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一曲动听的“绿色乐章”

2018-10-24 10:19:2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农业要强,必须产业兴旺,发展才有动力;农村要美,必须产业兴旺,美丽才有支撑;农民要富,必须产业兴旺,增收才有保障。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年来,婺城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一根本,从婺城的实际情况出发,抢抓机遇、积极作为,走出一条具有婺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章祝军
左为章祝军

  章祝军:十载扎根香榧林推动乡村振兴梦

  沿着曲折的盘山公路不断往南,塔石乡下淤村静静躺在群山环抱中。海拔730米的塔石乡林场上,一片450余亩的香榧林绿意盎然,长势旺盛。“你看这些细小的嫩果,到明年8月就会长成饱满的果实。”看着香榧林茁壮成长,章祝军打心眼里高兴。从2008年开始种植,这片已经有10年树龄的香榧林,承载着章祝军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梦。

  时间回溯至2008年,从朋友口中得知香榧市场价值高,金华种植人少,头脑灵活的章祝军就在塔石乡林场租赁了350余亩山林,开始与香榧打交道。“从1995年始办猪场攒下的资金,就一股脑儿全投进了香榧。”章祝军回忆。当时的章祝军,因年轻时在上海打工左手被机器压断,左手干活受影响,但丝毫不影响他的雄心壮志,“这一租就是70年。”

  最初的几年,充满苦涩与艰辛。海拔730米的高山,公路只通到半山腰,到山顶还要走3公里崎岖狭窄的小路。首批2000多棵香榧苗,只能靠人工挑上去。“每棵人工费8至10元,全部挑上山就花了2万余元。”初来乍到,困难重重,有一次闹工资纠纷,章祝军的右手竟意外被砍断一根手指。“香榧种植周期漫长,需要六至七年才能开花。”章祝军介绍,那段时间,妻子在家乡坚守养猪场,儿子还在上高中,自己的右手又遭受意外,多重压力让家人感到煎熬,也让章祝军觉得迷茫。

  关键时刻,是区、乡两级政府让章祝军看到了希望。2009年,源于一次残联会议,章祝军敏锐地捕捉到发展机会,创办了金华市云中香榧种植基地,打开了机遇之门。2013年,五水共治的号角吹响浙江大地,章祝军在家乡的猪场关了门,“今后的路,何去何从?”重新摆在了章祝军面前。“我看好这个项目,再加上区农林局的指导,我有信心种好香榧。”在章祝军的坚持下,2014年,妻子也跟随章祝军入驻山上。此后,风雨无阻,夫妻俩守护着350亩香榧苗。

  香榧果实成熟需要三年,生长成熟期远远长于一般的植物果实。虽然随着香榧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和产业开发,香榧生长期已经大大缩短,但是一般种下香榧树,还是需要长至六年左右才开花,再过三年才可果熟。可想而知,香榧的生长期是多么的漫长。不过,对于章祝军而言,他已把心沉下来,任凭岁月荏苒,种植香榧的信念雷打不动。

  晶莹露珠似的小花,这是香榧经过多年酝酿后的雌花;淡黄含苞的花骨朵儿,这是香榧吸收日月精华孕育的雄花。2011年,章祝军种植的香榧终于首次开花。“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章祝军介绍,区农林局种苗站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授粉技术指导,他坦言,技术指导让全家人对未来充满信心。随后,章祝军果断扩租了100多亩林地,使香榧种植面积达到450余亩。

  2016年,章祝军注册了东篱香榧品牌。经过采摘、炒制等各环节后的成品香榧,统一在市区春晖路上的残疾人农产品商行出售。“此前,成熟的香榧果首次上市,就获得消费者青睐。近两年以来,当年所产全部销售一空。”章祝军欣喜地介绍,今年8月收获香榧青果5000多斤,实现炒制干果1000多斤,截至目前也已经售罄。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一家人的脸上。

  越了解香榧的脾性,章祝军对香榧种植越有信心。香榧树每年四月开花,次年八月果实开裂成熟,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香榧树不断孕育着它的果实。一年开花,二年结果,三年成熟,让香榧有了“三代果”的特称。“为保证果实品质,我坚持用有机肥。”章祝军摸索出种植技巧,每年向区植保测报土肥站协议定购500吨有机肥,为山林增肥。“其中,要特别注重农业技术转化为实践,结合生态环境特性,为香榧树提供授粉、施肥、机械除草等农业管理。”如今,香榧种植成活率从最初的80%上升到90%,区农林局提供的技术保证让章祝军为实现产业兴旺有了底气。

