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白沙溪入选浙江省2019年“美丽河湖”

看那白沙溪畔的幸福涟漪

2020-01-13 09:18:2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苑 文 陈俊 杨群霞

  记者张苑文 、陈俊、杨群霞摄

  悠悠婺城,渊渊白沙。白沙溪自古是婺城的“母亲河”。白沙溪旧名“白龙溪”,主流长68.3千米,由遂昌县门阵村经沙畈溪口入境,接纳银坑溪、大铺水、左别源等支流,入沙畈水库,经金兰水库后,流经琅琊镇、白龙桥古方村、新昌桥村,在乾西乡石柱头村汇入婺江。古有千年白沙堰,后有流域出口瓷,白沙溪凝聚了婺城源远流长的治水文化与精神,更成为婺城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打造幸福城的动力与源泉。实至名归,日前,白沙溪入选浙江省2019年“美丽河湖”。

  据悉,过去一年中,婺城区结合“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紧扣“婺城水·幸福城”七大行动,全力打造白沙溪“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推动建成“美丽河湖”的“白沙溪样板”。

  它是婺城西南山区的“母亲河”

  长山乡杨林村于年前完成由金华自来水公司施工的城市饮用水管网延伸工程。设计单位根据村中人口及用水量进行了管网加粗。村支书杨增新介绍,村里老管网于十多年前村集体自筹资金建设,近几年来出现供水不足,二楼以上就没水,对照村总表用水及农户分水表用水总量,村集体每月要补贴500元水费,村里人知道有漏水却迟迟检查不出漏水点。新管网投入使用后,村里再也没有出现供水不足问题,也为村居水费理出了一本“明白账”。

  2019年,婺城区全面启动农饮水“建管一体化”创新模式,让城乡百姓喝上“放心水”,总投资18514万元,实现受益村111个、受益人口6.98万人,逐步解决过去低标准、小规模供水点居多、建设标准不高等问题,实现最大限度拓展城市供水管网,最小限度保留单村供水,对单村供水地区加装消毒设备,真正实现全区从“喝上水”向“喝好水”转变。

  它是婺城人恬淡的生活梦想

  白龙桥镇新昌桥村位于金华城西,绵延静卧于白沙溪畔。沿新铺的柏油路进入新昌桥村,挺拔的古树,各色形制错落的民居,烙刻着这个村子苍老的年纪。听了一曲婺剧,白发老人蹒跚踱步,往村旁的白沙溪岸边去。白沙泉清白如练,滔滔而下,映衬得远处的天姆山愈加苍翠茂密。白沙溪畔,蜿蜒秀美的古朴廊桥,临水一排美人靠,遮云蔽日,独独留住了清风和水流的声响。清风徐来,带来草木芬芳。

  村支书柯健康介绍,自开展水体整治以来,村中党员带头,下河打捞垃圾,巡查保障垃圾不进河。村中大量农户从事苗木种植,早出晚归。村两委商议,率先建起生态洗衣房,并安装了照明灯,帮助苗农解决了夜间“洗衣难”问题,因势利导,将大家的“洗衣池”从白沙溪移到了村里。伴随“五水共治”、“浙中生态廊道”等系列项目的跟进实施,村旁白沙溪旧貌换新颜,俨然成为村里的一条靓丽风景线。

  附近的琅琊镇实施了白沙溪防洪堤坝工程与白沙溪琅琊段溪岸景观建设工程,同时增设了红色记忆、婺窑遗风、文台生辉等文化景观。秀美的琅琊就坐落于金兰水库脚下,这儿是白沙溪流域的重要乡镇,拥有得天独厚的水系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五水共治”成果的受益者和开拓者,琅琊镇通过治水和开发乡村旅游,治出了一派好山水,治出了一园瓜果香,“冷水茭白”、“里阳西瓜”等特色农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常年20几度的金兰水库冷水,让茭白保持着特有的爽口鲜嫩。里阳的肥沃土地加上金兰水库有充裕的水流灌溉,里阳成为传说中的西瓜村。

