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婺城治水”兴婺州

2021-01-14 09:40:51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苑 文 徐乐

  记者张苑文、徐乐摄

  借潭修堰,白沙治水造福千年

  12月8日,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召开的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单位集中领奖仪式上,婺城区白沙溪三十六堰被确认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白沙溪旧名“白龙溪”,是婺城的“母亲河”,主流长68.3千米,由遂昌门陈入境婺城,接纳银坑溪、大铺水、左别源等支流,入沙畈水库,经金兰水库后,流经琅琊镇、白龙桥镇古方村、新昌桥村,在乾西乡石柱头入婺江。

  史载:“卢文台,字高明,幽州范阳(今河北定兴县)人,汉成帝末,为步兵尉,后授骠骑将军。王莽篡汉,卢谢病,免归顺;建武三年(公元27年)率部36人从宜阳退隐到辅仓停久(今婺城区沙畈乡停久村),垦田卢畈,首筑白沙溪堰,引水灌田,其后数百年,经百姓共力,筑起三十六堰,沿岸百二十余村受益。乡民怀其惠,立庙以祭,尊为‘白沙老爷’。”

  宋时丞相、金华人王淮遗诗七律,道是“白沙三十有六堰,春水平分夜长流。每岁田禾无旱日,此乡农事有余秋”。明成化年间汤溪县首任县令宋约曾题诗:“当年辅国有奇功,勇退归山作卧龙。不向生前承帝宠,却从殁后拜侯封。巍巍古相临清渚,寂寂遗踪对碧峰。三十六湾溪堰水,至今利泽未曾穷。”

  传白沙筑堰之难,堪比秦时修郑渠,白沙流域本西高东低,水位落差大,险阻无数,卢文台披荆斩棘,击退洪水猛兽,“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于汉时以近似唐代都江堰的修筑技术成功治理白沙溪。

  《白沙图志》等对各处堰坝的具体位置做了详细记载,并载有布局图。有关报道称,《万坛堰帖———金华白龙桥三十六堰》刻本(清光绪三十四年重修),还记录了康熙、雍正、光绪年间官府调解村民用水纠纷,合理分配三十六堰运作的协议书。时光绵延千年,“白沙溪三十六堰”尤有受益农田27.8万亩,至今仍有19座堰在发挥作用。2019年,白沙溪通过了“美丽河湖”验收,以其安全美、生态美、清净美、底蕴美、智慧美成为“美丽河湖”的“白沙溪样板”。

  不临大海,不近大河,“浙江之心”在绿水青山的环抱下蓬勃生长。北有双龙之水天上来,山泉汩汩浇灌阆苑仙葩;西有三十六堰巧夺天工,白沙清流滋养十万人家;东有三江汇流,一路向西问道磅礴诗路。这个偏安一隅的江南水乡,以古今传承的乐水智慧和治水精神守护着世世代代的优质“大水缸”,水生态、水发电、水经济、水生活、水文化……婺州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因水而灵。

  化险为夷,婺州公园改善人居

  古城门边、护城河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古时,婺州公园尚不存世,此处的繁华却早已上演了千百年。

  作为农耕民族的华夏,一座古城的繁华总是与水紧密相连。义乌江与武义江合流而成金华江,穿城而过,当时的外来运输多用水路,且必经此地,古人便在这离古子城和西大门入城口的河岸上建起了“小码头”,码头上大小水排一字排开,进城商贾一律在此歇脚,码头上终日来往行人不绝如缕,各式饭店、旅店、米店、山货店等鳞次栉比。

  那时,婺州公园原来的位置是义乌江上的一片沙滩,其中有几处深水沟和深水潭,平日市民们都在那里洗衣、洗菜,经年累月砂石沉积形成八咏滩,每次涨潮退去,都会有人在沙滩上捡河蚌,拿回来吵着吃,那东西繁殖很快。于饥荒年代,这无疑是大自然给予人类莫大的馈赠与援助。

  然而,母亲河并不总是温柔的,它血脉中流溢着数千年来作为护城河刚烈的性情,那些年,岁岁闹洪灾,洪水冲击燕尾洲后折向西北撞击天宁寺南面山坡脚,造成山坡脚塌方愈演愈烈,进而使附近长乐剧院旁形成深水潭,而此段河道则逐渐演化为一个紧凑的“Z”字型,加上江面及沙滩水面深浅不均,水下有暗流,行船不易,被船夫们称作“鬼门湾”,每次乘船接近此处,船夫都会告诫我们坐好不许动,一有不慎便会落水。此外,长乐剧院下是金华人的恐怖地带,水下有泉眼,与北山水脉相通,泉流急速,形成强力漩涡,且水温极低,每年都会有人下水时因受冻抽筋而溺水。一年数次的洪水也让周遭居民深受其害,其中有一年,洪水水位超过警戒线4.68米,婺州治水迫在眉睫。

