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8日是第十七个记者节,是一个属于新闻工作者自己的节日。然而对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忙碌工作的我们来说,似乎每一天都奔走在婺城大地上。是的,永远在路上,永远在现场,永远在倾听,永远在记录,精神时刻紧绷,步伐时刻准备,这就是记者的真实写照。
在记者节前夕,本报四位记者特意分赴四处,体验四种不同社会角色。本报在此特推出记者节特别报道,让亲历记者说出体验故事,与读者朋友共飨。
17:00-傅伟炎全媒体工作室:
执着谋事业 方能成大业
从一堆堆虫蛀鼠咬、破碎霉烂的古旧文献里发现和把握商机,并最终把商机创富与社会责任紧密联结在一起,这就是天下谱局的创业路径。昨天,记者在该公司看到,家谱编撰、排版、印刷等各个车间内一派忙碌,公司员工正在为金华、东阳、义乌及省外的客户赶制谱志。目前,该公司已经为国内400多个客户编撰了谱志,接下的订单都排到了明年。
“如果没有做功德的心态,没有坚守清贫的理念,我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良好的发展态势,让公司负责人饶玉华信心满满,坦言这几年的辛苦都值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2008年落户婺城的企业,当初只有3名员工,而且连续三年没有盈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50多名员工,营业收入也由当初的10多万元飙升至去年的400多万元,今年则有望达到一千万元,实现了超常规发展,成为省内谱志编撰领域的一家知名企业。
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当初饶玉华成立公司从事家谱方志的收集、整理和编撰,曾经遭遇家人及朋友的反对,都认为他“做谱不靠谱”。的确,在国内做家谱是小众行业、冷门行业,风险很大。诚如饶玉华所言:“成立公司的头三年,基本是没有盈利,甚至是亏损的,如果当初进入其它行业,或许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但我自己的内心是平静的、执着的。因为我觉得谱志这个工作,值得我当作一份事业,花费我毕生的精力来追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饶玉华的执着坚守下,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苦干、苦心经营,目前不仅建有专注于集团管理与谱志编撰的天下谱局本部,还组建了专业的古籍印务有限公司,建立了专门进行大数据业务研发的浙江炫龙科技有限公司,并首次进入寻根、方志等领域,业务遍及全国16个省、市及自治区。为了寻求企业更大发展,饶玉华计划打造一座谱志文化产业园,目前他正在积极联系洽谈,将中国伦理博物馆引进婺城,这将是一座集展示、体验、传承中国伦理文化等功能于一身的文化产业综合体。
(记者手记)在与企业有关人员的对话中,记者感受到了执着、坚守的力量。试想,若是当初饶玉华连续三年不盈利就放弃的话,就没有天下谱局这家企业,更谈不上今天的辉煌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做事业与做企业也是同样一个道理,没有艰辛的付出,没有谁能够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天下谱局给我的启示是,需要抱着执着坚守的公德心和态度,坚持不懈做好内容,深入采访去芜存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新闻,才能达到新闻工作的胜利彼岸。 (记者傅伟炎)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