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深化企业“家服务” 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

  ——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询问会

2019-08-08 09:02:06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梁亚伟

  记者 梁亚伟

  8月2日下午,一场促进婺城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专题“面试”在区会议中心拉开帷幕。

  近3个小时,围绕14个问题,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区法院、区检察院负责人积极迎考,现场接受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区人大代表和列席会议企业负责人的询问。

  专题询问是人大监督的法定形式,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方式之一,比较一般询问,主题更鲜明、对象更明确、重点更突出。前期,区人大常委会围绕企业人才子女教育等重点难点问题,走访有关部门和企业,详细了解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精准选题。现场,问答双方面对面、题对题,问得透彻、答得精彩,于良性互动中促进问题的解决,彰显出区人大常委会与人民群众的心声“同频共振”。

  做好服务功课 写好监督篇章

  民营经济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全区民营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也面临较大的压力。

  今年以来,区委出台了《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婺区委发〔2019〕16号),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区委的决策部署,从降本减负、优化服务等多个方面着手,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制定实施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多项举措,打出了一系列成效明显的组合拳,推动全区民营经济取得了较好的发展。1—6月,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18.1亿元,同比增长7.9%。经济总体呈现走出低谷、稳走向上的态势,企业家的发展信心不断凝聚。

  本次询问会是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首次专题询问。人大在推进改革发展、保障民生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无论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一府两院”存在的不足之处,还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能看到区人大常委会的作为。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将服务保障民营经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常委会的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监督,制定实施方案,听取相关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的工作报告。常委会领导带队走访调研了全区168家企业,发放问卷调查120份,收集问题148个。针对土地要素保障不力、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外来人员子女就学难、民事案件执行效率不够高等重点难点问题,反复研究,撰写报告,提出具体意见建议。

  直击询问现场 疏解问题堵点

  “今年以来,‘三服务’活动如火如荼,婺城更是提出了‘家服务’的品牌,请问经商局如何更好地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一名来自企业的区人大常委会委员率先发问。

  “我们在钉钉工作云平台共享企业基本情况,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开通了问题破解‘直达巴士’,现场解决企业关心的急、难、扰事,疏通了企业经营发展的梗阻。”区经济商务负责人自信地应询,并进一步详细说明了具体举措。区经济商务局从三服务开展以来认真梳理企业关心、涉及面广的问题,将共性和个性问题形成问题清单,由相关部门解决或提出解决方案,区督考办重点督办,切实推动了难点问题的破解。再借助《“三服务?婺城家服务”服务宝典》等线上线下工具和平台,做到24小时服务企业不断线。打破各部门间信息壁垒,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形成了“难题攻坚+课题调研”双题并轨机制,为企业诊断把脉、谋划发展。

  “我区的标准地改革有哪些经验做法和成效?”“招商引资有何新举措?”…….接下来,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区人大代表和列席会议的企业负责人一连又提问了13个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都认真作了回答。

  询问现场,询问人和应询人直奔主题、简明扼要,不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已报告的问题、不问与议题关联性不强的问题、不问解决条件不成熟的问题。通过面对面的问答与交流,解答了疑惑,加强了沟通,增进了理解,形成了共识。询问会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期待,指明了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具体举措和努力方向,营造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达到了发现问题、推动工作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这次询问,大家都态度诚恳、直抒己见,会议效果也非常好。”一些委员在会后表示,通过专题询问,能够更好地推动“一府两院”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

  本次专题询问的一大亮点是“自发询问”。除了准备好的问题,询问人可对一些不明之处、含糊之处进行追问。

  “请问有什么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解决其用地难题?”一名列席会议的民营企业负责人追问区自然资源分局负责人。区自然资源分局负责人回复,该部门通过规划小微企业园等为民营企业腾出发展空间,对综合效益好的民营企业用地予以重点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土地,坚持多途径谋求企业发展空间。

  人大代表人民监督政府工作,专题询问丰富了人大监督的方式方法。在本次专题询问中,区人大常委会邀请融媒体中心记者在场旁听,并全程现场录播,公开透明地展示人大工作,将核心问答环节置于新闻媒体的阳光监督之下,受众面更广、影响力更大,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创新。

