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湖区块“四破”专项整治作战图
“破”是为了更好地“立”,建立更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破僵尸企业,是为了让效能强起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破围墙圈地,是为了让规矩硬起来,让以“圈地”“囤地”获利为目的的各类主体望而却步;破低效用地是为了让效益好起来,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实现共赢;破既得利益,是为了让公信立起来,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婺城区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结合当前开展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重点,以实现转型升级、赶超发展为目标,以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为核心,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在长湖区块试点开展破僵尸企业、破围墙圈地、破低效用地、破既得利益“四破”专项整治行动,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建立健全社会公共资源政府集中管理、市场化运作的体制机制,坚决打破既得的利益格局,提升政府公信力,努力构建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为婺城赶超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前不久,市委市政府部署了“四破”专项整治工作,结合此次长湖整治行动,婺城区决定在长湖区块(包括城西街道、乾西乡、竹马乡)开展“四破”专项整治试点工作,力争通过一个月左右时间,开展对长湖流域企业专项治理,一方面为全区“四破”工作探索方法,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斩断污染源,达到长湖治理标本兼治的目的。
这意味着,马年新春,又一场为开拓婺城发展新空间、开创婺城发展新优势的攻坚战在我区打响!
为全面有效推进试点工作开展,婺城区成立了“四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健担任组长,区领导朱利群、吕贤、王建良担任副组长,集中了区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发改局、经济商务局、财政局、国土分局、规划分局、江北地税分局、婺城国税局等17个部门单位,并分别设立综合协调组、调查评估组、政策指导组、整治攻坚组、项目服务组等7个小组,负责“四破”专项整治长湖区块试点工作,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经过调查评估组前期走访摸底,截至3月18日,在长湖区块共调查制造业企业280家。其中土地全部自用的企业有78家,将部分土地出租的企业有25家,租用土地等企业有161家,税务登记证已注销或失效企业16家,占地3亩以上制造业企业有86家。调查的企业中,亩均销售收入140.59万元,亩均工业总产值153.388万元,亩均税收4.68万元。其中亩均税收10万元以上的有5家,最高的是位于竹马乡的金华龙达塑胶有限公司,亩均税收达50多万元;1至10万元的有43家,一万元以下的有38家。
从调查的情况看,可以说大部分是低小散企业,经营粗放,产出少,亩产税收低,同时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按照“四破”整治要求,今年长湖区块计划整治企业119家,其中关停拆除企业11家,关停搬迁低效企业91家,就地转型升级企业17家。
乾西乡 强力推进“四破”
污染在水里,问题在岸上,根源在产业。可以说,长湖严重污染,沿岸工业企业污染是重要的因素。而要实现长湖标本兼治、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关停沿线的企业,杜绝污染源。连日来,在如火如荼的长湖整治行动中还未曾歇口气的乾西乡干部,又马不停蹄的投入了另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长湖区块“四破”整治行动中。
这段时间,乾西乡干部孔晓鹏、金科去的最多的地方是企业老总的办公室。为了说服企业主关停、搬迁企业,他们推行一线工作法,走遍辖区企业开展彻底清查,基本摸清了长湖流域企业分布及生产经营底数,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基本依据。
自今年2月长湖整治以来,乾西乡按照市、区两级对“四破”整治行动的部署,组织乡干部已陆续走访了长湖沿线76家企业,逐一进行调查和摸底,了解各企业占地面积、产值、亩产税收、用能、用电、排污等各方面情况。经过梳理,僵尸企业涉及3家,围墙圈地涉及3家,低效用地涉及9家。与此同时,针对“四破”整治工作重点涉及的15家企业进行科学评估,按照“淘汰关停、改造提升、异地搬迁”三大原则实施“一户一策”建档分类整治,积极引导企业经营者转变发展理念,大力倡导企业实施“退二进三”、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并积极做好企业主宣传工作,讲明处置的政策措施,争取对整治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乾西乡负责“四破”整治工作的副乡长孔晓鹏介绍,通过前期的调查摸底,全乡首批共有21家企业需要按照“四破”整治要求进行整改。为此,我们建议整改企业通过内部挖潜、增加投入、加大技改等措施,走出要素制约困境,实现“不增用地增效益”的双赢。通过政府部门上门做工作,这些企业都愿意配合“四破”行动进行自愿整改。
经过乡干部上门耐心做思想工作,目前,“程凯合金”、“海联铝业”已经自行关停搬迁,并决定实施“退二进三”提升改造,弘大塑料容器厂已关停拆除,而且占用的4亩原长湖水面现已还地为湖。另外,基础较好但目前存在低效用地情况的“泰元包装”,已经开始向厂家订购机器,实施“零增地”技改,增加工业投资,明年有望产值、税收同步翻一番。
