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文化教育

留守儿童的“音乐梦”

  ——浙江省婺城区莘畈小学艺术教育纪事

2016-10-12 09:04:36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汪 胜

  关爱留守儿童的校长

  汽车从金华市区一路向西,绕过道道山弯和沟岔,颠簸间终于驶进莘畈乡境内,清晨,浓浓淡淡的白雾,让人以为自己竟置身仙境之中,一条蜿蜒绵长的公路像纯色的绸带环绕着一座青山。

  莘畈小学便坐落在这里,站在学校往下望,看到的是宁静的村庄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同许多偏远山区的学校一样,这是一所集社会力量共同出资建设的希望小学,2003年,金华伟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志锋先生捐资25万元兴建“伟志希望楼”,因此,学校又名莘畈乡伟志希望小学。

  因为贫穷落后,莘畈小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学校,这些年,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下,学生的受助面不断扩大,从教学楼等硬件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一定的改善。

  偌大的校园,操场中央就是一个篮球场,周围布满了绿色植物,校园充满了生机。教学楼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让人感受到一种属于大山深处的生命力。

  还是几年前,当我跟随教育局的领导调研这所学校时,孩子们见了我们,都不愿交谈,他们红着脸,一溜烟地跑向教室。山里孩子普遍情感脆弱,不善与人交谈,他们安静又惧怕竞争。

  这些年,校长夏胜华想了很多方法,初到莘畈小学时,他就开展感恩教育,让感恩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不仅如此,他还开展了一系列以“学会感恩幸福一生”为主题的学生感恩教育活动。

  开展这样的活动,首先就需要有文艺专长的音乐教师,可是,这些年,学校在硬件上和城里学校相差无几外,艺术教育却差远了。

  学校没有专职音乐老师,因此,音乐课上,孩子们只能跟着录音机、影碟机学唱学跳,对学到的东西是一知半解,有些一个学期都上完了,还不明所以,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光,每每想到此处,夏胜华心里总是不胜唏嘘。

  他希望山里孩子的童年也难呢共有艺术的滋养,让他们像城里孩子一样自信、阳光、有梦想。

  夏胜华积极寻求社会的帮助,于是,他组织开展了“文艺志愿者”进校园活动,他希望通过活动邀请到社会名人、文艺志愿者走进校园,走近孩子们,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潜力,让孩子们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

  在他的努力下,傅彦、孙肖磊、郭华等一大批金华的文艺工作者相继来到学校,开展艺术支教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梦和希望。

  让夏胜华感动的是,2012年,金华市江滨小学音乐老师傅美云还主动请缨,向学校和教育部门打了报告,到莘畈小学支教一年。

  看到孩子们没有乐器,支教后不久,傅美云还联合自己的姐姐以及江滨小学的另外两名老师,给莘畈小学每位孩子买了一个葫芦丝,孩子们非常兴奋,学得很起劲。

  看到文艺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夏胜华很欣慰。

  留守儿童的“音乐梦”

  傅美云不仅教孩子们音乐课,还组织孩子们排演节目。2013年,婺城区教育系统一年一度的元旦文艺汇演如约而至,作为山区学校,莘畈小学几乎算是与世隔绝的“隐士”,区里的重大活动,几乎只是参与,学生走出去参加比赛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夏胜华当时想,学校感恩教育开展了好多年,现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也开展了起来,何不利用元旦文艺汇演排练一场节目,向社会感恩,感恩社会各界对莘畈小学的关注与支持。

  夏胜华把想法同傅美云商议,傅美云非常认同,她也非常感动,她希望借这次机会,可以让山里的留守儿童把最自信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于是,一个以感恩为主线的文艺节目《留守的天空》产生了。

  傅美云当时想,只要用心排练,孩子们真情投入,这个节目一定感动人,值得一提的是,节目排练过程中,得到了金华文艺专家郭华等人的倾力支持,在郭华的领衔指导下,孩子们进步很快,一招一式学得都很投入。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报名、组队到排练,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排练,终于在婺城区元旦文艺汇演中,莘畈小学的《留守的天空》在众多优秀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

  机会总是留给长期努力的人,并给他们带来希望。夏胜华说,一所农村小学的学生们能获得一等奖非常不容易,学生没有华丽的服饰,他们穿着最普通的校服表演,用真情感动评委。

  这次获奖,也极大地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文艺活动带给孩子们乐趣,也让孩子们变得活泼、开朗。当听到获得一等奖的消息时,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

