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为坛里郑村的垃圾分类点个赞!这个村目前还称不上是垃圾分类分得最好的村,可是,因年初暗访成绩不理想,该村痛定思痛,采取有效措施,使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改观。”日前,乾西乡分管垃圾分类工作的副乡长章小娇对记者说。
该村的垃圾分类有了哪些进步?村干部又为此受了怎样的委屈?3月20日傍晚,记者跟随坛里郑村两委成员的脚步,走家串户检查垃圾分类工作,慢慢了解其中的故事。
现状:已有近90%农户实施垃圾分类
下午5时,坛里郑村的两委成员陆续来到村办公楼前集中,当天是他们约好一起检查村民垃圾分类的日子。“农村人,早上出门干活比较早,下午5点以后,大家就陆陆续续回家了。这时候去检查垃圾分类,发现什么问题可以和村民直接沟通。”该村分管综治和卫生工作的村委成员金乃祥向记者解释。
“你来看,这一家分得很清楚了”;“这一户是开店的,不可烂垃圾比较多,所以都用自己家的大桶装”;“哎呀,这一户怎么把会烂垃圾装在塑料袋里绑起来呢,这可不行,我得去说一声”……检查过程中,村妇代会主任郑宝仙一路招呼着记者。看起来,该村绝大多数村民都已经有垃圾分类意识,而且大部分能基本分类到位。对于少数分类出错的村民,村干部们会先主动帮忙二次分拣,然后再入户指导叮嘱一番。对此,村民们都很配合,连连点头:“好的、好的,我下次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该村不少高龄老人对垃圾分类工作非常认真。“这是90岁的郑兆铨家,他家的垃圾分类分得很好。”郑宝仙说。一看垃圾桶,果然如此。“之前,他家经常分类不到位。我们仔仔细细教了两次,现在都能分清楚了。”郑定国补充说。老两口正在吃晚饭,听见声音特意走了出来。“你们的垃圾分得很好,给你们一个大拇指!”郑宝仙对老人说。老人高兴得呵呵笑,“你们这么辛苦,我们分分好也应该的”。
检查结束后,大家作了初步统计,该村已有近90%的农户有了分类意识,有80%左右能基本分类到位。对此,郑宝仙感慨:“能有今天这样的效果,真的是太不容易了。看看现在村民对我们的工作这么支持,做得再辛苦也心甘情愿。”
曾经:不被村民理解,上门监督还受辱
不得不提一下坛里郑村实施垃圾分类时的背景。去年10月,该村正式进入垃圾分类实施阶段。当时,村里一批失地农民正在申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可是,由于程序和政策衔接方面的原因,这件事迟迟没有得到解决。村民们为此群情激奋,对村两委也产生了敌对情绪。
“那时候,我们村干部上门宣传、指导垃圾分类工作,挨骂都是轻的。”郑定国说。郑宝仙就遇到过这样的委屈:那一天,她到一户村民家门口检查垃圾分类情况。没想到,该户村民冲出家门,对她破口大骂,她只能尴尬地走开。该村民还不罢休,从背后朝她泼来了一瓢粪水。“当时我没说什么,快步走开了。回到家,我憋不住委屈,好好哭了一场。”郑宝仙坦言。
之后,坛里郑村两委又尝试花钱聘请了几位垃圾分类督导员。可是,一方面,村民并不买账;另一方面,这些督导员也不愿意动真格得罪人。因此,这项工作依然很不理想。所幸,乾西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该村失地农民问题,经过多方奔走,最终于去年12月底圆满解决了这一问题。由此,村里的垃圾分类工作也迎来了转机。
措施:村两委成员成立垃圾分类督导队
今年1月份,坛里郑村书记、主任协商一致,由村两委成员担任垃圾分类督导员,逐户上门检查、指导垃圾分类工作。
最初的半个多月时间,该村所有两委成员每天挨家挨户上门检查垃圾桶。对已经分类并分类正确的家庭,他们会进行感谢,“谢谢你们支持我们的工作”,同时鼓励其继续坚持;对分类不正确的家庭,他们就耐心进行指导;对未分类家庭,他们则反复劝说,尽可能做通思想工作……也因为失地农民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最大的矛盾化解了,村民们对村干部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因此,那一阶段大家都相当配合,全村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快速推进。
这期间,联系该村的乡干部王莉琴也积极帮忙,制作了以垃圾分类方法为内容的音频资料,通过广播向村民进行播放,既对村民们进行分类指导,也起到了营造氛围的作用。
半个月后,坛里郑村两委发现,全村村民已经基本形成了垃圾分类意识。于是,经大家协商,将每日检查一次变更为每两至三日检查一次。而这一模式,一直坚持到了现在。“既然我们村两委监督村民垃圾分类的效果比较好,我们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只要还有一位村民未把垃圾分类到位,只要大家还没有完全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我们的队伍就不会散,我们的检查工作就一定会继续。”郑定国说。
眼下,坛里郑村两委又在思考,如何让全村垃圾分类再上台阶?如何更方便村民分类垃圾?对此,郑定国表示:“我发现,垃圾的第一手分类很重要。大部分村民都把分类垃圾桶放在大门口,一旦家里最初处理垃圾时没有分类,再拿出来分就比较麻烦,往往也分不彻底。我们正在考虑,给村民们再配置两个小的、放在室内的分类垃圾桶。另外,我觉得我们村两委成员还应该进一步学习,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理理清楚,再请教专家,以提升水平,进一步做好工作。”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