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婺城公益组织暖心侧记③

搭建心灵桥梁温暖你我心房

2019-01-18 09:32:1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贾佳 见习记者 王新宇

  浙江在线-婺城新闻网记者贾佳、见习记者王新宇

  在婺城,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来婺打工的少数民族的孩子搭建了“四点半课堂”,让爱充斥孩子们的心房;他们在这个偌大的城市生活圈里为邻里搭建起了心灵的桥梁,让温暖遍布社区的每个地方。婺城公益组织暖心侧记第三章,记者走进了玉龙社区“四点半学校”与麦地公益,听他们来说温暖。

  “只要孩子们需要,四点半学校就在”

  孩子回来时,锅里正温着粥。袅袅升腾的热气里,一颗颗饱满的薏米籽实经过五六小时的熬煮吸足了水分,墩墩儿地垒在锅底,铁勺一舀,便载浮载沉地随着乳白清汤欢畅地蹦进孩子碗里,再经“吸溜儿”一声被饥肠辘辘的孩子砸吧着嘴嚼得细细碎碎,咽下肚去。如果场景不是发生在玉龙社区服务站,如果在场的不是足足十五位孩子,记者真要以为正身处某个温馨的小家。

  “我这一天的工作就是从熬粥开始。”四点半学校的班主任王俊老师满怀爱意地说道,爽朗的声音洋溢着十足的亲和力。“一锅杂粮粥要从早上八点开始,一直熬到下午一两点,杂粮健脾养胃,补中益气,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很有好处,小火慢熬则可以最大程度地留住营养,保留最好的口感。”说着,王老师领着记者来到教室后方,那里的陈物架上摆放着整整一层杂粮,有薏米、大麦、荞麦、玉米······大包小包将近十种满当当地铺开,仿佛置身北方的晒谷场。

  王俊老师就是北方人,来自东北黑龙江的他来到金华已有16年,正如他自己所说“已经算是金华人,在金华买了房,连老人也一并接到了金华。”而听他娓娓说起自己的公益之路,也充满了缘分使然的味道。“我原来作为公司中层被分配到金华工作,不曾想只过了半年就从公司辞了职,反而因为这个机会把金华当作了第二故乡,一呆就是十多年。”因为在牙科医疗设备维修上有着一技之长,王俊开始把牙科设备维修作为自己第一份志愿服务工作,在公益活动上慢慢心应手起来。“后来和玉龙社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渐渐熟稔起来,也有了自己的结对帮扶对象。有一天玉龙社区书记郑珍珍找到我,说起社区中许多少数民族孩子放学后无人接送管理的问题,她想借鉴一些成功经验给孩子们办一个托管班,我说‘好’。”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四点半学校。

  “因为以前孩子们是在四点半放学,小学放学也就是我们‘学校’开课,所以就取了‘四点半学校’的名字。”王老师介绍起校名的起源,这个听名字总让人觉得与“深夜食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地方,不是倾听大人的故事,而被用来守护孩子的未来。看着大大小小的15个学生,王老师有些自豪:“这些孩子里不止有汉族,还有回族、苗族、侗族、布依族,他们能坐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所以我们也叫自己‘民族融合四点半学校’。”说着,他摸了摸小男孩王思宇的头,提醒他专心学习,“他是这儿的小队长,会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

  这时候,一位家长探头进来,原来是来接二女儿回家做限时作业的家长方官平,四点半学校负责起了她三个女儿的接送。“喏,她是王婷萌的家长,来接二女儿回家做限时作业”,王老师语带唏嘘,“她家的情况有些特殊。”据了解,苗族小姑娘王婷萌的父亲在两年前去世,家中三女,又失去了最大的劳动力,一路又当爹又当妈的方官平不可谓不艰辛。就像她自己所说:“没办法,白天让孩子们自己上学,放学了就只能带在身边,我去菜场,她们也去菜场。”为母则刚,可再坚强再努力依然有无法照顾周全的地方,所以一说起‘四点半学校’,她满脸感激:“有王老师这样的志愿者帮我们家长接送照顾孩子,我真的没有后顾之忧了,很感谢。”

  “从她家出事起,我们一直在帮助她们,从事故处理、赔偿,到现在金华买了小房子,总算有了自己的小家。”王老师感慨道:“现在她家比以前要好了很多,以前王婷萌那么小就要照顾弟弟妹妹,自己站在小板凳上煮面吃。我时常拿姐姐的事激励她们,以前你们姐姐那么难,你们现在更应该懂事。”坐在一边的王婷萌瘦瘦小小,而她的两个妹妹则扬起肉嘟嘟的小脸,一边满足地就着薏米粥吃着小蛋糕,一边朝记者灿烂地笑着,好像正月里的暖阳,能把人的心都融化开去。