  支教老师胡晓燕

  2013年,傅美云结束一年的支教生涯,离开了莘畈小学。

  不久后,在傅美云的牵线下,支教老师胡晓燕来到了莘畈小学。

  胡晓燕曾是浙江师范大学文化艺术学校的老师,是市区古月琴室的主人。一直以来,她都想用自己的专业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

  2013年6月,胡晓燕开启了到莘畈小学义务支教的生涯。

  第一次到莘畈小学时,胡晓燕看到,学校里没有古筝,要教学生们演奏古筝,就要有器材,农村孩子没有能力购买,胡晓燕便将带来的三架古筝捐赠给学校。

  当胡晓燕出现在莘畈小学的音乐教室时,孩子们乐了。

  初见胡晓燕,莘畈小学20名孩子站成两排,向她鞠躬。尽管他们是在老师的启发下说出了那些话,但胡晓燕还是非常感动。

  “孩子们,今天,我带来了3架古筝,还有两架车里放不下,下次再带来。”“这3架里有一架是旧的,但也是和我感情最深的,今天,我把它带到这里,就是希望你们能好好学,好好享受古筝的魅力。”

  讲台上,胡晓燕和孩子们亲切地对话。孩子们安静地坐在那里,一脸的认真。

  六年级的曹子亨坐在后排,身子往前凑着,遇到胡晓燕提问,他总是积极地举手。他是音乐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读书之余,他总是拿着爸爸给他买的MP4播放着周杰伦的《青花瓷》,柔美细腻的歌词加上中国古典乐器的配合,吸引了很多同学。

  他喜欢周杰伦、张杰、陈翔等歌手,会唱《一二三四》、《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歌。

  他想当一名音乐家。但除了在学校接触过竖笛、葫芦丝之外,没有再接触什么乐器,平时也只是通过电视学点歌曲。

  包括曹子亨在内的这20名孩子,除了两位是教职工子女学过钢琴、舞蹈之外,其他的都没系统地学习艺术。所以,他们都很珍惜学习机会。

  中间,下课铃声响过、中午放学的铃声响过,其他同学都去吃饭了,他们还安心坐在教室里,一直上到12点多。

  胡晓燕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多小时后,又让每个孩子坐到古筝前,练习大撮小撮等基本技法。孩子们都走了,她又给莘畈小学的两名老师亲自辅导。

  胡晓燕一周来学校一次,而古筝这种乐器除了在课堂上学外,课下还要多练习,这就需要学校的老师来督促辅导了。

  给老师辅导完,胡晓燕没顾得上吃饭,又给两架新古筝调音。陪同胡晓燕的莘畈小学老师也被她的举动感染。

  “我知道了什么是大撮,什么是小撮,还有什么是提、勾、抹、托……”课后,曹子亨高兴地和其他同学说。

  胡晓燕也高兴,孩子们很懂事,很有礼貌,她很喜欢他们。

  因此,上完第一堂课,胡晓燕就下定决定,支教行为起码要持续数年。另外,对这20名孩子,她想观察一下,留下一些优秀的用心培养,争取帮他们成立个乐队。如果都优秀,那就都留下,并且给他们每人送一架古筝。

  胡晓燕心想,通过支教,可以让山里的孩子掌握基本的音乐常识,能排演一些简单的节目。

  去莘畈的山路,坡陡,弯大,每次到校,她都要长舒一口气。

  不过,胡晓燕的音乐课,让莘畈小学的孩子们眼前一亮,给了他们乐趣、活力甚至成就感。于是,胡晓燕的音乐课就成了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兴奋点。

  我们与你在一起

  2013年9月,新学期开学了,新校长郭建君接任夏胜华。

  刚开学不久,郭建君就拜访了胡晓燕,希望她继续支教。

  9月9日,莘畈乡党委政府组织教师节慰问,座谈会上,胡晓燕当场表态,她会一直支教下去。

  新学期,胡晓燕不仅自己支教,还带来了教舞蹈的朋友傅彦,给孩子们排练舞蹈节目。每周二下午,她们都准时来莘畈小学上课。

  9月10日,教师节。这是胡晓燕暑假过后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节古筝课,她先回顾了上学期教的知识,然后让孩子们一个个上台弹奏。

