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月开始,白龙桥镇陆续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垃圾河清理大会战行动,上下心齐、镇村联动,取得了明显成效。5月29日,全区推进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的号角再次响起,白龙桥镇机关、管理处、各村干部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并进一步提高整治标准,再掀城乡环境整治新高潮,再创新成效。
白龙桥管理处:联村干部下村 参与卫生保洁
5月31日(星期六),白龙桥管理处的干部们仍旧奔波在各自联系村,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行动中来。他们充分发挥干部带头作用,和村两委成员们清理村上的卫生死角,做好河道的保洁工作,这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的重要行程之一。
当天,记者跟随白龙桥管理处的陈明亮,来到其联系村———郑阳村和高桥村。在郑阳村,陈明亮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们一起,手拿铁锹、垃圾袋,清理绿化带中的白色垃圾。这几天的整治行动中,区委宣传部的干部们也来到了郑阳村,共同加入到全村保洁的队伍中。“村上的保洁员郑锦土担负着全村的保洁工作,他认真负责,能够及时清理垃圾,再加上村民的自觉意识不断加强,能够自觉地做到门前三包,村两委班子也每月固定对全村进行两次大扫除,保证村民生活的环境干净整洁。”陈明亮说道。
在高桥村,记者看到,村两委班子成员正在清理各处卫生死角。在一面由石头和白色垃圾堆积而成的“半壁墙”处,他们或用铁夹、或徒手,搬开石头,清理出石头缝处的白色垃圾。他们的手中,拿着装得满满的三大袋垃圾。“这个卫生死角存在多年了。”高桥村妇女主任芦小妹说。在处理好墙壁处的白色垃圾后,村两委成员又“转战”到石门溪沿岸。“沿岸的农田以前用于养蚌,导致附近堆积着多处蚌壳,经过挖机的清运后,蚌壳已经被完全清理完。”芦小妹反映,因上游采砂场导致石门溪的水非常浑浊,不少村民意见很大,希望上级部门能够和采砂场协调一下。虽然沿岸的卫生得到了好转,但还是存在一些白色薄膜的塑料制品,陈明亮和村干部们一起清理。
除了陈明亮,白龙桥管理处的联村干部们都加入到了环境整治的队伍中,以实际行动为环境的整洁贡献一份力。(记者施俊)
让长管理处:各村党员干部 带头守护环境
为配合市、区、镇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更加美观整洁的居住环境,日前,让长管理处各村纷纷迅速行动起来,全村总动员,清除卫生死角,进一步做好村上的卫生保洁工作,在这场“大会战”中“一展身手”。
5月30日上午,记者在让长村的四米渎看到,让长村两委成员和保洁员正在清理渎内的垃圾,搬运溪内的大石块。据悉,四米渎流域让长村段全长约3公里,宽约4米。前期,因上游养殖场存在直排污水现象,导致溪水存在脏乱差的现象,河底更是布满稻草、粪便等沉积物。四米渎也是让长村的主要灌溉河流之一,为了更便于农田灌溉,让长村采用挖机和人工清运结合的方式,对四米渎进行清淤。现在的四米渎溪水较为清澈,但因下雨等因素,河底有部分白色垃圾,为此,村两委成员带队对其进行进一步清理。村干部滕永军赤脚下河,徒手捡起沉积在水底的塑料垃圾,扔给河岸上的队友。
实验中学东面有一条为让长村民所熟知的“垃圾路”,其堆满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农用垃圾,在加上周围长满了灌木、杂草,此地成为让长村最大的一处卫生死角。“这条路是1994年建造的,长约500米,宽约25米,但只是做了路基,后因工程耽搁了很久,慢慢的,不少企业、村民往路上偷倒垃圾,使得宽敞的道路逐渐成为林间小道。”村主任滕文通介绍。记者在现场看到,三台挖机正在清理堆积的垃圾。“准备先把堆积多年的垃圾彻底清运,再申请项目审批,重新把这条路造好。”滕文通说,还准备把道路附近的地块规划到村上的新农村建设中来,把让长村打造得更加美丽。
