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记者眼里的婺城

  ——中央、省、市媒体探索婺城之“美”

2019-08-29 09:24:0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苏晓婕 见习记者 王静姝

  记者苏晓婕、见习记者王静姝

  科技-平安-美丽-文旅-暖心-时尚

  8月26日,为期两天的2019“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中央、省、市媒体走读婺城活动正式启动。来自中央、省、市媒体的40余名记者,通过走读婺城的形式,深入婺城区企业、乡镇、重点建设项目工地,聚焦婺城在“都市经济+智能制造、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高铁新城建设”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近距离感受婺城区70年来新成就以及发生的巨大变化。

  接下来,让记者带你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去探索他们眼中的婺城。

  都市经济+智能制造这是科技婺城

  8月26日上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媒体走读婺城活动第一站来到浙江斯玛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记者们在这里了解婺城新兴科技企业和智能制造行业,感受科技婺城。

  在斯玛特,记者们参观了百变透明百叶窗、智能互动画屏等多款贴膜成像科技利器。其中一款学名为“光子成像”技术则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只见,在空气中按下指令,特定的位置,炫酷的视频立马跃然而上,但是任凭摄影师如何调整角度,更换镜头,依然无法捕捉到视频画面……“只有在屏幕的正前方才能看到画面。”在立体投影的周围360度,只有一个角度可被视觉捕捉,形成“空气成像”的错觉。

  据了解,浙江斯玛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透明液晶显示屏及其应用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科技企业,是婺城区数字经济的代表企业,短短3年时间,全国代理商已达80多个,年营业额超2000万元。

  “婺城的发展真的是日新月异,尤其是科技方面,让人眼前一亮。”在感受到“光子成像”的独特魅力后,来自人民日报的记者徐立星对科技婺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种产品确实在其他地方还没有见到过,作为家乡走出去的记者,看到婺城有这样的发展,感觉很骄傲、很自豪。”

  在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记者们参观了生产车间并开展座谈交流。在答记者问环节,区经济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还以相辅相成的“智造材料”之花和“智慧经济”之花打造为例,介绍婺城规划布局引导、产业政策引导、人才引导等方面经验。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沈贞海对婺城接下来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表示认可:“通过这次走读婺城活动,婺城的多元化发展实在令人眼前一亮,了解到婺城工业经济的裂变式发展和招才创新等战略举措后,我认为花满婺城值得期待。”

  “万里扬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非常国际范。工业是一个城市的基础,市民能享受到好的基础设施也得利于工业。今天参观之后,感受到婺城区对扶持工业这一块的力度还是非常大的,婺城区发展的势头也非常好。”凤凰周刊记者梁颖睿感叹道。

  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这是平安婺城

  8月27下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媒体走读婺城活动的记者们参观了婺城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并开展座谈交流。其中,在政法战线上开展的“联盟共治”“阳光坐席”“蔷薇品牌”工作,在组织工作战线上开展的以“智慧扫码+红色网格”打开基层治理新局面等系列做法、成效和亮点引起记者们的热烈关注。

  “关于‘阳光坐席’,下一步婺城还将开展什么样的举措?婺城区是如何发动宋大姐、老娘舅之类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各种矛盾多元化的处理当中的?婺城区加强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后,一线干部的状态和精神面貌与之前比有什么样的变化?”针对婺城“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工作,来自民主与法制时报、浙江法制报和中国青年报的记者纷纷提出问题。

  近年来,婺城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不断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探索多途径治理方式,实现社会管理从“管得了”到“管得好”的转变,平安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连续十四年获得省级“平安区”称号。自去年10月发布平安浙江指数以来,婺城一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今年7月更是位列全省89个县(市、区)榜首,在勇夺平安建设“十四连冠”后,“平安婺城”又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通过实地走访,平安婺城的建设我觉得很好的一个点是,婺城把很多社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促进了社会的平安、和谐和稳定。”来自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李剑平针对平安婺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婺城关于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方式表示赞同,“过去年轻干部在一线奋斗会感觉奋斗的目标和发展平台还太小,婺城的创新举措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干事激情。”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这是美丽婺城

