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离不开,这里有放不下的牵挂

2017-09-29 09:00:36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张苑

  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船票,他在这头,父亲在那头;后来,乡愁是每周一通长长的电话,他在这头,儿子在那头;如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他在外头,父亲在里头。

  他是父母的独子。这是双亲离世后的第一个中秋。在婺城,邓荣基度过了人生中最让他怀念的四年,父母健康,妻子贤惠,孩子可爱,一家五口,三世同堂,每年的中秋,露营、野炊,他都特别有心地安排节目,一大家子其乐融融。人近中年,他的心开始变得柔软,越来越在意来自家人的每一丝温暖,在乎人生中每个重要时刻家人的相伴,他怕来不及,就好像,他幼时,父亲来不及陪伴他慢慢长大;长大后,他来不及搀扶着父亲慢慢变老。

  上世纪70年代的广东佛山,很多人都去香港讨生活,留妻儿守护家园。邓荣基的祖父和父亲也和这些人一样,他们在那里当修表匠,每年的中秋都不回家。那时候,日子很慢。每个中秋月圆夜,母亲总会领着他到自家阳台上,沏一壶茶,切一个广式月饼,望着月亮,说着祖祖辈辈的往事,说着父亲在外奔忙的不容易,从晚上八点说到十一点。广式月饼皮薄馅满,几近一九分。各家经济都不宽裕,母亲买的也多是最普通的五仁馅儿的,但里面能尝出他爱的叉烧味。月饼摊儿上,师傅还会拿薄薄的饼皮压出各式玩偶,用红线穿着,没有馅料,很是便宜,各家大人都舍得给小孩买。那些年的中秋,他就系着那一串串的日月星辰,一串串的佛祖罗汉,可吃可玩,足够开心一整天。

  那时候,人很淳朴。他爱画画,他的美术老师,也是他的乡邻,每天放学后带着他四处写生,分文不取。他和他很熟悉,对父亲却格外陌生。只记得那些年“发哥”很红,他写信给父亲,想要一条阔腿的牛仔裤,一件背后有刺绣的牛仔外套。信要在路上走半月,没有快递,衣裤要到春节父亲回家才能一并带回来。

  后来,父亲随祖父回乡养老,不再外出,一家人方得团圆。那时他快上初中了。短短三年,他高中毕业,又开始离家走天涯。他很努力地工作,一天只睡五个小时,打两份工,希望因此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甜品研发技术。多少次,他因追梦而去,又因思念而归,却终究摆脱不了与家人的别离和错过。

  那年,他26岁,因师兄黎国雄的嘱托,到婺城支持傅氏蛋糕的产品研发。在火车上联系企业负责人,问该怎么打车到目的地,对方回答“找个三轮车,3块钱就能到人民广场”。改革开放风起云涌,他走南闯北多年,深知各地欺生宰客的常态,出门在外甚至不敢说话。下了火车,他问三轮车师傅去人民广场多少钱,师傅淡定地回答“3块钱”。这“3块钱”让他有些喜出望外,差点笑出声来,师傅居然没有宰他。初来婺城,他深深感动于婺城人民的厚道和质朴,温和与不排外。

  在婺城,同行总会毕恭毕敬地唤他一声“师傅”,同事总会叫上他去溜冰打球,一切都让他觉得舒适,他渐渐融入了婺城的烟火日常,遇见了想要共度余生的金华姑娘,也在这里有了放不下的牵挂。在外奔波的日子,每周六七点,他准时给儿子打电话,听儿子断断续续给他讲他的各种生活见闻,小到蚂蚁搬家,大到总统改选。他总是听得特别认真。儿子上小学四年级,到了人生成长的关键期,他选择回来,选择入职山山家,一家以家文化为核心理念的企业,选择一份能日日守在妻儿身边的工作。

  佛山是故乡,婺城是家乡。无论身在何处,心头的乡愁总是挥之不去。他久居婺城,却总在卯足了劲儿地寻找“广东味”,到澳门十五茶餐厅点名让老板开小灶做清蒸的鲈鱼,到一百二楼吃正宗的粤式肠粉……每年的清明,他坚持携妻子回到佛山,虔诚祭扫,却终究还是选择回到婺城。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