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区委书记陈晓在接受《都市快报》记者和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秀美婺城
到2014年底,基本消灭黑臭,金华江婺城段水质基本达到IV类
到2015年底,全流域消灭劣V类,金华江婺城段水质基本达到Ⅲ类
到2016年底,全流域基本达到Ⅲ类水质
婺城生态环境优美,山水风光秀丽,生态资源是婺城引以为豪的最大资源。2014年是全省“五水共治”行动全面铺开之年,省委、市委“五水共治”的重视程度之高、工作要求之严、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那么,婺城又会采取哪些举措来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婺城区委书记陈晓给出的答案。
记者:听说你现在当了一条“最差河流”的河长?
陈晓:根据金华市委、市政府部署,婺城区决定整治“最差河流”——桐溪。我既然当了这个河长,就要担当起河长的责任。桐溪原本受畜禽养殖污染十分严重,一些养殖户将牲畜粪便直接排入桐溪,有两个养殖场更是把上万只鸭子放养在溪里。再加上非法采矿制沙厂产生的废渣、居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都直接倒入溪中,不仅污染水质,还堵塞了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以来,婺城区制订出台水环境长效保洁实施方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整治,目前,桐溪的专项整治已初见成效。力争2014年度实现桐溪全流域基本达到Ⅴ类水的整治目标。
记者:如何抓好乡镇流域河长制的实施呢?
陈晓:各乡镇街道上报了所辖区域内每一条臭河、黑河、垃圾河的河长姓名、治理目标、治理时间,公安分局建立了“河道警长制”,每条河流配有守护民警,并在媒体上全面公开,接受百姓监督。对“河长”责任制执行情况实施年度考核。对因监管不力、失职渎职造成流域重特大水环境污染事件或流域水质严重恶化的,实行年度考核一票否决,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记者:金华人喝的水甜,水源地正是婺城区域内的沙畈水库、金兰水库,如何保障“沙畈水”继续保持甘甜?
陈晓:金华能连年评上“十佳宜居城市”,水的因素非常重要。去年,我们关停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内所有的锯板厂、养殖场、制砂场,让这个“大水缸”继续保持甘甜。库区百姓对此也很理解,他们为了这个城市的供水,默默奉献,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也没法喝上一类水。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落实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后续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整治工作不反弹。并进一步做好《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建设和保护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从切实做好功能区面源污染治理、实施生态建设项目、发展生产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加大下山脱贫力度等方面努力。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西南山区群众增收致富问题,积极引导山区农民开展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来料加工、生态农业等高效、无污染产业,并在技术培训、项目包装上予以支持,特别是要一对一地做好被拆迁户的跟踪服务工作,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记者:“婺城治污,决战长湖”,说明长湖整治难度非常大。事实上,长湖整治也确实“喊了十多年,一直没有真正动手”。那么,现在突破长湖综合治理难题的信心从哪里来?准备治出什么效果?
陈晓:“婺城治污,决战长湖”,需要“决战”一方面说明整治难度大,另一方面是表明婺城对长湖整治的决心。从目前整治情况看,我们对长湖综合治理信心十足。这场战役,不是婺城区党委政府孤军作战,它有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后盾,更有乾西人民、婺城人民的支持和参与。长湖综合治理,启动于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存在劳动力难求的困难,长湖沿岸百姓积极参与整治,为这项工作抢出了时间和进度。另外,目前已经投入作业的生态清淤一体化大型机器设备,可以“除淤泥、还清水”,也能让此次整治更有效率,也更科学。根据总体规划,我们的目标是“2014年消灭黑臭水,2015年提升水质,2016年彻底整治”。
记者:今年婺城如何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
陈晓:我们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明。文明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命脉,是城市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抓发展,就是要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就是要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为突破口,治理出更多的“绿水青山”。我们必须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意图,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定自觉,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强的合力、更实的举措,加快推进“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这两项工作,就是我们今年重中之重的工作!
我们要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作为精品城市建设的着力点,树立精品理念、强化精品意识,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用二七新村改造、园区建设、城乡环境整治的一个个“经典”,打造精品城市建设的新典范。我们要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作为三次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治出更多的“绿水青山”,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集聚更多的发展能量,推进三次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经济发展能级。我们要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切入点,进一步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坚持整治和保护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结合,以“五水共治”为切入点,统筹推进“三改一拆”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动婺城生态环境提档升级。我们要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作为锤炼干部队伍的大舞台,坚持在急难险重一线锻炼干部、发现干部、培养干部、使用干部,努力干出新风、干出合力、干出气势、干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