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中秋未至月饼先红——

婺城花式“变脸”玩转“中点复兴”

2019-09-06 09:27:4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苑 杨群霞 黄文龙

  黄文龙摄

  杨群霞摄

  记者张苑

  时近中秋,各色月饼纷纷亮相市场。作为中华传统节令美食,月饼承载了华夏民族对阖家团圆、诸事圆满的美好祈愿。婺城商家们纷纷让月饼“借古谈今”、“托物言情”。

  改革开放40年,国人不断提升的文化自信让“中国风”回到千家万户。时隔一个世纪,“洋为中用、中体西用”的思想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雕刻出中华文化崭新的面貌。中秋月饼就是一个典型的缩影。

  好月饼里好故事,“起酥”变身“文台饼”

  距离中秋还有一周,婺城区琅琊镇“恋苍庐”餐厅的月饼却已热卖了一个月。老板周萍介绍,5元一个的月饼,每日外送至少500个,另有预约到店团餐的顾客,总会带上一些,自吃或拿它走亲访友。

  这是“老金华”口中的“土月饼”,又唤“起酥”,系出“苏式”。芝麻筛干净,土灶架大锅炒熟,再入石臼里打成细末,喷香,带着些许粘稠,拌上糖与油,醒上一整夜,第二日清晨起来看,“起酥”的芝麻馅料成了。一层面一层油,对折反复,顺着纹路卷成酥皮。再取糖、油、粉“老三样”,揉捏得光滑如镜,油皮才算制成。油皮包着酥皮,酥皮包着芝麻馅儿。轻咬一口,馅儿满,皮薄且层次感十足。除却芝麻馅儿,还有五仁、豆沙等,都是金华人记忆中的“老味道”。

  老板看准了现代人厌油怕糖的心思,减油减糖还研发了蛋黄肉松馅儿的新款。这几日,由自家爆款“千层糕”中获得灵感,加之南山白沙文化主题旅游线开发的利好,让“起酥”变身“文台饼”的创意计划已然开始酝酿。

  史载:“卢文台,字高明,幽州范阳(今河北定兴县)人,汉成帝末,为步兵尉,后授骠骑将军。王莽篡汉,卢谢病,免归顺;建武三年(公元27年)率部36人从宜阳退隐到辅仓停久(今婺城区沙畈乡停久村),垦田卢畈,首筑白沙溪堰,引水灌田,其后数百年,经百姓共力,筑起三十六堰,沿岸一百二十余村受益。乡民怀其惠,立庙以祭,尊为‘白沙老爷’。”

  “千层糕”相传即为“白沙老爷”的杰作。梅雨时节,将士运粮不慎,一车白米落入水中,许久才打捞上来,白米已泡发。“白沙老爷”提议将其磨成米浆,拌入丝瓜叶的汁,点上几滴油,一层一层地浇在蒸笼里,制成“千层糕”,分给将士,既犒劳了味蕾,又缓解了水土不服的症状。

  下一步,周萍计划开发白沙文化系列饮食,填补白沙文化衍生产业链的空白。

  大“宋月”小“婺月”,古法改良成就个性爆款

  近几年中,粉白软糯的“婺月”在金华人的中秋节里流行起来。单品类100万元销售额,已然成为“糖古”糕点每年中秋的“重头戏”。

  早年,“糖古”第一代传承人柯文娟在金华糕点厂从事技术管理工作,退休后传道授业于儿子徐爱国及儿媳曹春蕊,自主创办糕点坊。2009年,“糖古”三代传承人在“宋月”基础上研发“婺式月饼”。他们不断调整月饼的拌料和工艺,每日早上试做,搁置半日,下午试吃,总结并讨论改良方案。2012年,“婺式月饼”悄然涌入金华月饼市场,销售一年胜过一年火爆。

  这“宋月”为何物?相传宋时婺州,中秋有祭祀先祖之仪。在祭祀活动前,人们会用米粉做一只巨大的饼,没有馅儿,然后用特殊容器蒸熟。而后,宗族会邀请画饼师傅,在饼上绘制相关图腾。中秋夜,人们用这只大饼祭祀先祖。祭祀结束后,族长会将大“宋月”切成小块,分给族人,分享团圆与祥瑞。