城西街道 循序实施“四破”
这几天,城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沈立平一到办公室就打开电脑,将每天走访调查掌握的情况进行汇总,使辖区内的“四破”专项整治进展情况有一个总体把握。
婺城区开展“四破”专项整治行动后,城西街道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专项整治工作要求,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二七新村区块改造等重点工作,立即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宣传及各项前期工作,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对辖区工业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并按照税务部门提供的数据,重点对10多家拥有土地企业调查分析。
沈立平介绍,城西街道开展“四破”专项整治主要围绕三个重点板块展开。首先是巨龙管业地块(原金华市水泥制品厂),该地块位于婺江西路老城区,占地达196多亩,集中了64家大大小小的“低小散”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巨龙管业的承租户。实施“四破”专项整治后,街道把该地块作为整治工作的突破口,组织精干力量,全力配合巨龙管业做好相关关停搬迁工作。20多天以来,已经陆续搬迁了15家。对36家已经找到搬迁场地的,督促其按照协议,在3月底搬迁完毕;对于13家没有落实场地的,街道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为这些搬迁企业寻找合适的场地,一方面督促其想方设法在今年4月底全部搬迁出该地块。厂区腾出空间后,将结合城市规划和功能布局,实施区块改造。
其次是位于城西街道河盘桥330号的原爱斯曼公司老厂区,66亩用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储,并承租给爱斯曼经营,该公司再转租给皮件加工厂、塑料制品厂、服装厂等39家企业。其中大部分是“低小散”企业,且厂房年久失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针对这些租赁经营企业,街道及相关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落实人员逐户上门做工作,并与日前对该区块内的贵诚印花等6家没有办理证照的企业、对康源电子、滕嵘食品等4家严重污染企业下达整改通知,并协助做好有关企业的搬迁撤离的前期准备工作,责令其在4月底之前搬离。目前,已有两家企业表示会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关停措施。
三是恒昌印染厂。该厂位于凉帽山路26号,占地80多亩。去年该厂产值6000多万,税收500多万。“虽说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纳入排污管网,亩产税收也属于中上水平,但由于是印染企业,或多或少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街道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前期各项工作。”沈立平说,按照城市规划,在一环以内是不允许有化工印染企业,相关部门借“四破”整治东风,进一步研究政策,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其在6月底关停。
竹马乡 组团攻坚“四破”
在“四破”专项整治行动调查摸底阶段,竹马乡共排查辖区企业73家。经初步认定,“僵尸”企业1家,浙江艾尔迈斯有限公司,占地19亩。从2006年开始就一直没有生产过,没有产生一分钱的产值,也没有上交过一分钱的税收,据说是由香港商人与西班牙商人投资350万美金组建。围墙圈地企业1家:浙江南方尖峰水泥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3年开工建设,2007年取得640多亩建设用地,属于央企,至今尚有闲置未开发用地200亩。低效用地4家:金华益迪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金华市金泽火腿厂、开兴炉料和双源新型建材公司
为此,竹马乡决定通过一个月左右时间,破立结合,联动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及“四破”整治,开展对辖区企业的专项整治,坚决淘汰关停“僵尸”企业,对经营困难、名存实亡的企业,实施关停淘汰;坚决清理围墙圈地,通过“收回一批、转让一批、退二进三、推进一批”,加快破解围墙圈地;坚决处置低效用地,对于投资强度、亩产税收达不到标准的企业,在用地、用电、用能等资源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措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竹马乡人大主席金瑞军介绍,为确保整治取得实效,竹马乡重点筛选了6家企业,由两名班子成员包干联系一家“四破”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开展组团攻坚,并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取得成效。
目前,竹马乡“四破”专项整治取得了较快进展。如益迪医疗、金泽火腿和双源建材,已与乡政府签订补充协议,加大技改投入,引进新的生产线,并确保按期投产,实现转型升级、提升效益的目标。开兴炉料公司也已经同意地块由政府收回,并就细节正在进一步协商中。而对于南方尖峰和艾尔迈斯两家企业,由于涉及央企和外商,乡政府就相关事项向区政府进行汇报,并积极做好收回土地及引进项目等各项工作,力求以转型升级为导向,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高效配置,切实发挥土地应有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