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文化教育

忽如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记婺城籍艺术家方金炉
2017-10-12 08:52:57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李英昌

  初识方金炉先生,是在金华环城小学的新生开学仪式上。作为环城小学的校友,方金炉先生用亲身经历给孩子们上了一场生动的励志课。因为这堂课中,我有幸结识了这位多才多艺的婺城乡贤,他不仅是一位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别开生面的国画家和独辟蹊径的红学家。

方金炉
结玉实于柔柯
身此著中林雪冰
雪映霞丹、寒冰结玉

  三十余载航天路

  “走上航天这条路,有些偶然,但也有必然。”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国元帅聂荣臻负责国防科委,在全国选拔了一批政治条件好、学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国防尖端科学研究领域,作为国防现代化和科技强军的生力军。当时满怀报效祖国激情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心中都怀揣能走上尖端科学研究高端之路的美好愿望。方金炉和叶培建等六位同班同学很幸运地被当时的卫星与飞船研究院(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选中,成了航天人。后来,叶培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方金炉则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原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他一到单位报到就参军成了一名解放军军官。在1968年那个社会政治环境中,一般的知识分子被视为“臭老九”,而穿上了军装的大学生是响当当的革命知识分子,所以他们这批少之又少的大学生军官就成了让人羡慕的“天之骄子”。方金炉在这个岗位上从学员、研究实习员开始干起,一直做到研究员。为祖国的国防科学研究事业默默奉献了一生。

  方金炉是地道的金华人,家住金华市区府上街。他1944年出生,196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进入由钱学森任院长的卫星飞船研究院,从事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工程研究。三十多年来,他在载人密闭容器大气成份检测、微重力条件下生命物质分离、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工程测量控制及供电技术和实验研究等作出突出的贡献,荣获原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发表科研论文八篇。说起这些,人们都盛赞你们真正是国家的精英,民族的脊梁,中国有现在的强大是你们做出了贡献,是我们最敬佩的人。

  “当我们穿上军装,得知自己成为‘航天人’,心中的自豪与喜悦无以伦比。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不能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培养深造。”因为工作涉及国家核心机密,连家人都不知道他从事的是什么工作,更不能在媒体上进行宣传。他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工作了三十多年,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部分献给了航天事业。尽管他每年都要回婺城几趟,但我们从来都不知道婺城乡贤中有他这样一位优秀的科学家。

  忽如一夜清香发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是方金炉在画作《冰雪林中著此身》中的题诗。在成名之前,方金炉经过了多年的探索与苦练。中学时期开始形成对中国画的痴迷一直扎根在心中,1977年文革刚结束不久,沉默多年的中国画坛开始苏醒,报刊发表的中国画作品日渐增多,他就着手再续中国画艺术的研习。先是向著名画家周思聪请教,得到思聪老师的热情指导。后又以国画大师李苦禅、田世光、崔子范、刘继卤、娄师白为师,在他们的亲提面授中如饥似渴地汲取大师的精湛画艺。继而转益多师,向著名画家刘勃舒、金鸿钧、郭怡孮、张立辰、崔如琢、程振国等请教。经过十年的学艺历程,于1987年步入创作。最早创作的两幅画就有一幅被日本友人买去。这对于方金炉来说,具有重大意义,证明自己选择的学艺之路走对了,自己的创作得到了国际艺术市场的认可,虽然那个时候卖画有价,但对于刚刚走上创作之路的他而言,这是一种无价的巨大鼓舞。之后,方金炉日以继夜地奋斗在科学研究与国画创作这两个绝然不同的领域,1987至2001年这十五年间,创作了大量的作品,累计作画一千多幅,积累了深厚扎实的笔墨功力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退休后,全力以赴地走上了艺术道路,担任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结识了一大批国画界和书法界的名家,在与他们共事当中,提高了艺术水平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及社会交往的层次。在京城的国画界崭露头角。

