最终选择了我。”
经贸局,顾名思义,要负责当地经济运行调节和当地工业企业管理和指导工作,协调行业结构优化,推动行业加快发展。在经贸局担任秘书期间,康春来每天要接触到大量的工业企业,对它们的发展可谓是了如指掌。看到随着改革开放步伐逐步壮大起来的工业企业,带动一批“先驱者”发家致富,这令喜欢挑战的康春来也蠢蠢欲动:“既然我对企业管理和宏观政策那么熟悉,何不借助这个浪潮‘下海’当个职业CEO(总经理),博出一个精彩未来呢?”
很快,他碰到了机遇。“当时,上海一家准上市集团公司在全国进行招聘职业CEO,工资待遇非常可观,企业的发展前景也不错,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转战商场,康春来没有给自己留后路,他毅然决然地向单位递了辞呈,抛掉了“铁饭碗”,轻装上阵。
第一次应聘,全国共有29人报名。他们或是大型企业的高管,或是高等学府的人才,职位之争异常激烈。康春来却是唯一一个没有到场的应聘者。“报名的时候,同事都说这种好事轮不到我,我也对这家公司的招聘心存疑虑,想着要到上海面试太麻烦,有什么电话里聊聊算了。”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发挥,在与其公司副总裁一番电话交流之后,对方还专程赶到金华与康春来见了面,之后,康春来顺利进入第二轮面试。
第一轮卡掉了15人,第二轮剩14人,第三轮剩下7人,他轮轮挺进,这7人被编成2、2、3的小组,被派送到集团全国各个事业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最终择优选出1名总经理,2名副总经理。康春来说,以前,不管是老师,还是政府部门的秘书,都是日复一日的常态化工作,但自从到了企业以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变成了一个决策者,“底下有上千号人跟着我,如果我做得不够好,他们很可能就会丢了工作。”这就意味着,他首先要通过提高自己来带领整个团队共同进步。为此,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坚持工作14个小时以上,像一块干涸许久的海绵吸取着各种专业知识。
这样的付出最终为他拔得头筹。一个月后,相比人家寥寥几页的工作报告,康春来以80页的优势获得了集团董事会的一致认可。在他的调研报告中,不仅分析了企业现状、优势、问题、对应措施和对未来的规划,还细心地制作了目录、引言和章节,整个报告就像专业机构出具的行业调研报告一样堪称完美,这也让他如愿坐上了总经理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