  2014年7月15日,胡晓燕的儿子出生,支教工作暂时停止。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已经习惯了胡晓燕每周出现的山里孩子,忍不住去问他们的任课老师:“胡老师怎么不来了?”任课老师告诉孩子,胡老师生小宝宝了,需要调养身子。

  谁都以为支教只是暂时停止,包括胡晓燕自己。

  可是,命运和胡晓燕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2014年五六月份,已有身孕的胡晓燕还去莘畈小学支教,那时,她就感觉身体有点异样,大便带血,有人说可能是痔疮,她就没在意。

  2014年12月底,她连续3天拉肚子,大便都有血,这才去医院做全面检查。

  2015年1月,她被确诊直肠癌,而且已到中晚期。

  胡晓燕积极配合治疗,渴望奇迹能在自己身上发生。而面对莘畈小学的师生,她隐瞒病情。

  胡晓燕同病魔作斗争,虽然身体消瘦,但依然乐观,杭州、上海、日本,化疗、手术,她忍着疼痛,迎接着一个又一个黎明。

  2016年春节前夕,因为感冒,她再次住进医院,肝硬化也随之而来,吃不下食物,一天天消瘦下去。3月9日,她住进金华中医医院,医生摇摇头说,估计只剩下20多天的时间了。

  郭建君得知情况后,心里先是咯噔了一下,她流出了眼泪,她打通胡晓燕的电话:“胡老师,孩子们都在等你,等你好起来。”

  听着郭建君的安慰,胡晓燕强忍着内心的痛苦,说:“我很想念孩子们。”

  学校的学生们听说胡晓燕生了重病,都非常难过,跟着胡晓燕学习了三个学期的古筝,学生们都已经有了基础,还等着胡晓燕回来继续给她们教琴。

  胡晓燕生病的事也牵动着孩子们的心。

  山里的孩子,也用他们的方式表达着对胡晓燕老师的爱戴之情。

  莘畈小学的老师、孩子们都行动起来。

  已经离开莘畈小学两年多的夏胜华校长,从电脑里找到胡晓燕当年传给他的支教资料,挑选出她带着山里孩子演奏古筝的照片,冲洗出来,还买来一束鲜花。听说胡晓燕生病后花了不少钱,已经离开莘畈小学的郭建君特意准备了现金。

  莘畈小学现任校长倪元迅请人拍摄了一段视频———《我们在一起》。

  2016年3月22日,莘畈小学前后三任校长和老师代表赶到金华中医医院,带着照片,带着鲜花,带着慰问金,带着用千纸鹤拼出的四个大字“我们爱您”,去看望胡晓燕。

  倪元迅将视频《我们在一起》在胡晓燕的床前播放,郭建君则坐在床前和胡晓燕说话,胡晓燕眼睛睁开一条缝,又无力地闭上眼。夏胜华注意到,胡晓燕眼角边流下了泪水。

  此时的胡晓燕,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她的眼睛已无力睁开,无法再注视一张张来自山里的熟悉的面孔;她的双手也不能抬起,无法再带领山里的小手在琴弦上跳跃;她的嘴巴也不能讲话,无法再为山里的孩子亲口辅导。她静静地躺着,探望她的人泪如雨下。

  在去世前几天,胡晓燕能开口讲话了,其中一句就是“还想教学生弹古筝”。

  4月3日,胡晓燕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曾经围绕在身边的孩子们。学生们曾经以为胡老师只是暂时的离开,没想到却是永远的离别。

  “琴弦开出春/陌广陵一别,陌上赏花人/醉的醉了,归的归了/一卷山水遁入你的广袖/琴弦翻动流水/春夜雨水消磨晚樱/一杯茶说尽心事。抚琴/哦,抚琴的女子/桐琴涌起细浪,纤指可以停云/茉莉开满新夏,芬芳暗换人间/燕子穿过垂柳,纵千山万水/也唤不回芳名。”

  金华诗人南蛮玉知道胡晓燕的支教故事后,创作了一首悼念胡晓燕的诗《茉莉芬芳》。沉痛悼念胡晓燕。

  4月9日,在胡晓燕的追悼会上,莘畈小学为她录制的《我们在一起》巡回播放。

  殡仪馆里,好友满含泪水,朗诵了4月3日胡晓燕去世后,当晚为她所写的一首诗《记住你》。

  莘畈小学的三任校长说,她温暖了那么多山里人,最后,就让她带着山里人的祝福和爱,走上温暖的回家路。

  5

  爱心传递支教事业

  胡晓燕病中仍记挂着支教、记挂着山区孩子的精神,感动了许许多多的教师和社会人士。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国家二级演奏员黄小锋、毛凌燕、陈伟阳等人了解到胡晓燕的事迹,看到了山区学生渴望追求艺术的梦想,为了完成胡晓燕没有完成的事业,他们毅然加入到了支教老师队伍中来,接力胡晓燕的爱心支教事业。

