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帖每个字都有精神
从西周的金文看起,三千年以来,书法的美终是多元的,譬如西周金文,有粗犷,亦有精致,有厚重,也有飘逸。美的方法在于不拘小节,甚至它所写的究竟是什么字,也不重要,表现出来的气息更为重要。以隶书论,张迁碑厚重,曹全碑圆润。以审美的眼光去看而不要以文字内容的角度去看。
除了研习二王一脉的所谓正统书法之外,还有一大批人写的字看上去极古怪、别扭,然而他们中的优秀者,并不是像我们所想的那样,故意扭捏作怪,他们的书法也是有所传承的,只是他们的传承脉络是古代刻石、砖文等民间书法。这不失为书法之一种,可以上诉汉时的刑徒砖、西汉刻石等。这样的东西,初看去,有失大雅,但对书法的变化极有影响,尤其在开拓书法的想象力上,线条的搭接都极具意思。当然,这些都是唐朝以前的书法,那时候的人没有唐楷的束缚,到了颜体、柳体,规范已立,对书法的创造有了极大的约束。前人随意刻在石头上的字,天然稚拙,全然没有后人那么规矩。
再往后,如董其昌的草书,极精细,一丝一毫都很在意,他对待草书的态度,如同对待楷书一样认真。同样是草书,祝枝山就豪放恣肆,有时笔画都飞到纸边上了。再者,文征明文雅,徐文长胆大。明清匾额多半取法颜真卿,论楷书,我独钟储遂良的飘逸轻盈。往回说,王右军之所以厉害,在于他笔下的字千差万别,即便同一个字往往各有脾气,不是一路货色。到了苏东坡、米芾,他们用笔精致到随便挑一个字看,用笔的变化,对空间的把握,都是不得了的。今人只有赞叹的份儿。
虞世南的字极安静,气息高古,如同老者或僧人,自有一层境界。倪云林的笔画则跳脱如狡兔,每个字都在跑,艺术气息极强烈,动感十足。可见书法的多元,往往因为人各有别。以草书见称的怀素,看他的字,从右走到左,线不是滑过去,而是走过去,牵丝也很安静,起笔下去,坐稳了,再跳出来,转到下面去,又再提上来,再一撇回收,笔势飞动,但很安静,怀素六十余岁写自叙帖,就是这么有神。跟时人的草书一对比,你只看见一堆乱草,不知道字型、章法在哪儿,但怀素的自叙帖,随便挑一个字看,字型、章法都有。怀素写自叙帖的安静,一点也不逊于弘一法师,弘一法师的南无阿弥陀佛,从字到笔画都很安静,符合他出家人的心境。相较于安静的弘一法师,古人之中也有野气十足的傅山,字型夸张到有点匪夷所思,但不会失控,提按牵丝皆在他的股掌之间,有时候,点画高度浓缩,但没有重复的点,每个点自有姿态,与傅山形成反差的董其昌,是文人书法一脉,不急不躁,文静之至。我有时想,古人甚至连涂抹掉的笔画都笔力十足,我们可能还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