  8月26日下午,从当地公交首末站到琅琊古街,从琅琊八角屋到街边的便民服务点,行走在琅琊集镇上,无论是车水马龙的镇街道路、人来人往的沿街商铺还是白鹭翩翩的白沙溪畔都深深吸引着来自中央省市媒体记者们的关注。“看到白沙溪很意外,金华还有这样的美景,下次可以约着朋友一块来玩。”来自网易新闻的吴晓思对琅琊有着高度评价。

  原生态琅琊镇脱胎换骨的改变,正是该镇以“梦幻白沙、水墨琅琊”为主题进行小城镇整治的成果。通过利用琅峰山、白沙溪等山水资源优势,不断提升集镇基础设施及景观面貌,进一步提升琅琊镇的山水景观优势,彰显琅琊的山水自然美景。同时,婺城各个乡镇还充分利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这一有利契机,讲好小镇故事,不断提升乡镇品质……

  据了解,自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婺城区13个乡镇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均已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其中6个乡镇获评省级样板,4个乡镇获评市级样板。通过三年的整治,乡镇集镇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得到极大地改善,老百姓参与整治和后续管理的热情高涨,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都得到了提升。

  走过琅琊古街,一步一段历史,处处透着醇厚的古韵,点点水光映出厚重的文化魅力,置身其中,感受白墙黛瓦,老一辈的生活仿佛就在眼前。吴晓思对古色古香的小巷道十分喜爱:“我觉得从琅琊旧貌的图片来看,琅琊镇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十分有自己的特色,不像其他有些乡镇就是单纯干净整洁,琅琊的改造结合历史白沙文化,有灵魂、有深度。”

  “初次走进琅琊,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翠色逼人,清澈见底的河流。村子里地面干净整洁,环境优美!感受到了这里的“三好”,山好水好空气好……这也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最大的福利!”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金建洪在看到水墨琅琊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婺州窑+安地岩头这是文旅婺城

  8月27日上午,沿着雅畈古街的青石板路往前走,不多时,中国婺州窑博物馆便赫然出现在眼前。走进博物馆内,质朴厚重的文化气息铺面而来,一件件风格文雅,装饰简朴的瓷器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

  婺州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被选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原先对婺州窑不太了解,今天参观之后感觉还是很震撼的。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觉得有这样一个博物馆来展示和传承它是非常好的。”第一次来婺城的中国网记者杨立群这样说道。

  据了解,雅畈镇是省非遗主题小镇,镇内以“非遗古镇,婺秀雅畈”为主题开展小城镇建设,围绕以婺州窑为核心的非遗文化,作出文旅特色小镇新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传承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陈新华表示:“雅畈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小城镇建设开展以来,婺州窑文化得到了更好的推广。”

  安地镇岩头村位于梅溪沿岸,依山傍水,气候宜人,绝美水景与原生态村庄相依相映,尽显江南水乡神韵。青砖黛瓦白墙,澄澈明净的流水,干净整洁的街道,紧紧抓住了记者们的眼球。

  面对岩头村的美景,杨立群表示:“婺城很善于挖掘每个乡镇的不同特色、不同资源来做一些因地制宜的东西。我觉得过一两年再来,婺城会有更大的变化。”

  随后,记者们参观了婺州染坊。婺州染坊内,一块块深蓝浅蓝、大大小小,带有浓浓古韵风味的扎染布料让记者们惊叹不已。扎染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传统染色技法之一。一块普通的白布,在经过扎染手艺人的缠绕,浸染、晾干后,会得到不同色彩的渗透,不得不让人感慨扎染的神奇。岩头村的婺州染坊作为以扎染工艺为主的非物质文化传播中心,将非物质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打造出了依托传统同时传承创新的乡村文化现象。

  “这个布袋很好看,我可以买吗?”“这条裙子也很漂亮。”几个女记者对扎染制品爱不释手,连连拍照。南方都市报的记者购买了一套茶垫,“这里的东西做的真是精致,扎染的布料也很有特色,买套茶垫回家喝茶用。”

  民情民访代办站这是暖心婺城

  “宋大姐,今天我是第二次来这里了,就是想反映一下金华山景区手机信号差的问题。”8月27日下午,在城西街道民情民访代办点,金牌代办员宋园春热情地接待了他,耐心地倾听他的诉求,询问具体情况,认真仔细地记录。原来,前来寻求帮助的是一位在景区开饭店的老板,一直苦于问题没有地方和渠道反映问题,听说这里有个金牌代办员,便立马过来寻求帮助。