  持续跟踪问效 推进整改落实

  构建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增强人大监督的广泛性与实效性,后续的追踪落实是关键。“要增强专题询问的实效,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协调并进,形成推动解决问题的合力。区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深化监督的形式和内容,加强跟踪问效,进行反复监督、持续监督,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手、企业群众不满意不放手,努力让这份‘答卷’答得更出色、更出彩。”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诸晓东表示,本次专题询问会后,区人大常委会将及时整理各方问答内容,梳理归纳成完整的文字材料,形成审议意见后交区政府研究办理。今后,也将重点督办突出问题,为全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更好的优化营商环境,为婺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朱利群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深化认识、认清形势,深刻认识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新时代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的艰巨性;二要突出重点,攻坚克难,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梳理清单、狠抓落实、紧盯问题持续监督;三要落实责任,强化协作,真正把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作为当务之急,把培育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作为关键一招,对作出重要贡献的民营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把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婺城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继续深化企业“家服务”,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为实现区委七届六次全会确定的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

  最后,副区长范锋鑫作了表态发言,下一步,区政府将认真研究区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建议,深度谋划,强化协作,强化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意识,破解企业运营难题,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双城”战略落地成景。

  直击现场 婺城区人大常委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询问

  问题1:今年以来,“三服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婺城更是提出了“家服务”的品牌,请问区经商局如何更好地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

  区经济商务局回答:上半年的“三服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就服务企业方面,我觉得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强化。下一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强化企业服务:

  一是强化联动,组团服务。联动是提高“三服务”效率的关键。上半年进行探索,强化“线上+线下”联动,建立了“婺城企业服务钉钉云平台”,实现企业基本情况、干部走访记录、企业反馈问题、以及问题办理情况等信息实时共享,避免重复走访,解决问题更精准。同时,积极梳理重点难点问题,协同各成员单位,由区领导带队展开组团服务,现场解决一批企业关心的急事、难事。

  二是难题破局,效果导向。努力提高服务企业的效率和质量,是工作出发点。力争以点带面破解难题。针对新增用地需求、产权证办理、企业招工、职工子女入学、企业融资、新城区基础设施配套等问题,形成难点问题清单,并将共中一些共性堵点、难点和需求点,上升为调研课题交办相关单位,形成调研报告提供区委区政府参考决策,并由区督考办负责重点督办,力争在面上解决一批难点问题。

  三是提升素养,专业服务。服务质量取决于干部队伍的素质。下一步还是要狠抓经济工作队伍业务知识和实战能力的提升。前期通过培训、交流、帮带等形式,切实提高了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本领技能,但与服务需求存在一定距离。下半年要继续培养干部队伍,同时加强部门间知识的学习。一个部门干部服务时,企业提出的问题不一定只涉及本部门,对其他部门知识有所了解,面对企业问题才能把准脉。前期我局干部夜学邀请了其他部门专业科室骨干和领导授课,让经商和招商干部了解相关知识,大幅度提升“三服务”效率。在下一步的干部队伍培育过程中,也要高度重视部门间交流。

  问题2:请问区发改局,现在全省都在推行标准地改革工作,婺城区有哪些经验做法以及具体的成效?

  区发改局回答:婺城区在“标准地”挂牌出让前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是开展平台区域评价。2018年婺城区已开展重点工业平台区域评价工作,目前飞扬智能制造小镇已完成区域环评、区域能评和区域水保三项评价,下一步,将继续做好该平台的地质灾害评价、防洪评估等区域评价事项,为企业减轻负担。二是提前介入项目初审。作为企业投资项目的主管部门,区发改局在地块明确后即组织自然资源与规划分局、生态环境分局、经商局、水务局、住建局和行政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到地块现场进行实地查看,了解意向企业项目情况,对拟建项目进行初审。三是乡镇部门各司其职。各乡镇政府切实履行好做地主体的责任,确保在“标准地”地块出让前达到“净地出让”要求。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生态环境分局、发改局、经商局、水务局等业务部门第一时间完成“标准地”的出让指标设置。四是指派专人代办代跑。按照“一个项目一名代办员”的要求,指派专人在“标准地”出让前介入,直至领到施工许可证,全程跟踪指导企业准备相关资料,帮助协调代办各部门审批事项,缩短企业开工前审批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018年,婺城区首个“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项目--“金华市隆耀工具有限公司安全防护用具项目”从项目赋码备案到下发施工许可证共用时14天,刷新了全区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的新速度。2019年截至目前,婺城区已申领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在开工前审批阶段用时均控制在30个工作日以内,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探索提高审批效率、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的各项改革举措,力争将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政府审批时间再减少10个工作日,优化至20个工作日以内。

