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莘畈乡的向阳花海、七月蒋堂镇的新鲜葡萄、八月塔石乡的榴莲蜜薯……今年以来,婺城多地以“鲜”为钥,借公益助农之力打开农产品销路,在田间地头与城市社区间架起“绿色通道”,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公益助农的价值,远不止于“卖货”,而是实现了“三方共赢”的良性循环:对农户而言,销路难题迎刃而解,不必再面对“丰收却愁增收”的困境;对社区居民来说,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放心的土特产,避开了中间流通环节的溢价;对基层工作者而言,在产销联动中践行了服务初心,将“为民办实事”落到了实处。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婺城坐拥优越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农旅资源,土特产正是连接乡土禀赋与现代市场的“金钥匙”——既承载着农民致富的期盼,又是激活乡村经济的关键引擎。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节点,要让公益助农从“一时热”变为“长久红”,真正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主城崛起”筑牢坚实支撑,各方还需在“稳鲜、提质、拓面”上持续发力。
土特产的核心吸引力常源于“原生态”,新鲜度和品质是消费者感知这些特点的直接标准。农户可采用绿色种植、精细化加工,尝试配备专业保鲜设备,确保土特产从田间到餐桌的“鲜度不打折”。乡村可借力短视频平台,真实呈现土特产生长、采收全过程,用“原生态故事”增强消费者信任。社区则可提前收集居民需求,规划团购品类与时间,在人流量大的区域设“体验点”,让更多人直观感受乡土风味的魅力。
有品牌的土特产更易被消费者识别和信任,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政府部门可进一步为农户提供电商培训、补贴物流成本,破解存储运输瓶颈,打通优质土特产“出村进城”的最后一公里。深化“农超对接”,为达标土特产提供认证支持,持续打响“婺城拾珍”等区域品牌,推动更多特色农产品进商场、设专柜,提升市场认知度与品牌溢价能力。同时,可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开发“采摘游”“研学游”等农文旅融合线路,让公益助农的“朋友圈”越扩越大。
从田野间的丰收图景,到社区里的热闹团购,婺城正走出一条“以鲜为媒、以助为桥、以富为果”的公益助农路。但助农非一日之功,唯有各方协同发力,守住品质底线、做优服务细节、做强地域品牌,才能让更多婺城农货持续抢“鲜”出圈,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