  王俊老师的声音适时地飘荡在耳边,“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来做,但只要孩子们需要,我们就在,四点半学校就在。”

  “这一刻的陪伴,让你不再孤单”

  第一次见到老人,是在八咏楼社区的一次活动中:一对老夫妻,约莫70多岁的样子。老人坐在轮椅上,笑声爽朗;老伴儿跟着音乐扭动,还情不自禁地跳起了健身舞。一舞作罢,老奶奶喘着气和刚才的舞伴姐妹说:“这下好了,以后可以常来了,咱俩约着一起跳舞呗!”

  为什么以前来不了呢?带着疑问,记者上前询问。老奶奶告诉记者,因为生病中风,爷爷瘫痪在床已有11年之久。子女工作繁忙不在身边,都是自己一个人照顾。又要照顾老伴儿又要整理家务,丝毫腾不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老头子长期坐轮椅,上下不方便,我一个人根本没辙。他也已经十一年没有出过家门了,每天只能坐着发呆!”看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伴儿,老奶奶眼里闪过一丝心疼,“多亏了这些志愿者们,让我和老伴儿都能出来看看表演,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你们看他,别提有多开心了!”

  老奶奶口中的志愿者是何方“神圣”呢?经过多方询问,记者了解到,这是来自于麦地公益的社工团队。老奶奶所说的表演,也是麦地公益围绕着婺城区公益创投项目“你好,邻居”而举办的系列活动。

  “刘爷爷刘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再加上他们的子女都不在身边,特别需要别人的陪伴。”然而,城市社群的“陪伴”,并不是简单的“拉进来”,更重要的是“走出去”,麦地公益的工作人员小陈告诉记者:“通过志愿者的帮助,我们将刘爷爷刘奶奶带了出去,参加生日派对、健康讲座等活动,刘爷爷也交到了不少的老年朋友呢!”除此之外,像小陈这样的麦地公益的志愿者们还把刘爷爷的心愿放到了幸福驿站的微心愿墙,链接了具体社区志愿者帮助老人,搭建起了走进刘爷爷心灵的暖心桥梁。

  无独有偶。在青春路社区,还有这么一位张爷爷,在麦地公益“你好,邻居”项目志愿者的帮助下,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好伙伴,让晚年生活不再无聊。“我可喜欢下棋了,就是凑不到人。城市不比农村,喊一嗓子就能找到伴儿……”原来,张爷爷就是那位社工经常看到的带着棋盘独坐一下午的老人。张大爷说,自己平时没啥爱好,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当兵时候学会的象棋。所以一旦有空,就会拿着个棋盘到人多的地方坐着,逢人就问要不要“切磋”一下。结果谁料想的到,出门的大多都是对下棋一窍不通的老奶奶们,所以过了好些日子愣是没找到合适的棋友来陪自己下棋,“以前老伴儿在的时候,她还能陪我下一把。现在老伴儿走了,自己腿脚不方便走不远,就希望在社区里找个棋友陪自己下棋。好不容易终于找着了,多亏了小赵!”

  张爷爷口中的小赵也是麦地公益的志愿者。小赵告诉记者,自己略懂一些象棋,所以一开始也只是陪着张爷爷下下棋。在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张爷爷缺的不仅是个棋友,更是个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伙伴,所以便将张爷爷的需求记录了下来,还在幸福中介墙上发布了这条讯息。“刚挂上去的时候也没有响应,问了别的下棋老人才知道,原来是张爷爷下棋见不得输,一输就爱和人吵。”为此,小赵给张爷爷做了好多的思想工作,在为他找到了棋友的基础上,还让他拥有了一个更好的邻里关系。

  “现在的邻里关系淡化,有些人住了好几年了都不知道自己家里对面住的是谁。”陈威涛是麦地公益的总干事。他告诉记者,“你好,邻居”这个项目就是以改善邻里关系,营造温暖社区为目的的,“先从社区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开始,以此促进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新型邻里关系,让社区变得更有人情味!”

  据了解,麦地公益全称麦地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于2010年。至今为止,这近十年的时间,麦地公益的志愿者走进了婺城每一个社区,脚步遍布了角角落落,用自己的光和热感染了这偌大城市圈里的每一个人,也温暖了整个婺城。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