  问题3: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实现婺城区“双城战略”目标,招商引资是关键。请问区经商局,婺城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赢婺城经济翻身仗有何新举措?(追问)半年来,通过实施这一系列新举措,有何成效?

  区经济商务局回答: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推行了一系列新举措,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成立了由书记、区长任主任的招商委员会,联合全区涉经部门干部队伍,协同推进招商工作。

  二是成立了“婺城上海科创中心”,目前已有10家企业落户其中;引进了一批项目,正在洽谈,部分已落地。

  三是选派了两名专职招商招才人员驻沪招商招才,为发掘上海经济资源,融入G60科创走廊发挥作用。

  主要成效:

  1.今年4月的婺城区工业振兴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签约了3个3亿元以上项目,2个已开工建设,1个已发土地出让公告。

  2.新华基地重新调整产业定位,引进上海天帆产业园有限公司,打造成“县府里.全球科创中心”,目前已进场施工;引进城中村有机更新项目,将五星新村改造成“婺州英才创新园”,集聚创业新人才,近期将进场施工。

  3.同时还与科大讯飞、海康威视、阿里村淘、神马汽车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赋能“双城战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问题4:外来务工子女就学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人才引进和招工用人,请问区教育局,对“妥善安排企业子女入学”怎么贯彻落实?

  区教育局回答:婺城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问题,教育部门结合“三服务”,提前做好调查摸底,并从三个方面入手,妥善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问题。一是扩大公办学校办学规模。通过规划新建婺城二中、改扩建婺城小学白沙校区等,增加公办学校学额。今年,上浮桥小学、河盘桥小学、虹路小学、乾西小学、十六中等公办学校,解决了部分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问题。二是联合人社局出台《婺城区企业人才子女入学暂行办法》,对婺城区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子女,根据学校承载力,分批统筹安排其子女入学。三是指导社会资本办好民办学校,做好政策宣传,公办学校不能容纳的情况下,告知外来务工人员可以选择到民办学校就读。据目前反映情况看,已基本解决婺城区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问题。

  问题5: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科技进步是关键。婺城区民营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截止2018年3月,规上企业中只有63家有研发经费(R&D)投入,2018年R&D占GDP的比重仅为0.8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请问区科技局,有什么举措来改变R&D投入较低的状况?

  区科技局回答:R&D投入是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活动规模和科技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改变目前婺城区R&D投入较低的状况,婺城区科技局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增强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意识。投入是创新的基础。积极引导企业确立“科技为先、投入为要”的观念,持续快速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全面落实上级鼓励企业投入的各项扶持政策,指导企业规范完善研发投入专帐管理,用足用好企业研究开发费用175%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免10%所得税优惠税率、企业研发投入奖励等政策,以此带动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近两年,已累计补助企业研发经费1597.92万元。二是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科技金融结合是扩大科技投入的重要抓手,是吸纳民间资本投资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科技金融结合协调组织,设立引导资金,搭建合作平台,完善扶持政策等途径,大力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婺城区目前已设立科技金融风险池,与金华银行合作累计向23家科技企业发放科技贷款3300万元。三是加强三服务工作。成立服务小组,深入基层单位,对未按照统计要求对研发经费投入情况进行归集,无法全面、客观、真实的反映研发项目的资金投入的工业企业,开展耐心细致的讲解。同时对服务业、建筑业、科研院所等研发活动对象进行挖,做好“未报”督促、“漏报”提醒、“误报”指导等精准服务,以“一挖三报”的方式,着力做好R&D经费的统计服务,确保应统尽统,坚决杜绝出现漏统、错统现象的发生。同时,对规上的服务业企业R&D经费予以政策扶持,对R&D投入超过500万元以上且占主营业务收入5%以的上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直接定档为A类。