  眼下,500多平方米生产管理用房正在抓紧粉刷,剥皮、炒制干果机械已经到位,从种植、采摘、炒制到包装、销售一条龙生产线已经准备就绪。“今年6月,生产用房顺利审批下来,多亏了区农林局等相关部门的协助,为香榧种植发展奠定了基础。”章祝军不住地感谢。“香榧的经济寿命可达百年甚至千年,香榧种植是个朝阳产业,既能够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又能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他希望更多村民加入香榧种植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服务。

  (记者马晓芬通讯员应堂亮许清)

鲍健
鲍健

  鲍健:一花一世界书写“桂花经济”新篇章

  金秋时节,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婺城区安地镇的十里桂花长廊游人如织。从周边县市涌来的游人,纷纷加入赏桂、品尝桂花美食的行列,乐此不疲。与此同时,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赶来的客商,也云集安地采购桂花及衍生产品,描绘出一幅“以花为媒”带动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今年桂花节期间,我们合作社仅金桂销量就达到了30吨。”金华市奔月桂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鲍健欣喜地介绍。借助第十届仙源湖桂花节的成功举办,来自安徽、江苏、山东、广西、湖南等地的客商纷至沓来,安徽省六安市、黄山市的多家香料厂等“老客户”自动跑上门,一车车干桂花、桂花蜜等桂花产品运送到天南地北,“中国桂花之乡”更加名扬四海。

  其实,不光是该合作社凭借桂花节的东风搭上了致富快车,更多的安地村民也从中享受到了“桂花经济”释放的红利。“仅项村而言,今年全村金桂、丹桂销量均达到了100吨。”同时也是顶村村书记的鲍健坦言,桂花节带来的后续经济效益不断显现,让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甜。“不久前,来自法国的一家香料公司就已经来项村实地考察。”鲍健说,从外商惊喜的表情、不住点赞的举动可以看出他们内心的满意。“不断涌来的外商,也为安地桂花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当然,安地桂花悠久的栽培历史,是“桂花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上世纪70年代,鲍健的父亲鲍志贤开始种植桂花,是安地镇项村最早种植桂花的村民之一。从1996年开始,由于良好的市场需求带动,桂花苗木产业从项村以燎原之势扩散到安地镇各村。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鲍志贤于2001年4月组建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民办桂花研究所,当年9月通过我国首个桂花新品种的省级科技鉴定。随后,2002年安地镇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桂花之乡”。

  顶着桂花世家的光环,鲍健没有停止脚步,他把合作社的主业定位于建立省级桂花种质资源库,基地面积扩建至200多亩,专门用于研究、培育新种苗。在他的努力下,2017年合作社培育的新品“胭脂红”获得中国花博会科技金奖。同时,新品“华安天香”获得科技铜奖。“发展桂花经济,没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支撑不行。”鲍健看准花卉市场,潜心打造桂花种质资源库,为“桂花经济”向“桂花产业”发展筑基铺路。

  如今,该合作社已经拥有栽培品种147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15个,囊括了我国桂花品种的大多数,占世界已知桂花品种的80%以上,安地镇也成为目前全国品种最齐全的桂花物种基地之一。

  种类繁多、品质优异的安地桂花,赢得了中外客商的青睐;馨香淡雅、千姿百态的安地桂花,更是捕获了海内外无数游人的芳心。提起桂花品种,鲍健如数家珍。桂花一共可以分为五大类,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彩叶桂,在他创办的省级桂花种质资源库里,各种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的桂花品种数不胜数,全身绯红恰似胭脂的“胭脂红”、香气浓郁的“华安天香”、能迎寒怒放的“天香台阁”、似梨花雪般素雅的“早馨”、柠檬黄般清新的“玉玲珑”、娇艳欲滴的“朱砂桂”……这些在花农眼中如黄金一样宝贝的桂花,正在像鲍健一样勤劳的花农手中不断繁衍,不断被世人称道。

  以花为媒,一抹桂子馨香也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兴旺。近年来,婺城区依托地方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将安地境内的仙源湖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与生态居住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和休闲旅游娱乐基地。从2009年10月举办首届桂花节以来,区委、区政府巧打花牌,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国仙源湖桂花节,打响了仙源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金名片”,快速带动安地桂花苗木产业转型发展,并推出“十里桂花长廊”生态游等观光项目,促进“农业+旅游”融合发展。

  据统计,婺城区现有桂花54500亩,各类桂花苗木1000多万株,桂花专业合作社32家,会员超过1000人,苗木经纪人近600人。同时,带动安地村民开发了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蜂蜜等仙源湖桂花系列土特产。近三年,仅安地镇每年平均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营业额近3000万元,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发展。

  (记者马晓芬通讯员应堂亮)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