  经过了又一个十五年,2015年 8月,方金炉作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国画家,成为《领军人物》杂志封面人物。此时,他已经出版了《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方金炉》、《新中国当代绘画名家方金炉画集》、《大艺术家专辑-国宝级艺术家方金炉》等10余种个人画集。入编由文化部编辑的《一代艺术大师》、《一代翘楚》、中国文联编集的《文联艺术大家》以及《光明日报》等党报编集的多部大型书画合集。从一位科学家,到一位国画家,他用四十年(1977~2017年)的刻苦钻研,成功实现了这个跨界转型。“如今艺术多元化,许多人都把精力放在市场需求上,浮躁浅薄之风盛行;也有不少人丢开笔墨求新求变,却忽视了我们的笔墨传承。”方金炉把画画当成是艺术上的研究课题,把他对传统对时代的理解,都融入到笔墨中。“他的国画作品因景生情,由象臻知,将画面形象与哲思义理有机融会,进而达到了别开生面的艺术境界。”中国公共艺术网主编、中国美术馆研究员、著名美术评论家黄丹麾博士这样评价他的国画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尼玛泽仁撰文评价方金炉的花鸟画艺术:“对于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方金炉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卓有成效的探索者,并且是一位取得相当成就的艺术家。他的成功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他不遗余力地展开了对绘画语言的研究、深入和纯化,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中大气、干净,直指笔墨。他总是非常自觉地把对花鸟形色的感受转化成笔墨形态,这样他就具备了一位画家对于语汇自觉的优秀素质。我们更应该把高妙的中国文化,通过我们自身的感受与认识,把他发展到一个当代的高水平上来,方金炉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厚积薄发,大器晚成。他在中国画创作上取得的成就随着艺术传媒的传播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赢得了许多奖励和荣誉,一些艺术团体和出版机构纷纷聘他担任荣誉职务:如中国国学学会副主席,中国诗书画出版社副社长,《艺术人物》杂志社荣誉社长,中国数字艺术馆馆长,华夏文艺出版社社长,中国艺术百科艺术总监等。

  “虽然身在北京,但我的书画艺术中,始终流淌着金华的血脉。”方金炉始终忘不了他的启蒙老师杨邦增。杨邦增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擅长国画。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在金华一中任教,杨老师画金一中蒋堂校区的山水田园校舍,画金华北山双龙风光,把所见所闻发挥的淋漓尽致,满纸金华风物、金华气派。方金炉因为对国画的热爱,向杨邦增请教,跟着他整整学了三年,深受杨邦增老师的影响。金华有名山秀水,沃野千里,物阜民丰,文化昌盛,是出大画家的地方,黄宾虹、张书旗、张世简、吴弗之、方增先等都是大师巨匠、画坛巨星。也许是因为出生成长于金华,故乡的山山水水、田园阡陌养育了他,浸润了他,他的国画作品显得灵秀俊逸、静气高雅,有江南人独特的韵味。

  独辟蹊径说红楼

  方金炉还是一位著名的红学家。在刻苦磨练画艺的同时,他十分重视钻研画论,认真学写古今诗词,研究古典文学作品。在此期间,他迷上了《红楼梦》。并以初步的独特观点为起点,在研究本人涉及专题的同时,广泛研读了大量别人的红学著作。他认为霍国玲、刘心武等人“破译密电码”式的红学研究在重要证据节点处断裂,他们一时无法找到断裂处的证据(红学研究最困难的就是缺少证据和资料),这些作家们就采用跳跃式思维越过这个断层,发挥他们善于编故事的优势,洋洋洒洒写一大堆,关键之处推理不严谨。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使许多自以为解得其中味的聪明红学家们主观发挥多,研读原著原文远远不够认真细致,不够深入,以致所撰论文与原著背道而驰,谬误百出。殊不知他们自我发挥的那些大部头论文早已远离《红楼梦》原著十万八千里了。“严格来说,他们都是戏说。我是学自然科学的,所以格外重视考证和逻辑。”方金炉的红学研究走的是深入研读《红楼梦》原著,充分尊重原文每一个字,从中挖掘从表层到深层的含义,寻找历史资料,重证据、尊重思维逻辑、把证据和原文紧密结合互相印证、用系统论统摄全局和每个局部的严谨治学道路。

  也是花了十五年时间,方金炉独辟蹊径,创立了大观园遗址的“圆明园说”。1995年3月,他所著的长篇红学专题论文“《红楼》园址在海淀”在报纸上发表。文中列举了在大量史实根据,论定《红楼梦》中写的大观园,就是当年圆明园。文章一见报,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众多红学家认为《红楼梦》大观园原址的“圆明园说”要比“恭王府说”及大观园在天津等处的论断,更有说服力。《北京晚报》、《文汇报》等二十多家新闻单位对此事作了跟踪报道。之后又引发了红学界“红学热炒圆明园”的学术争鸣热潮。

  “金华城如今更美更繁华了,尤其是以婺江为中轴,打造生态廊道,大做水文章,把通济桥以东至燕尾洲这片水域的三江五岸建设得美轮美奂,把江北、江南、金东区巧妙地连成一片,大气、美妙、漂亮极了。非常成功。整体说来,金华城市建设思路开阔,气魄大,视点高,设计精巧,品位高。”方金炉虽然73岁,依然神采奕奕,对金华城的发展和变化非常关注。“金华有深厚的国画传承,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重要地区。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和金华的国画家们交流切磋,为金华的文艺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方金炉言语之中,透出了浓浓的赤子之情。

责任编辑:方柯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