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匠心”点亮婺城生态廊道

2018-10-26 08:58:53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苑 杜佳 冯辰康 雷晶 施慧 倪超健

  浙江在线-婺城新闻网记者张苑、通讯员杜佳、冯辰康、雷晶、施慧、倪超健

  日前,在婺城区竹马乡东宅村,一群木匠、泥匠和瓦匠师傅从小城镇整治的建筑垃圾里分拣出完整的瓦片、椽柱、础石等,在村中一栋名唤“督军府”的古建筑中修修补补,以一颗虔诚的婺城匠心让原本颓墙断瓦的“督军府”枯木逢春,让“美丽乡村”留住古韵,吹起新风。

  据悉,“督军府”始建清末,原貌厅堂通达,铺陈华贵,红漆刷地,民国军阀混战时期曾被流寇占据,抗战时期为国民革命军抗日指挥部。婺城区多部门协力,依托方塘水景,在其中匠心打造“非遗文化展馆”,将竹马山歌、剪纸、走马灯等非遗项目容纳其中,既为百姓创设一个文化交流中心,也实现了“督军府”的历史文化遗存活态保护。

  这一颗婺城匠心,点亮了婺城的和美乡村,点亮了婺城的灵动水系,点亮了婺城的有氧绿道,点亮了婺城的生态廊道。2017年以来,婺城区生态廊道建设总体布局“一轴、三域、四带”,“一轴”即以金华江为生态景观主轴;“三域”即以梅溪流域、白沙溪流域、北山水系流域为三大生态核心板块;“四带”即以箬阳溪、沙畈溪、厚大溪、莘畈溪为四条生态保护与富民产业带,科学规划水岸都市(金华江)、非遗古镇(武义江)、水韵梅溪(梅溪、雅干溪)、汉堰白沙(白沙溪)、乡遇长山(桐溪、石门溪)、慢居盘溪(盘溪、长湖)、体旅莘畈(莘畈溪)等七大廊道主题功能带,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廊道”的步骤,拉高标杆,匠心打造浙中生态廊道核心区。如今,在婺城生态廊道,随处可见婺城工匠通力缔造的智慧、卓越、和谐之美。

  匠心缔造和美乡村

  今年11月,由洪铁城编著的《中国婺派建筑》即将问世。长期以来,婺派古建是中国建筑史上被忽略的一隅。近年来,洪铁城奔走婺城区80多个传统村落,开展保护与规划研究,主持雅畈二村,石楠塘村,岱上村、高儒村等古村的保护与发展,为婺城区文化古村发展培养人才梯队。

  “婺派建筑中无不渗透着婺州人的工匠精神。它灌注了工匠们的智慧,精益求精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洪铁城说。正因为别具匠心,婺派建筑的风雅在婺城的和美乡村成了众旅人追捧的焦点。

  刚到婺城区岩头村,便见村口精致的迎客景观,沿着古石板铺就的主路向前,只见清澈的梅溪环村而过,徐徐转动的水车、农家庭院里探出头来的一簇桂花、布局精细的生态洗衣房……掩映着一座座粉墙黛瓦的婺派仿古民居,一个个亭台楼阁,让人不觉陷入了岁月静好的心流,细数起这一丝一缕的精妙与用心。

  岩头村自古有灵岩十景:松甑煮月、丹牛卧波、天池浴女、廊桥遗梦、灵岩晚钟、古渡重春、垄上醉秋、梅溪归棹、石街照影、僧尼问俗,历代文人骚客题咏甚多,村中灵岩禅寺始建唐朝,至今留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旷世遗韵。经过精品村改造,岩头村探路文化旅游,将村中原生态的活字印刷、古法造纸、打麻糍、桂花糕、打篾等传统手工艺植入其中,自今年2月以来已吸引1.2万人到访。

  这样的匠心古村如一颗颗明珠,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婺城的生态廊道中,熠熠生辉。今年来,婺城区以美丽乡村风景线为支架,以精品村、秀美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历史文化村落等为节点,科学规划“美如画”的蓝图,致力建设“净如洗”的环境,精心打造“村如景”的风貌,充分激发“业如歌”的氛围,全力构建“活如水”的机制,传递婺城匠心,建成了一批“自然风景美,生态环境美,特色人文美,产业发展美,田园风光美,农村秩序美”的美丽乡村,促进了美丽经济发展。到2017年底,全区已建成美丽乡村风景线2条,省级美丽乡镇2个,精品村19个,秀美村34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个。

  匠心传承“大禹”精神

  溪出白沙如霜雪。千年不息的白沙溪水奔腾而来,经过斑驳的文台堰,冲击着年轻的冰泉堰。就在前不久,得益于冰泉堰的帮助,中国“山水四项”得以成功举办,为白沙溪增添了一抹时尚与动感。冰泉堰堰体段总长100米,堰坝建成后与上游文台堰遥相呼应,形成独特的水面景观。堰坝采用固定堰和活动翻板门相结合的方案,其中活动翻板门采用液压升降自控门。工程设计及施工人员怀揣着一颗婺城匠心,克服困难,做好基础开挖控制、围堰分流控制、止水排水、液压门安装等,出色完成了建设任务。