让长村两委成员在这场环境整治的“战役”中发光发热。因车祸导致右手骨折仍旧没有拆钉的村支委何根妹骑着自行车,巡查着村上的卫生环境,一发现卫生死角就现场整治;村主任滕文通因住在市区,但仍旧每天早上6点就赶到村上做工作;村支委滕赣明虽因痛风而身体不适,但还是坚持在工作岗位……
除了让长村,让长管理处各村都打响了这这场战役。龙蟠村已形成一套长效的保洁管理机制,每天5个保洁员担负着村上的保洁工作,老党员们也热心参与;雅绕村的村两委班子以实际行动,带领着村民“守护”着生活的大家园……(记者施俊)
临江管理处:集中整治与长效 管理双管齐下
临江管理处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把集中整治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调动一切力量,开展环境攻坚作战,把集中整治的成效作为环境长效治理创建标准,提供样板。
5月31日早上,记者来到下窑村的鱼塘边,见到挖掘机正在作业。因为附近几家自搭自建的养鸭户、村民的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这个鱼塘已经成了“泥塘”。“参与整治的人都数不清了。”村干部说,鱼塘占地12亩,从今年年初开始,便下了大力气整治,目前两台挖掘机已连续工作了8天,工程完成了一半。但存在的问题是鱼塘边的养殖户都在限养区内并没有补助,所以部分户主不愿意拆除,村两委正在积极做思想工作。
在郑岗山村,记者看到道路两边新增了不少垃圾箱,杂货摊、肉摊等都被统一规范到了市场里,曾经以路为街、占道经营的现象不见了。“村里干净整洁了,大家都不好意思再乱扔垃圾,每个人也开始自觉维护村容村貌。现在,全村上下已然形成人心思齐、人心思进的文明风尚。”一位村民这样说道。据悉,每天早上6点半开始,村里就会有十几个妇女或党员代表轮流打扫卫生,也会有人在自家店门口五米范围内来回扫上一遍,这些已经成为村民生活的一种习惯。
在西溪附近,有村两委干部每天巡逻,“每次大雨过后,我和书记都会去溪边清理垃圾。”村干部郑立正告诉记者,村两委规定,“假如谁做的不好,通报出来就扣工资、扣补贴。”因为村集体经济困难,村里是只有罚没有奖,但是村两委人员没有抱怨,他们把这当成一种习惯和义务,而不仅仅是工作。(记者陈倩)
古方管理处:“编外”保洁队分段包干
为形成长效机制,古方管理处采用分段包干制,并聘请村民组成“编外”清扫保洁队,对辖区内主道路、次干路及白沙溪边的卫生实施“一日三扫,全天保洁”,并对村民家门口的杂物堆放实行了区域统一划定,各村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在古方一村白沙溪边,记者看到五六名妇女保洁员正卖力地打捞着渠道里的垃圾,了解之后得知,古方一村有一套独特的管理办法,村里每个片区都建立有由妇女村民组成的“编外”清扫保洁队,对背街小巷实行早、中、晚不间断保洁。同时,还有由村干部、居民代表组成的义务巡查队,专门负责不定期巡查辖区内的环境卫生。哪个家庭、哪家店铺做得不好,将一一记录在册。“环境好了最大的受益人是我们自己,不等领导来检查,我们也会主动做好。”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为解决农民反映强烈的养鸡、存放草垛等问题,该村两委按照“两结合”标准,统一搭建了集养鸡与存放柴草于一体的草厦子,既确保了整治效果,又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从古方一村出发,沿白汤线行进,记者看到公路两边有不少村民在打扫,沿路基本看不到白色垃圾,沿街的摊位规范有序,曾经一度被垃圾、漂浮物占据的河道也清爽了很多。
在下邵村,村支书告诉记者,过去村上垃圾乱倒乱扔、摊子乱搭乱摆一度是“顽症”,也让该村的形象大打折扣。今年,村里花费数万元购置垃圾车,重点对菜市场、中心广场等集中路段进行整治,并在村里建起了垃圾池,发动各方力量来了个“洗心革面”。同时,召集村民代表讨论出台了“门前五包”公约。一村民说:“如今,家家都自备了垃圾筐,垃圾天天有专人来清运,下邵面貌今非昔比了。”
(记者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