  涓涓白沙奔涌而来,浇灌出农耕人的滚滚财源。去年的“山水四项”公开赛拉动农产品销售260万元。今年的“治水文化节”带动西瓜单品销售额达36160元,琅琊镇浩仁及其里阳、棠坑源自然村320亩瓜田里结出了农民致富的“金钥匙”,惠及百姓400余人。

  它是婺城治水的精神源泉

  白沙溪水滔滔而下,向世人悄然讲述着白沙溪畔不朽的治水传说。古人赞白沙:“白沙连翠竹,春色漾清波。乐岁饶风雨,春田足禾稻……”当地有传言,白龙溪中有小白龙,甚为顽劣,晴则旱,雨则涝,令万顷良田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如今这里得以安泰祥和,得益于一位“治水将军”的传世功勋,当地百姓称之为“白沙老爷”。

  民间传说中,“白沙老爷”率领三十六骑从大漠孤烟中走来,忽见山水清丽,峡谷悠长,山穷水尽之处,柳暗花明,别有洞天,长久停留,不忍离去,此地遂名“停久”,山不在高,有贤则名,故“白沙老爷”移步之处又名“高儒”,村名千年未改。婺城区长山乡的十八泉,琅琊镇琅峰山峭壁上的五指印,崖对面的无头石人山……都与之有关。

  “白沙老爷”何许人也?史载:“卢文台,字高明,幽州范阳(今河北定兴县)人,汉成帝末,为步兵尉,后授骠骑将军。王莽篡汉,卢谢病,免归顺;建武三年(公元27年)率部36人从宜阳退隐到辅仓停久(今婺城区沙畈乡停久村),垦田卢畈,首筑白沙溪堰,引水灌田,其后数百年,经百姓共力,筑起三十六堰,沿岸百二十余村受益。乡民怀其惠,立庙以祭,尊为‘白沙老爷’。”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白沙溪三十六堰亦为“白沙老爷”的传世功勋。

  千年传说承载着解甲归田造福一方的人生观以及东方民族的归隐情怀,支撑起百十代人的坚定信仰,成为当地百姓宝贵的精神财富。目前,“白沙老爷”传说已被列入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大类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之相关的风景线完好留存。

  乾西栅川白沙庙、石柱头白沙庙等,密布白沙溪沿线,绵延至八婺大地。如今,每逢三月十六和九月十三(传为“白沙老爷”的生辰和祭日),当地百姓都会举行庙会活动,传承精神,对话古今。

  它是婺城人剪不断的乡愁

  “江南有座金华城,城边有座白龙桥,桥下外婆在讲着那故事……”陈越的一首《江南有座金华城》唱红了大江南北,也让白龙古廊桥成为许多人心中金华的文化地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白龙古镇位于金、兰、汤三地交界处。在古代,白龙古廊桥即是要道枢纽。时光荏苒间,万千步履打这桥上过,共同编织起白沙文明。相传白龙古廊桥与省级文保单位武义熟溪桥始建年代相仿,且同为木石结构,上有廊檐蔽日挡雨,檐下文官乘轿,武官走马,布衣行路,商贾往来无数,自是一番古道市井。古桥头有一处官办客栈,称驿站或铺司,有官兵日夜把守,却终是五湖四海皆有,三教九流不缺,有你侬我侬的深情话别、高山流水的彼此瞩望,亦有乡民私下贩盐买盐的烟火日常。如今的白龙古廊桥经过战乱洗礼,迎来了新生。白沙溪沿岸生态景观带于不经意间流露出江南小城婉约又活泼的性情。

  据悉,金华白沙溪两侧绿化景观(廊桥--白沙大桥西岸)及西侧污水干管一期工程,南起廊桥,北至白沙大桥,,还将建设1.5米步行道与2.5米宽滨水栈道等相关游憩道路,并增加滨水平台,景观挑台等游憩场所,充分结合原有堤顶路,打造慢行游憩系统,保留原有农田,补植枫杨、乌桕等大量维护成本较低的胶野乡土植被,同步对固化驳岸进行生态修复,将沿河径流、鱼塘、低洼地作为湿地系统纳入廊道之中,起到截污净化,生态调蓄功能,重现河道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恢复自然胜境。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