  目前,城西民情民访代办服务站共接待各类纠纷当事人6000多人次,成功调处民间纠纷2000多起,帮助困难群众1000多人次,已经成为老百姓常来常往的“倾诉地”、解决难题的“好去处”,并且经过老娘舅志愿者们的精心付出和摸索,对当事人的“心理调整”已成为老娘舅工作室的一大亮点。

  “民情民访代办点的成立,打通了群众和部门之间的‘毛细血管’,将信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我觉得这样的模式对于群众来说是一项很便利的举措。”来自扬州发布的刘宁对民情民访代办站十分感兴趣,当听到婺城区各乡镇街道都有属于自己的代办站时,刘宁十分感叹,“婺城在解决基层矛盾这块的工作确实做得十分不错。”

  今年以来,婺城区按照区委书记蔡艳提出的“微笑办、暖心办、我来办、马上办”要求,形成“群众点单、干部代跑”的新型信访格局,实现百姓诉求“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截至目前,婺城区已建有区级信访代办服务中心(信访超市)1个,机关部门代办站21个,乡镇街道代办站19个,村级(社区)代办站271个,重点工作代办站1个等,共计各级代办站315个,实现民情民访代办全覆盖。

  在记者们深入了解民情民访代办站时,一位残疾人士在民情民访代办站方便快捷地办理相关手续,这个场景得到了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沈贞海的点赞,他表示,这种深入在基层,深入群众的民情民访代办,真正践行了“三服务”,体现了婺城“家服务”特点,有效提升了婺城市民和“新婺城人”的幸福感,让他们找得到“娘家”,有归属感。“婺城,是一座幸福的城市。”

  垃圾分类源头减量这是时尚婺城

  8月27日下午,走进五一路市场,门口的共享竹篮瞬间引起了记者们的注意。现场,来自莘畈乡的篾匠师傅正熟练地编织竹篮子。“竹篮真漂亮,原来这是共享竹篮。”“垃圾分类用共享竹篮是挺好的。”“共享竹篮毫无疑问可以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使用,减少生活垃圾。”

  原来,五一路农贸市场是婺城区首家菜篮子进菜场的先行示范单位,通过“莘e家”红盟与商家合作,将竹篮子摆上货架,让用菜篮子买菜成为市场的主流。在培养“莘e家”红盟品牌的同时,积极参与垃圾源头减量行动,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响应“限塑令”,倡导使用菜篮子、布袋子,尽量选购“净菜”,就餐提倡光盘,用实际行动打赢垃圾分类“攻坚战”。

  “用产业带动山区经济发展,我觉得很不错。”共享竹篮让来自舟山网的王骏眼前一亮,在看过五一路市场后,他对婺城的创建工作也竖起了大拇指,“来之前就知道金华市在上次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是第一,这次过来也是想学习一下这边是怎么做好创建工作的。没想到婺城的垃圾分类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了。”

  今年7月,婺城区农贸市场垃圾分类“净菜上市”工作启动仪式在五一路农贸市场举行,市场开始向市民提供“五无”蔬菜,通过源头减量为城市减负。同时,在市场内设置“净菜入户”分拣处,提供便民服务,实现净菜入户的目标;推行“限塑令”,减少源头塑料袋使用量,不再免费向顾客提供塑料袋,做好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工作。

  在五一路市场的各个摊位上,记者看到,每个摊位上的蔬菜干干净净,早已不见烂菜叶、菜泥,顾客在买完菜时,摊主会主动告知现在市场推行“限塑令”,鼓励居民使用购物袋和竹篮,在市场的另一侧,垃圾处理器正在将厨余垃圾进行处理……每个点位,记者们都深入了解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提出疑问和见解。

  “在垃圾进入居民家之前就把垃圾留在市场,这个概念我比较感兴趣。”在参观过五一路市场后,净菜上市和净菜入户给澎湃新闻记者毛炜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原本应该在家里成为厨余垃圾的垃圾留在市场,这样市场也不存在二次分类,可以为居民垃圾分类省下不少时间,也减少家中垃圾的生成,我觉得挺好的。”

  短短两天时间里,婺城在打造科技智能产业的可喜成果,在“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过程中的积极探索,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优秀成绩,在垃圾分类源头减量中的强力举措……一个个鲜活的成功案例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更让他们看到了婺城区“都市经济创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双城战略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