  1956年,当时的金华县政府建设科在天宁寺南面的义乌江边建起了两条挑水坝,以引导洪水改变流向,减少对其山坡脚的冲击,收效明显。于是,建设科决定再行加长加高,建筑物料何处来?经勘察,县建设科一行考虑到码头加工好的大米通常需要被装载入双轮车,而后被推着穿过西大门,转向中山路,再一人推一人拉合力翻越铁岭头,送到东市街市场上卖,途中多有险阻,欲以在山腰处筑一条坦途,把挖掘出的泥沙倒在挑水坝上,形成了一片平地,市民休闲常常造访此处。新筑的路名唤“滨江路”,那片平地则被市民称作“火腿公园”。随后,金华县挖备战地下坑道网,挖掘出大量砂石,全部堆到“火腿公园”,由此再次扩大了建筑面,提升了高度。

  一泷八站,双龙泉水汇能电力

  双龙清泉汩汩而下,甘冽之中蕴藏了巨大的动能,曾于半个多世纪前掀起中国水利水电的一波发展大浪。

  双龙电站位于金华山南麓双龙水库北侧,始建于1958年5月,是当时金华地委、县委在金华山动工兴建的“一泷八站”8座梯级电站之冠。1959年,电站干部职工攻克技术难关,从196米高程(当时为国内第一)引双龙、九龙之水,带动金华机械厂(后来的金华水轮机厂)自制的我国第一台750千瓦冲击式水轮机与两台上海华生电器厂制造的256千瓦发电机联机发电,获得成功,谱写了我国电力机械制造和农村水电史上的新篇章。

  1960年3月14日,毛主席乘坐专列专程来此视察,随行的有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卫士长李银桥以及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金华地委书记李学智陪同视察。

  2018年,双龙电站进行修缮维护,保留了大门、办公室、老厂房和新厂房,复建了宿舍楼,新建了展览厅和体验厅,最大程度的还原了当年毛主席视察双龙电站的原貌和场景,馆内还收藏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重点展示了小水电发展的变迁和历史贡献,弘扬金华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在纪念馆小广场上矗立着毛主席的伟岸铜像,主席目光深邃望着前方,双手相握放在腹前,身形高大挺拔,这个形象是根据1954年毛主席视察浙江时,在杭州刘庄所拍摄的照片,铜像高三米,按照主席1.83米身高等比例制作。

  小广场边就是主席当年视察过的老厂房,当年的发电机组仍然保存完好。就在这些机组旁,曾留下一段响亮的对话。毛主席问工作人员:“电盘是自己制造的吗?”工作人员答复:“是的,仪表盘也是自己改造的,电缆、电流感器是自己绕的。”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毛主席满意的连连点头,并对金华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小水电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当年,金华山“一泷八站”水电站是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利用山泉水自然落差发电的小型水电站,在水资源丰富,有自然落差的山区、农村均可建造。金华山水流有数百米的天然落差,依次兴建了西湖一级、西湖二级、双龙洞、少年、双龙、库口、官基、石门硖八个梯级电站,双龙电站为八站之冠,位于双龙水库北侧。电站水源共有双龙、九龙二股,双龙溪是通过环山开挖了2632米长的引水渠,西侧隔山的九龙溪,兴建了九龙水库调节蓄水,然后通过1462米厂的地下管道和148米的穿山隧道与双龙溪水汇合,在华溪桥村上游建407米长的压力管道,利用196米高水头冲击发电,在1959年9月30日建国十周年前夕投产,这是金华第一座装机500千瓦以上的引水式高水头水电站。

  毛主席在看完发电机组后,对王芳说:“浙江水资源丰富,发展小水电大有前途。”并作指示,把金华山“一泷八站”水电站作为全国发展农村小水电的典型加以推广。从此,我国小水电发展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峰期,双龙电站也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联合国亚太地区小水电会议代表以及105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曾先后来此考察学习。如今,当年的厂房仍在使用。而双龙电站已成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