  取得的成效是:2018年R&D经费录入率达100%,录入数达4.1亿元,目前等待省统计部门审核。2019年一季度,婺城区规上企业研发费用7637.1万元,增速70.9%,列全市第二。我们力争2019年R&D投入达到4.2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

  问题6:工业经济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区经商局,下一步将如何推动婺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经济商务局回答:工业经济是婺城图强的重要支柱,也是区委“双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婺城的工业经济中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提升的空间很大,新兴产业也有一定的基础和氛围。因此,加大传统产业数字化提升和加快新兴产业项目招引和培育,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推动婺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点工作方向。我们将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重点扶持一批创新型的数字经济企业。坚持数字经济“一号产业”的定位,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大力培育数字娱乐、数字贸易、智能物流等新兴产业;以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创建数字化车间和物联网工厂。在平台方面重点提升浙中信息产业园等数字经济平台,以数字经济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挖掘培育一批富有竞争力的细分产业。目前,婺城区已形成了以汽摩配、现代五金装备、电气器材等为代表的先进设备制造业。下一步通过依托行业商协会和重点龙头企业、引进产业链核心企业、创新扶持政策等手段,新培育3-5个有竞争力的细分产业,从专业化角度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打造提升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平台。一方面大力推进临江、洞溪、栅川等工业区块的“退低进高”、腾笼换鸟,盘活存量土地,优化工业平台的产业功能配套,加快老工业区块提档升级。一方面,重点以“飞扬小镇”为主平台,用好产业扶持政策、专项基金等资源要素,建好产业孵化平台,突显集聚效应,提升婺城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针对细分产业开发多个特色鲜明的小微园区,承载细分产业,优化产业生态,集聚细分产业。

  四是整治出清一批发展滞后的低效企业。用好“亩均论英雄”政策抓手,针对婺城区低效企业多、行业分布散乱的现状,扩大亩均评价范围,加大差别化资源配置政策的执行力度,根据评价结果实行差别电价、水价和土地使用税,触动企业核心利益,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扶持优质企业壮大,倒逼低效企业改革,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同时加快招商洽谈优质项目对接低效地块,破立结合强化“四破”攻坚实效。今年上半年,列入婺城区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的企业572家、比上年增加14.9%,完成低散乱企业整治81家、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35%,完成亩均税收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整治67家,盘活用地1669.5亩。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整治出清力度。

  归纳起来说,就是用数字化引领、专业化推进、平台化拓展,“破”“立”结合推动婺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问题7: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请问区税务局,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实际效果?(追问)在“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过程中,下一阶段将有什么举措?

  区税务局回答:半年来,为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发展潜能,区税务局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婺城经济转型升级送上政策“及时雨”。2019年减税降费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具体为小微企业普惠性优惠政策、增值税降率以及社会保险费减征工作。目前,前两阶段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一是普惠性退税应退尽退。自2019年1月1日开始,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按50%顶格减征6项地方税种和2项附加。因政策追溯,自今年2月开始,对于已征收入库的六税两费需要进行退还,婺城区共涉及四千余户纳税人。在开展退税过程中,区税务局第一时间成立减税降费工作组,以“不以税额小而不退、不以纳税人失联而不退、不以工作难度大而不退”的态度,在全局的共同努力下,3887户享受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多缴退税已全部到位,使小微企业享受到了政策的普惠。

  二是增值税降率政策宣传全覆盖。自2019年4月1日开始实施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包括增值税税率从16%降为13%,10%降为9%,对邮政、电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行业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不动产进项税按一次性抵扣,旅客运输服务列入抵扣范围,符合条件的期末留抵余额给予退还。增值税降率政策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经测算,18年翘尾增值税政策及新政策预计减征税收收入3.6亿元。为将普降性减税政策宣传、落实到位,我局在浙江师范大学集中开展了四场大规模集体培训,并完成4497户纳税人开票系统升级,目前企业申报平稳、有序。

