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婺城新闻网记者张苑文、戴增荣摄
14年前的一个春日黄昏,49岁的曹省玲在自家山头上采了满满一篮子新茶,沿着一条走了无数遍的蜿蜒山路步行回家。两个女儿都已长大,出山谋生计,家里生活宽裕了许多,连日没有雨,山里的新茶叶定能多卖点钱。冷不丁地脚下一滑,曹省玲来不及反应,整个人就直挺挺地摔到了山下,身上不疼,脑子也清醒,就是丝毫动弹不得。从此,她再也没能坐起来。
婺城区沙畈乡黄坛村只有一条曲折的山珑通到山下。村里有能力的人都住到了山外,也有人在村里靠砍竹子打蔑盖起了三层洋房。方田根家20多平方米的一座土房子,前后住过祖孙三代人,几十年没变过。时不时地,墙上会落下几颗土。下雨天,雨水沁进墙缝,滴答滴答落进屋子里。可这里面住着相依相守、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生活的磨难、人生的厄运一次次向这个家庭席卷而来,他们始终不离不弃。
夫妻携手共担风雨
那年,方田根26岁,曹省玲23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就到公社办了登记手续,住到了一起。
自那时起,方田根就有严重的肠胃病,极少做农活。偶想上山伐竹子帮衬家里,只半日,回来就胃疼得直冒冷汗,吃不下饭。曹省玲不言不语,上山拼命地采茶、摘箬叶、割猪草、砍竹子背下山卖钱……默默挑起了家里家外的重担。
“没出事以前,我老婆真是厉害,做农活,干家务,都是一把好手,一家四口全靠她。”如今,原本寡言少语的方田根更少说话了,嘴里还忍不住这样一遍遍念叨着。
2004年4月19日,这场飞来横祸让这一家人忘不了这个日子。好心的村人把曹省玲背回村里,找到方田根。救护车“唉呜唉呜”地爬上山,载上曹省玲,又“唉呜唉呜”地赶去医院。当晚,在医院急诊室,医生就下了病危通知,“脊椎断了,脊髓受损严重。如果不马上做手术,人也就在这几天了;做了手术,日后也是高位截瘫。家属尽快做决定吧。”在家中极少拿主意的方田根只重复着一句话:“怎么会这样呢,下午出门时还好好的。怎么会这样呢……”
重症监护室里,曹省玲央求医生把她的输液管拔了,说不想拖累家里人。方田根见状,一遍遍地安慰:“治了就会好的,治了就会好的……”走出重症监护室,他找出存折取出了全部余额,摸出了衣服口袋里所有的零钱,凑在一起,还不到3万元。面对10多万元的“巨款”,一向木讷的他给亲友们一一打去了电话……
方田根把曹省玲接回土房子,安置在夫妻俩睡了几十年的木板床上,在床板上凿出一个洞,对着洞口在床底下接一只桶,大小便就这样淅淅沥沥地流进桶里。给妻子倒洗这只桶是方田根每天一早必须做的事。时不时地,曹省玲出现尿路感染,方田根就学着护士的样子给妻子插尿管。年过半百的他像一个孩子一样学习做饭、烧菜,装在小碗里,端到妻子右手边,碗里搁一个勺子,方便她躺在床上舀着吃。他渐渐习惯了自己收拾屋子,帮妻子换洗衣物,习惯了从一个被照顾的人变成一个照顾别人的人。如此日复一日,一晃14年。
乌鸟私情相濡以沫
“我的妈妈是个山里农妇,大字不识一个,但她是个伟大的母亲,她教会了我哪怕身处绝境,也要笑对生活,勇敢走下去,站稳了去支撑起爱的人。”提及母亲,方小兰瞬间泪流满面,眼里却满是倔强。
她忘不了春茶翠嫩的茎叶嵌进母亲干枯的指缝,磨出鲜红的血肉,母亲咬牙坚持直到指头弯曲到僵硬;她忘不了天越来越冷,冬笋的价格越来越贱,村里人都“歇了年”,围坐炉边烤火,母亲依旧日日背着锄头上山挖笋,双手爬满龟裂;她忘不了童年叛逆,和母亲怄气,她背上一星期的米就空着肚子去了学校,母亲摸黑走上两个半小时的山路给她送晚饭;她忘不了小升初时家里实在交不出学费,母亲却一再劝说她回校上课,为让她安心,母亲又领着她,当面恳求老师“先让孩子上学,多读几年书,长大不会当睁眼瞎,学费我每月交一点,学期结束前一定把学费补上”,看到老师点头,母亲眼里笑出了泪花……
母亲出事时,方小兰和妹妹还在干劲十足地做着工。姐妹俩商量好了,努力攒钱,让二老不再辛苦劳作,虽不敢说安享晚年,温饱足矣。可谁知从天而降散不去的阴霾。整整三年,方小兰辞去了工作,在母亲病榻前侍候日常起居,喂食换药。无数次,母亲动了轻生之念,她试图安慰母亲,却发现早已词穷,唯有相拥痛哭……在接下来的三五年中,母亲情绪逐渐稳定,姐妹俩省吃俭用,攒下每个月三百元的工资,还清了母亲手术欠下的债。
2009年,方田根腹痛难忍赶去医院,确诊为乙肝,住院两月余;今年,又因疝气要马上动手术,因为偷偷停药,乙肝已演变为肝硬化,须留院观察。妹妹家中一双儿女,公公患癌,妹夫忙于一家三代的生计,妹妹一个人关照家中老小,已是不易。一边是住院的父亲,一边是卧床的母亲,身为单亲妈妈的方小兰还要面对大额医疗费。那些日子,方小兰赶了早上第一班公交车进山,烧好一锅粥,装好咸菜,端到母亲床头,而后又匆匆下山照顾父亲。一场病,她请了一个多月的假;一锅粥,母亲吃了整整三天。终于,这一家人熬过了一场又一场的劫难。
邻里和睦同舟共济
若不是亲友相济,或许曹省玲闯不出14年前的那场生死劫。
正当一家人看着巨大的手术费用缺口,煎熬地数着日子,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望了曹省玲,又你家一千,我家五百,他家三千……及时凑足了手术费。大家纷纷叮嘱曹省玲:“看病要紧,不用还。”
在亲友村人的眼中,曹省玲虽家贫,却为人大气。一双巧手能舂米,能磨面,能搓糯团,能抽粉条……把捉襟见肘的日子过得有节有令,像模像样。赶着新鲜,曹省玲还会拣些好的送予相熟的村人,城里乡下的亲戚。她人见人夸,攒下了好人缘。
好人不一定和好运形影相随,但好人总是会和好人拴在一起。风雨飘摇几十年,这艰难却温暖的一家收获了来自村两委、沙畈乡及市、区民政部门的关怀和帮助。下拨的特护病床、节日里的米油慰问金、一碗热腾腾的地瓜粥……流淌成一股坚韧有力的纽带,把曹省玲,把这一家人牢牢拴在了这人世间。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