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胡艳
垃圾分类回收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婺城区本着“培养一代人、教育一代人”的原则,引进人性化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带动全区进入智能垃圾分类新时代。
垃圾分类总概况:
为破解“垃圾围城”困局,婺城一直在先行先试。经过近些年的探索实践,截至目前,全区331个行政村已全部实施垃圾分类,建成太阳能沤肥站226座,基本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然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仍存在不少短板。按照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目标,未来金华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要达到65%以上,其中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民办培训机构要达到85%以上,住宅小区要达到60%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达到85%以上。
婺城区住建局牵头对相关街道进行摸底,对照工作目标,将75所幼儿园,14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49个住宅小区列入城区垃圾分类实施计划之中,并把城东街道的中港浅水湾小区和城中街道的明月京华小区纳入城市智能垃圾分类试点。
目前,相关工作蹄疾步稳展开,据悉,婺城区垃圾分类项目共合计投资493.34万,该费用由市区两级财政配套各246.67万。其中包括三大块经费:
1.垃圾分类设施采购经费。婺城区各主入口宣传栏143块(单价1600元),绿地等处小宣传牌413块(单价150元),印发垃圾分类手册20387册(单价1元),张贴楼道宣传画3219张(单价5元),采购室外分类垃圾桶1057只(单价230元),中型分类垃圾桶14只(160元),户用分类垃圾桶17914只(单价25元),户用垃圾袋21359618只(单价0.15元),智能化分类小区2个(单价10万),合计442.44万元。
2.志愿者经费。根据标准共需要志愿者649人,每人120元经费,合计7.79万。
3.活动宣传经费以及街道社区增加专职人员经费,共计43.11万。
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优点:
1.垃圾分类二维码实名制管理
针对社区垃圾不记名投递、管理难的问题,设备引入二维码实名制,将二维码直接印刷至垃圾袋子上,居民投放后,进行追朔管理,实行责任到户,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分类难题。
2.方便,易操作
社区推行“二维码垃圾智能分类”以来,深受居民欢迎,居民每月都积极来社区领取垃圾分类袋。此外,社区联系科技公司,推出了带有社区特色的“智能垃圾袋自助发放机”。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在印刷时就全部处理好了,不需要人工编号,居民自己在机器上领取后,就有自己的编号,后期巡检时,通过手机就可扫码追朔管理垃圾分类情况,自动生成报表。省时省力,大大减少社区工作人员负担。
该机器采用先进的嵌入式信息处理模块、二维码识别技术、GPRS远程通信技术等,实现垃圾袋领取智能化,自动统计垃圾袋领取信息等。居民可以通过刷二维码卡、输入绑定的手机号随时领取当月垃圾袋。社区能及时查看居民垃圾袋的领取情况并进行垃圾分类对比分析,可以针对领取垃圾袋不够积极的居民进行重点关注和指导,提高其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居民也不用到社区领取,带着手机随时就能领取了,同时系统还能自动发送信息提醒未领取垃圾袋的居民及时领取。
3.有偿参与,居民热情高
“智能垃圾袋自助发放机”的推行,实现了垃圾袋的自动发放,居民绑定手机号就可以享受无“微”不至的垃圾分类服务,并实现积分查询、积分兑换的共享功能,可谓一举多得。
垃圾如何做到智能分类:
该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利用了物联网、互联网融合技术,实现垃圾投放的有源可溯。它主要由三大硬件设备组成——智能垃圾袋自助发放机、智能垃圾分类箱、智能垃圾回收箱,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二维码技术,建立一户一码实名制,通过智能技术手段实施垃圾分类投放。
具体使用过程中,小区居民通过领取的专用智能卡,到智能垃圾袋自助发放机上刷卡免费领取可降解的环保垃圾袋。该垃圾袋分为绿色厨余垃圾袋和灰色其他垃圾袋两种,垃圾带上印制有对应的二维码。居民在投放垃圾时,通过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相应的垃圾箱盖便会自动打开,并将数据回传至云端的管理系统。通过二维码,系统还可以记录每家住户分类投放垃圾的情况,这些数据可以提供给物业,高峰时间加大垃圾处理的频率。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可回收箱上面还设有电子称,居民可以将每天投放的可回收物进行称重,根据重量获取相应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可获得相应的奖品。该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以后,小区的生活垃圾将从源头上得到分类,有利于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试点后,婺城将在广大社区、企事业单位逐步推开,真正让垃圾分类在城市进行到底,让“绿色革命”的成效惠及广大居民。