  不仅如此,毛凌燕与黄小锋还向圈子里的朋友发起倡议。很多人知道后,都纷纷加入支教行列,还捐赠乐器,有的捐琵琶,有的捐五音排鼓。

  毛凌燕、黄小锋的想法和做法渐渐传到了市关工委、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市文联等相关领导那里,他们都很肯定,予以支持,仅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就有7名老师加入支教行列。

  最终,爱心支教团容纳了17名老师,涉及婺剧、笛子、二胡、琵琶、扬琴、中阮、唢呐、笙、古筝、葫芦丝等多种艺术门类。

  他们中有国家一级演奏员、二级演奏员,还有多家琴行的负责人、老师,他们曾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披金夺银。

  支教是一条很长的路,并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完成的事。为了避免半途而废的情况出现,在支教前,大家达成了共识,既然选择了支教就做好长期吃苦的打算,不抱怨,不光看眼前的利益,教育的成绩只有努力才能显现出来。

  胡晓燕人虽然走了,但留下了爱心,17名志愿者就像一根根小小的火苗,点燃了更多人的爱心。

  2016年5月30日,莘畈小学热闹非凡,大爱,再一次温暖这所婺城区学生人数最少的山区学校。

  当天下午两点,爱心支教活动在莘畈乡会议中心启动。舞台的背景墙布置得很文雅,上面有蓝天、白云、绿草、小花,还有一位身着白衣、长发飘飘的女子低头抚琴。

  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知情者看了却潸然泪下。画中的女主角就是胡晓燕,17人的支教团也因她而起。

  在“接力爱心传承婺剧”文艺志愿者赴莘畈小学爱心支教活动启动仪式上,黄小锋、毛凌燕、陈伟阳给莘畈小学送去了价值6.5万元的乐器以及教材,并召集了10多名爱心支教文艺志愿者,将定期到莘畈小学开展艺术教学。

  他们希望,未来,孩子们能够登上舞台展示自己,看着山里孩子纯真的眼神,看着他们对艺术、知识的渴望,文艺志愿者们觉得,他们的爱心接力很有价值,很有意义。

  6

  放牛班的春天

  音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伴侣,喜欢音乐的人永远不会寂寞;

  音乐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不仅让你学会演奏,还能让你感悟到音乐里的很多内涵;

  音乐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它可以跨越国界和语言障碍。艺术的力量可以让不同肤色、面孔的人心灵碰撞,同时露出微笑,鼓起掌来。

  作为一所偏远山区学校,如今,17名支教老师的到来,让莘畈小学有了编制整齐的民乐团,莘畈小学也将把艺术教育融入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

  倪元迅校长也随之忙碌起来:忙着每天监督孩子们训练;忙着让孩子们学会团队精神、找回自信;忙着让更多的孩子享受艺术的滋养,让他们的童年有梦有希望……所有这些,都让莘畈小学找回了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马修老师用音乐打开了一群麻木少年的心灵,驱散了一座问题校园的消沉。

  在莘畈小学,夏胜华、郭建君、倪元迅三任校长,同样用音乐唤起了一群留守儿童心灵深处的梦想,他们变得阳光、活泼。这所深山校园在获得关注的同时,组建了一个民乐团,准备每年举办一场音乐会,向社会汇报,这也让莘畈小学的老师找到了发挥潜能的平台。

  和电影一样,没有华丽的角色和迭起的高潮,金华版《放牛班的春天》也是一个朴素的故事。没有重磅头衔的老师,没有天赋异禀的学生,但在音乐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们有一种温和的力量,令人动容。

  如今,美丽的支教老师虽然永远离开了,但是,她心系山区教育事业的精神融进了莘畈小学。

  她走了,17名支教老师来了,在山区支教这条路上,一直有接力,一直有感动。

  是他们,让这里的孩子看起来更阳光快乐……

  是他们,让这里的老师得到了艺术提升……

  是他们,让整个校园充满艺术灵动之美……

责任编辑:郑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