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五水共治”护航,把“最后一道防线”的工作前移到“第一线”
今年3月12日,“王莺法官工作室”及“五水共治”巡回法庭在长山乡挂牌启用,这是全省首个驻乡并以法官姓名命名的工作室,也是全省首个“五水共治”巡回法庭。如今,四个月过去了,“王莺法官工作室”及“五水共治”巡回法庭已经接待来访群众50余人,调解处理民间借贷、婚姻家庭纠纷、买卖合同、“五水共治”纠纷10余件,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最接地气的法庭”。
“巡回法庭让法官与老百姓‘零距离’交流”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婺城区“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反映:“五水共治”工作涉及许多利益纠纷,处理不好既影响“五水共治”的推进,也会影响社会稳定,急需法律服务与保障。婺城人民法院党组高度重视这一建议,就此展开调研,仅过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决定在长山乡设立法官工作室和巡回法庭,帮助当地村民排忧解难,及时处理各类纠纷,特别是涉及“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纠纷,全力化解矛盾。
“驻乡法官工作室和巡回法庭直接在一线,让法官和老百姓直接面对面交流,是一种创新,能够把许多矛盾纠纷解决在前沿,解决在基层。这也是延伸司法服务阵容的一个举措,更是保障重点工作的一个措施,是落实党的群众教育路线的一个具体实际行动。”“五水共治”巡回法庭庭长王莺如此看待自己的这份工作。
长山乡处于婺城区“最差河流”桐溪的源头,有109座山塘水库,养殖业是该乡支柱产业。按照“五水共治”的要求,长山辖区的清塘水库要改“肥水养鱼”为“清水养鱼”,致使水库承包者蒙受经济损失,引发矛盾纠纷。今年4月,“五水共治”巡回法庭与白龙桥镇、长山乡党委政府一起帮助当事双方重新签订承包协议,妥善化解了这一纠纷。
“‘预防为主、源头治理、预警在前、调解优先’这句话是我们工作中坚持的原则。”王莺介绍,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深入辖区排查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化解基层矛盾,“这其实就是把‘最后一道防线’的工作前移到‘第一线’来了。”除此之外,对特别困难的群众,还将实行“一对一”或家庭“结对子”进行结对帮扶;对涉及弱势群体的案件,同时建立快立、快审、快讯的“绿色通道”,保障其合法权益。
“处理民事案件或纠纷,一定要让当事双方都有开口说的机会”
自1997年到婺城人民法院工作,王莺已经在法理世界里手持“天平”17年,多年的办案经验让她成为一名耐心的“倾听者”。“特别是在处理民事案件或纠纷时,双方各执一词,在气势上也有强弱之分,这个时候就一定要让当事双方都有开口说的平等机会,这样才能疏通事情的来龙去脉。”王莺说。
今年5月14日的一场暴雨,将位于琅琊镇上盛村一家专门处理牛粪的环保型企业两天前新砌的36厘米高的围墙冲倒,导致厂区内的有机肥原料牛粪等冲入位于厂区下放傅某的良田里,村里的排水管网也被堵塞,傅某的一亩二分田里刚发芽的红豆杉苗尽数被毁。事后,傅某要求赔偿损失40万元,由于双方协商的赔偿数额相差较大,一直未达成一致意见。后事态愈演愈烈,傅某召集多名亲朋好友,将车停在厂区门口阻止厂区的正常经营。苦于问题难解决,企业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五水共治”巡回法庭。
得知这一情况后,王莺首先安排法庭工作人员赶往琅琊镇调查摸底,并以暗访的形式对傅某的受淹田地进行调查,初步掌握有关情况,为调处该纠纷做好准备工作。7月16日下午,法庭牵头联合婺城区琅琊镇司法所、上盛村村两委有关人员,到该企业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双方情绪一度失控,发生激烈争吵,面对当时情况,王莺一方面极力安抚双方的情绪,另一方面与副庭长以“背靠背”的方式将双方分开进行沟通,并倾听双方的诉求。
经过实地勘察,王莺了解到,惹上纠纷的这家环保型企业是浙商回乡投资企业,2012年被引入琅琊镇,建业初衷是为环保事业作贡献,琅琊一带养殖户多,以往处理牛粪、猪粪污染是个难题,而这家企业能将牛粪、猪粪等转化成有机肥。目前,与企业签约的奶牛养殖场有几十余家,企业一天能处理七八十吨牛粪、猪粪,年生产有机肥1.5万吨。企业开办三年来,对防止污水横流及“五水共治”、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事发后,企业方也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疏通排水管网,并与受灾农户协商赔偿事宜。
而另一头,年近花甲的傅某是上盛村人,原指望田里的收成过日子,这次事件无疑让傅某损失不小。傅某,王莺首先从情理角度进行耐心分析,此次事件非人为因素造成,企业方在事情发生后也采取了积极处理的态度;再从法理角度分析,使傅某了解到国家有关财产损害赔偿的法律、法规以,并帮他分析,纠纷一天不解决,他的田地就不能解封补种红豆杉,损失就更大。
经过近4个多小时的调解处理,最终当事双方各让一步,达成赔偿8万元的协议。签完调解协议的那一刻,双方愉快地握手言和,傅某也终于露出了笑容。后来,王莺还特别向企业主建议:作为一家环保企业,在为生态环境作出企业应有的贡献时,应响应“五水共治”的号召,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消除污染隐患,不能让“倒灌”事件再次发生。企业主也当场作了承诺。
“这四个月,听了很多也学了很多”
“巡回法庭成立的这四个月,不仅帮助不少老百姓解决了法律纠纷,解开了法律疑问,也让我成长了很多。”王莺说。婺城人民法院白龙桥人民法庭副庭长、“五水共治”巡回法庭庭长,还有以本人名字命名的“王莺法官工作室”,身兼数职的王莺不仅每月超额完成审判任务(要求每月办结案件任务数至少18件),还严格按照工作室的工作制度,保证每周五上午准时到长山乡为当地老百姓答疑解惑,调解纠纷,每月驻乡工作时间均不少于四个工作日,并按标准着装,从未间断过。其余时间通过电话和网络随时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在这里,我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倾听。”对外界称“王莺法官工作室”及“五水共治”巡回法庭为“最接地气的法庭”,王莺对此也是深有感触,“在基层不像在法庭上,证人寥寥可数,在村子里,接触面很广,工作室门槛低,老百姓人人都可以来找我,他们说,我就听,这样解决起纠纷来就更直接、更客观了”。
审判经验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下乡的四个月,王莺接触的都是最基层的老百姓,但就是从这些普通老百姓身上她学到了很多,“书本里的知识毕竟都是理论上的,实际操作起来会遇到很多不可预知的问题,有些法条对如环境污染等一些问题没有很细化的规定,这促使我去翻阅条文,再上网查资料,对我自身业务有了很大的提高。”王莺所处的是民事庭,而计划生育这方面纠纷主要是行政庭在办理的,遇到这类问题,王莺都能及时向行政庭的庭长进行请教,或协作处理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