  三是社保费减征工作全面开展。自2019年5月1日起,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以在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至300%之间选择缴费基数;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的企业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缴费,额度相当于2个月单位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政策。目前,我局已完成面向企业、社会中介组织、税务干部的政策宣传工作;2900余户涉及降低社保费的企业名单核实工作;减费降负政策参数配置表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标识采集工作。

  下一阶段举措:一是以更周全的统筹部署,抓好社保费减征工作。积极配合人社局、医保局等部门做好企业信息及入库金额取数、测算、分析等工作;继续开展涉及降低社保费的企业名单核实工作。二是以更高的视角,抓好税收效应分析工作。结合婺城区“三服务”走访工作,从区域、行业、经济类型、企业规模等不同维度收集资料,深入分析减税降费政策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创业就业等方面的社会经济效应,更好服务领导决策,切实发挥以税资政作用。

  问题8:婺城区中小企业众多,部分企业受限于自身人员构成、管理水平的限制,对环保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了解,在企业自身环保管理上存在不到位,不完善的情况,容易在环保部门上犯规出错,影响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这些企业非常希望得到政府部门的主动指导和精准服务。请问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婺城分局,在这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区生态环境分局回答:针对上述问题,我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落实强化相关措施:一是落实好“最多跑一次”改革及“家服务”理念,完善环保代办制度;深入开展“三服务”走访活动,主动上门,将与企业密切相关的环保法规、排放标准、治理技术等告知企业。二是做好宣传培训工作。组织企业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会,提高企业认识,避免企业走弯路。三是抓好整治提升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合理组织和指导相关企业进行污染整治,减少企业成本,达到整治要求。四是依法依规监管。执法过程中始终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企业的违规行为,积极督促和指导企业进行整改。

  问题9:建设工程项目在前期审批环节较为繁琐、耗费时间,请问区建设局去年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贵局是如何精简审批事项和环节的?

  区建设局回答:作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牵头部门,我局一直秉承“能减就减、能放就放、能并就并、能转就转、能调就调”的办事宗旨,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坚持一切审批皆从“便民惠民”的原则展开工作,具体措施:一是减环节:共计取消了施工合同备案、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民用建筑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招投标备案环节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意见书和资金证明,以及消防、人防、气象等部门的技术审查等7项审批审查环节。二是减材料:为推动“无证明城市”改革工作,证明材料以数据查询、承诺申报、部门验核实现证明事项,我局涉及事项分别为建筑业企业资质核准的社保证明为数据查询,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的资金证明为承诺申报,农村危房治理改造补助资金申请中的农房权属证明为部门验核,并对3个事项制定本单位操作办法,实际审批时,很多能部门核查和资源共享的资料均不需要申请人直接提供。三是减时间: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类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的审批时限压减至78个工作日,政府投资城市基础设施类项目压减至72个工作日,企业投资民用建筑类项目、一般企业投资工业类项目均压减至33个工作日。单从建设审批环节,其中施工许可证为当天办理,工程竣工验收阶段30天即可完成从申报到领取房产证。四是减费用: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施工图审查,也就是由政府买单的模式,截至目前,全区共申报施工图审查项目413个,仅2018年度就减免了图审费用合计229.0581万元,极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问题10: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不强。请问,区农业农村局有没有支持农业企业发展的新政策?

  区农业农村局回答:今年婺城区出台了《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婺区政发〔2019〕13号),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区政府每年统筹安排现代农业扶持专项资金3000万元,对农业“标准地”改革、农业招商、休闲农业、组织化、现代农业体系、品牌培育创建、特色产业、生产条件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并明确以“花满婺城”为载体,全面提高我区农业农村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为婺城都市农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具体来说:一在农业招商方面。鼓励国企和农业企业开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对通过农业“标准地”模式引进的500亩以上、亩均投入在3万元以上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区财政对新增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予以补助,补助资金不超过实际投入额的25%,对单个项目新增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新引进用地规模1000亩以上、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重大农业项目,可提交区政府按照“一事一议”政策予以扶持。