  “糖古”保留了“宋月”的米粉选料和蒸熟工艺,但将其个体缩小,并在里面填进了馅料。古法改良,考验的是皮与馅各式食材之间的博弈。学好中式糕点,少说也需两三年,重点在基本功的训练。掌握糖、油、粉的脾性,拿捏各色食材的泡发程度及烧制火候,全凭个人经验。过硬的功底,让“糖古”实现从大“宋月”到小“婺月”的探索,并带动了金华糕点圈的“婺月”风。

  与此同时,糖古糕点还逐步恢复毛坦、麻饼等金华传统糕点,创新咸辣巧果、巧克力绿豆糕等新式金华糕点,配以古朴的礼盒包装,成为金华人问候亲友的节礼、婚宴伴手礼。

  金华“老糕点”抱团做量产,玩转商超大流通

  在金华糖烟酒公司金华糕点厂工作20年,自主创办“聚香园”糕点厂20年,王小华见证了金华糕点人的聚散离合,经历了金华糕点的起起落落。

  1998年,金华糕点厂改制,大批糕点手艺人下岗,自谋生计。那年,王小华即将不惑。“除了做糕点,什么都不会。”于是,他与几位同事一起,每人拿出9000多元的下岗补贴,总共不到5万元,创办了“聚香园”。前店后场,地址就在金华小码头菜场的几间小平房里。5个人,既做糕点,又往兰溪门、老农贸等各处菜场送货。虽艰难,生意倒红火。店面不断扩大。“当时,糕点厂解散,职工下岗,也将大体量的需求释放到了市场,我们的糕点很畅销。”王小华回忆。

  千禧年后,超市成为风靡金华的新业态,超市购物也随之成为金华市民的生活新时尚。“聚香园”将糕点送进了中洋、福泰隆等超市,销售体量不断增长。“聚香园”年糕点供给量以每年翻一倍的速度激增。越来越多的金华“老糕点”人回到了金华传统糕点的生产线,100多人将60多种糕点全线恢复。与此同时,批发市场即“大流通”渠道成为“聚香园”的又一大销售板块。

  “超市费用高,有进场费、单品扣点、店庆返点等;大流通从供应商手中拿货,压价极低。”于是,“聚香园”将厂址搬迁到北苑,不断提升产能,日产糕点3000斤,以此实现“规模效益”。

  2007年后,电商经济崛起,线下流通量不断减少,“聚香园”销售渠道出现了萎缩。一晃十余载,“聚香园”保留了金华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及市场流通相关认证,在保留原有商超及大流通渠道基础上,尝试与美然等西点品牌合作,代销分点并同步寻找网销合作方,希望让金华“老味道”牵手现代“新时尚”。

  两个品牌一套运营,中体西用常变常新

  紧挨着金华江北四牌楼“山山家”门店,出现了一家名为“徐恒茂”的中式糕点坊。“江南有细点,味出徐恒茂”,这是金华西点品牌“山山家”开拓中点市场的一个尝试。

  “徐恒茂”取义“恒如泰山,茂若松柏”,是徐氏先祖对千秋万代生意兴荣的美好愿景。相传徐氏先祖由婺城区塔石乡上阳村出去闯荡天下,与洋埠姑娘喜结连理,之后夫妻同心创业,遂发家致富。糕点即是徐氏较有代表性的产品品类之一。

  西点品牌做中点?“山山家”负责人王平介绍,这缘于今年中国糕饼大会上的感受与思考。系列中式糕点融合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布景,成为大会上众人瞩目的焦点。去年全国糕点销售额冠军是中式糕点品牌“稻香村”,远超西点界翘楚。王平相信,中国糕点行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

  创办16年,大体量轻工业生产线的常态化管理,数十家门店经营、“33”会员日品牌活动打造、预售渠道拓展等成熟营销体系的搭建,“山山家”积累了从生产到营销“一条龙”糕点产业运营管理经验。基于这一“长板”,一套体系培育“山山家”西点及“徐恒茂”中点两个独立的子品牌,既保证了二者文化概念的独立性,又补齐了目前中点发展的“短板”。

  近几年,金华传统糕点走势看涨,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复兴金华糕点”的队伍中。但在王平看来,金华传统糕点的“回温”并不是区域性事件,而是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缩影。这与当年西点的流行规律相似,是一种“动态时尚”。所以,她呼吁金华糕点界通力合作,积极培育传统糕点市场。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