清晰的流程图,让居民马上认识并熟识了这个“新朋友”。
小区智能垃圾分类使用实况:
7月初,位于城东街道的中港浅水湾小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见面会”,只见两只酷似企鹅的箱子伫立在的小区大门口,惹得众多居民都上前一探究竟。原来,这是婺城区住建局联手城东街道办事处以及桃园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小区举办的一场智能垃圾分类启动仪式。
据悉,这是婺城区第二个运用该套设备的小区。智能垃圾分类实施的第一个地方——明月京华小区已经运行半年时间了,从居民使用情况来看,该设备很好地督促了小区居民自觉将垃圾进行分类。
现场,工作人员在小区的入口处拉起了醒目的横幅——“垃圾分类人人做,做好分类为人人”,简单明了的口号,道出了小区使用智能垃圾分类的目的。记者看到整个小区里有序地摆放着11套智能垃圾分类箱,每一处远远地看上去都像有一对企鹅手拉手并排站在一起,近看,他们还有各自可爱的名字——“厨厨”和“其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智能垃圾分类箱很好地解决了以往敞开式垃圾箱带来的“脏乱差”的问题,居民在丢垃圾时,需要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智能垃圾分类箱才会打开盖子,在其他时间段,分类箱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有效控制了生活垃圾所散发出来的异味的扩散。这样一来,整个小区不仅看不到垃圾,更闻不到臭气。在小区的快递收件处,有一套“大家伙”引起了小区居民的注意,“这一台是智能垃圾袋自助发放机,旁边的这台是智能垃圾回收箱。”工作人员热情地为居民讲解着新设备的使用方式,并拿起一张二维码卡进行了示范。
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和居民讲解了垃圾分类给城市生活带来的好处,并希望中港浅水湾的居民能积极配合,相互帮助,尽快学会并运用这套智能垃圾分类新设备,让垃圾找对家,让家园更美丽。
下一步工作计划:
区住建局物管科相关负责人解释道,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设备投入运行后,明月京华和中港浅水湾这两个小区将成为婺城乃至金华首批启动智能化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这意味着婺城在农村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后,终于挺进到了城市,使垃圾分类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区住建局根据全区的总体情况,进一步制定出全新的工作计划:
1.健全垃圾分类政策法规。没有关于进行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这导致垃圾分类行为不具备法律约束性。政策法规上的约束力是和居民个人意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将合理的垃圾分类投放制度写进法律法规,将会使垃圾投放制度具有强大的约束力,个人分类投放的意识也会增强。
2.加强引导和宣传力度,增加宣传方式的多样性。既要增强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又要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特别是要做好垃圾清洁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免出现分类后又被混装的情况。通过发放公益宣传材料、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宣传,尤其需要对垃圾分类的意义进行宣传,让市民们都自觉投入到其中。把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如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既有利于集中的宣传教育,更能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每一个家庭提高环保意识、推动垃圾分类减排的初衷。
3.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做到分类收集设施完备,在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设置足够的分类回收垃圾箱,垃圾箱注明分类原则,让市民容易理解和配合执行。此外,大件旧货如一些电器、家具以及电池等有毒垃圾也要设立专门的收集点。另一方面要做到布局合理,日常垃圾方便扔到垃圾箱,其他一些专门的收集点也要方便到达,否则在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很难让人专门去寻找。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