  二在休闲农业方面。对列入花满婺城建设培育重点的项目,对农业经营主体投入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按实际投资额的25%予以补助。开展美丽田园创建,规范农业设施用房建设与管理,对建成美丽田园示范区的予以一定的奖励。经省级美丽生态牧场认定的养殖场,在省市奖励的基础上再配套奖励5万元/个。对被行政主管部门命名为国家、省、市、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农旅融合示范点等农业休闲观光园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5万元、8万元、4万元、2万元奖励。

  三在组织化程度方面。对新评定的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给予2万元、5万元、10万元、15万元奖励,复评通过的各级农业龙头企业给予1万元奖励;对新评定市级、省级、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分别给予3万元、4万元、5万元奖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融资进行补助,农业龙头企业用于收购农产品的流动资金贷款利息和担保费用,家庭农场主要用于本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发展的贷款利息和担保费用,按实际支付利息和担保费用的50%进行补助,单个主体最高补助额不超过10万元。

  四在现代农业体系方面。对创建成为省级以上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基地的,每个分别奖励5万元;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集成实验研究和示范推广项目并通过验收的主体,每个奖励3万元。被评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点的,每个奖励3万元。

  五在品牌培育创建方面。由政府组织参加的各类农业展会上,获得国家、省、市级金奖的,每种产品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0.5万元;获得国家、省、市优质奖的分别奖励1万元、0.5万元、0.3万元。

  六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对特色基地建设中连片种植面积100亩以上(高档中药材、食用菌种植面积10亩以上;果、茶新优品种种植面积50亩以上),对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生产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予以扶持,扶持资金按项目总投资的50%进行补助,单个项目扶持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问题11:围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检察机关如何保障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在办理涉企案件中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区检察院回答:近年来,区检察院紧紧围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不断探索新路径、新方式,在办案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牢固树立平等保护的理念。把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作为检察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着力点,依法、平等、全面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确保民营企业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平等、法律适用和法律责任平等、法律保护和法律服务平等,实行无差别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选择性司法。

  二是准确把握法律政策“七个界限”。在办案中,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个人犯罪与企业违规的界限,企业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与违法犯罪的界限,执行和利用国家政策谋发展中的偏差与钻改革空子实施犯罪的界限,合法的经营收入与违法犯罪所得的界限,民营企业参与国企兼并重组中涉及的经济纠纷与恶意侵占国有资产的界限。对于法律政策界限不明、罪与非罪不清的,慎重妥善处理,加强研究分析,积极听取行业主管、监管部门意见,并及时向区委和上级检察院请示报告。

  三是切实改进办案方式方法。在办理涉企案件中坚持“四个慎重”:慎重选择办案方式和时机,避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工作秩序或引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慎重使用逮捕措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人员涉嫌犯罪,情节较轻且积极配合调查的,或者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措施能够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一般不采取逮捕措施。慎重使用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对于涉案民营企业正在投入生产运营或者正在用于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的设备、资金和技术资料等,原则上不予查封、扣押、冻结。慎重发布涉及民营企业的新闻,把握好涉及民营企业案件报道尺度,最大限度地维护民营企业的声誉。例如在对于企业涉税犯罪,一方面针对经济下行环境及时研判,另一方面亲赴企业调研走访,了解实际情况,最终根据案件事实,情节轻微做不起诉,促进企业从小微企业成功转型。

  四是着力有效化解涉民营企业矛盾纠纷。对涉民营企业股权、借款、破产等案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运用和解、调解手段化解矛盾,减少对民营企业商业信誉和经济权益的负面影响,减少因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倒闭等不稳定因素。对涉民营企业的劳资纠纷、工伤赔偿纠纷等群体性申诉案件,做到风险评估在前、稳控预案在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做好群众安抚工作。坚持惩治犯罪与依法帮助民营企业挽回和减少经济损失并重,在办理辖区正方集团管理人员挪用资金一案中,积极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为企业赢得发展生机。

  五是依法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家及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在办案中主动做到“两个依法”,依法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的刑事犯罪,依法惩治破坏市场秩序、侵犯民营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的经济犯罪。2018年以来,共依法打击侵害民营经济犯罪33人。

  问题12:区法院在服务民营经济、贯彻落实“三服务”活动方面有什么举措?