  而这颗匠心,和冰泉堰一样,是婺城人对婺城精神的敬畏与传承。

  白沙溪上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史载:“卢文台,字高明,幽州范阳(今河北定兴县)人,汉成帝末,为步兵尉,后授骠骑将军。王莽篡汉,卢谢病,免归顺;建武三年(公元27年)率部36人从宜阳退隐到辅仓停久(今婺城区沙畈乡停久村),垦田卢畈,首筑白沙溪堰,引水灌田,其后数百年,经百姓共力,筑起三十六堰,沿岸百二十余村受益。乡民怀其惠,立庙以祭,尊为‘白沙老爷’。”白沙溪三十六堰中有24座原堰消失、废弃、改建、失效,现仍有12座堰坝在原址上发挥作用。

  宋时丞相、金华人王淮遗诗七律,道是“白沙三十有六堰,春水平分夜长流。每岁田禾无旱日,此乡农事有余秋”。明成化年间汤溪县首任县令宋约曾题诗:“当年辅国有奇功,勇退归山作卧龙。不向生前承帝宠,却从殁后拜侯封。巍巍古相临清渚,寂寂遗踪对碧峰。三十六湾溪堰水,至今利泽未曾穷。”千百年来,匠心在婺城,素来为人所传颂和敬仰。一种尊重匠人、传承匠心的氛围相随而生。

  白沙溪为金华江主要支流,是婺城的母亲河,主流长68.3千米,流域面积320平方千米。目前白沙溪已建沙畈与金兰两座中型水库。2012年,婺城区中小河流白沙溪治理项目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对白沙溪金兰水库泄洪渠出口至金华江汇合口段15.9千米进行治理。治理河道总长12.1公里,新建堤防17.24公里,工程总投资11713万元,工程项目结合两岸山体形成20年一遇防洪闭合圈,保护沿岸居民免受洪水侵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婺城区秉承生态理念,结合浙中生态廊道建设,沿岸布置慢行道、滨水栈道等相关游憩道路,增加滨水平台,景观挑台等游憩场所,结合周边环境建设湿地系统提升水质,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局部种植彩色林带,提升整体景观档次,将白沙溪流域打造为一条兼具城市防洪、生态保护、休闲游憩和发展促进复合功能的最美河流。

  在三十六堰中,第二堰已于2011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自2012年启动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以来,婺城区对现有的旱龙堰、风炉堰和玉山堰进行加固修复改造;并于第二堰下游1000米和330国道上游100米处新建了文台堰和330国道堰、加强了防洪排涝功能,有效改善了堰坝周围的景观和水环境。

  匠心铸就有氧绿道

  驶入汤莘公路,呼吸着清新空气,山重水复,而后柳暗花明,引人入胜的秀丽山水领你去往“天然氧吧”,去认识一个正在“化茧成蝶”的莘畈。从祝村到大立元村,莘畈乡中心小学的门口、百年建筑宣德堂的外墙、太阳能垃圾房的四周、入村口……近700平方米的漆画墙绘为莘畈代言,“秀”出了“体旅之乡”的发展格局。

  2013年,传统漆画被列入婺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项目名录。当年,倪建新成为婺城区第一位漆画项目非遗传承人,于2017年当选金华市首届“八婺工匠”。婺城区传统漆画与“秀美村”、“精品村”、小城镇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在崭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了古文化的新风采。

  2017年4月8日,"浙中生态廊道·花漫婺城"2017浙江省毅行系列活动全省首战——金华莘畈站成功举行,吸引近2000人参加,各级媒体争相报道,在全国体旅界引起较大轰动。今年,绿道毅行再次点燃婺城。莘畈乡的好山好水与其中呈现的仁义好家风及现代体旅观念互相碰撞,相得益彰,仿佛串联古今。毅行的人们沿着一条匠心绿道,感受着婺城匠心,走进婺城人的和美新生活。

  婺城区绿道建设结合市区“两山一廊、聚合主轴”的总体布局结构,以及两山一川的自然特征,推进城防工程、河道环境整治、公园绿道建设,匠心打造生态河流水域环境空间。注重自然、生态、休闲等主题,多方面展示婺城区秀丽山水、田园风光、风土人情。高标准、高规格打造城市慢生活空间。

  婺城区共计完成乡镇级绿道16.9公里,其中,莘畈乡6.5公里、琅琊乡1.9公里、安地镇1.7公里、婺城新区1.6公里、雅畈镇2.1公里、新狮街道3.1公里;完成区级绿道2017至2019年计划实施区级绿道41公里,总投资4920万,其中,白沙春晓-琅琊绿道10.4公里已建设完成,准备竣工验收。另外,婺城区2018年度绿道——金华江南岸(龙乾大桥至婺城大桥)、二环西路两侧(婺城大桥至宾虹西路)、宾虹西路两侧(二环西路至330国道)约18公里已经完成施工招标,准备进场施工。武义江南岸雅畈段绿道(雅畈镇芳田村漫水桥至横店大桥)5.8公里将于10月31日开标确定施工单位。婺城区计划三年基本贯通婺城新区范围内绿道,形成完整的婺城绿道圈。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