  区法院回答:一是加强破产审判工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优质资产分项破产重整工作,积极创新,采取债权人会议通过邮寄书面方式表决、阶梯式债权分配提高债权清偿覆盖率、优质资产分项重整等工作机制,发挥破产审判功能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通过了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浙江开源置业有限公司、金华恒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三联集团有限公司及关联企业等十三家公司以及金华五合置业有限公司的破产重整或清算方案,涉金融债权21亿余元,盘活房产48万余平米,土地面积600余亩,使得停工陷入烂尾状态的“香溪玫瑰园”项目二期工程正式复工,婺州城市广场获得万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亿元投资重焕生机,“桂语山居”项目顺利竣工与验收,“枫丹丽舍”项目正式复工并开始销售。

  二是助企服务下基层,积极营造法治营商环境。班子成员带头结对辖区15家民营企业,在全院开展开展员额法官“今天我当值”服务基层活动,60名员额法官走进企业,立足司法服务保障职能,提供“五员五到”家服务,积极开展企业帮扶、风险提示、法律政策宣讲服务,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敦促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并提示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宣传法律政策。今年累计走访企业80人次,为企业现场解决问题21个。

  三是出台《依法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依法、平等、全面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根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出台《依法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严格规范刑事审判涉案财产处置,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投资权,依法保障民营企业自主经营权,依法维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严格司法强制措施,尽量避免影响民营企业正常经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依法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破产审判工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是对涉企案件的审理,不因涉诉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依法慎用强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措施,严禁超标的、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坚持先评估后实施、先一般账户再基本账户、能动态查封的尽量动态查封,努力做到不中断企业的指挥系统,尽量不中断企业的资金往来,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扩大对企业声誉的影响。

  问题13:今年2月23日,金华市全面启动实施“无证明城市”改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更加便利了,获得感也增强了。请问婺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在推进“无证明城市”改革中有哪些举措?

  区行政服务中心回答:自2月23日金华市全面实施“无证明城市”改革以来,全区机关部门、乡镇(街道)、村(居)三级联动,推进“减证便民,优化服务”工作,打造“无证明城市”。截止目前,婺城区已梳理“无证明城市”事项295项,其中,直接取消58项,数据共享66项,部门核验127项,申报承诺44项。已办理“无证明”事项19811件(直接取消3150件,数据共享4437件,部门核验6874件,申报承诺5350件),减证便民改革成效明显。295个事项中,涉及婺城区机关各部门办理的无证明事项253项,事权在市本级公共服务机构的事项42项。

  具体措施:一是抓氛围营造。区乡村三级服务场所统一模板,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并印制18万册宣传折页分发到每家每户。借助《今日婺城》、《婺城发布》、婺城普法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开展主题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二是抓业务培训。组织各级培训214次,受训人数5023人次。并对区级、乡镇、村居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两次应知应会试卷测试,提高业务操作能力。三是抓事项办理。在采用数据共享和部门检验系统的基础上,区行政服务中心已在去年8月就建立区级部门间钉钉共享群已实现有效数据共享1786次。19个乡镇(街道)已经全部建立“乡镇(街道)-村(居)”代办员无证明城市工作群,弥补在线核验系统无法延伸至村居的缺陷,实现在“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核验信息快速交换,增强群众获得感。四是抓督导检查。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开展三轮“无证明城市”改革大督查。开展部门一把手、业务骨干当一天代办员活动,“两代表一委员”到窗口体验办事活动,开展自查自纠132次,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确保改革举措有效落实,不断巩固改革成果。

  问题14:近年来,工业用地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中小型企业难以获得用地指标,这里不乏一些优质的成长型企业,请问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分局,有什么措施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解决其用地难题?

  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分局回答:一是坚持多途径谋求企业发展空间,通过向上争取计划指标、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再开发、规划小微企业园等措施,为民营企业腾出发展空间。二是坚持“精准配置、突出重点”的原则,对能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的、综合效益好的、亩产税收高的民营企业,如浙江金匠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用地予以重点支持。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土地,在符合规划、消防、安全的前提下,民营企业在自有土地上新建、扩建生产性用房或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容积率的,不补交土地出让金。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