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光南
施光南,1940年8月出生,父施复亮,中国早期革命家,金华源东乡叶村人。施光南从小酷爱音乐,孩提时就表现出音乐天赋,他4岁上学,5岁就学写和编演儿歌。少年施光南就才气显露,他15岁就读于北京101中学,负责编辑《圆明园歌声》的油印歌刊,该刊中的许多歌曲为当时公开歌集上找不到的“中外歌曲新作品”,却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其实这些歌曲均为施光南作曲,作曲者姓名是他虚拟的。其中一首《懒惰的冬尼亚》还在北京市少年歌咏比赛中获奖,这也可称得上是施光南公开发表的第一个作品,在中学阶段,施光南共谱写了300多首歌曲。施光南曾对同学说:“有的人用体力劳动为祖国服务,有的人用知识为祖国服务,我的志向是用音乐歌曲为祖国服务。”时为同班同学的伍绍祖对他十分理解与支持,为施光南举办了一次个人音乐会,这是施光南一生中第一次个人音乐会,令他终生难忘。
施光南立志将来搞音乐,1957年高中毕业,他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决定性的一步—报考音乐学院。音乐学院要考弹钢琴,可施光南连钢琴都未触摸过,自学自练,经过半年的“临阵磨枪”,他器乐参加了音术学院的专业考试。未被录取。施光南来到地处天津的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
1959年,施光南以优异的成绩转入天津音乐学院深造,他积极收集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深入厂矿、码头、农村,积累了大量音乐素材,歌曲《五好红花寄回家》和小提琴曲《瑞丽江边》就是他大学时代的名作品。 1964年施光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工作。于1972年创作了具有理想主义色彩、欢快上口的《打起手鼓唱起歌》。粉碎“四人帮”第二年,施光南调入中央乐团工作。此后十几年,施光南音乐创作如泉喷,《祝酒歌》抒发了中华儿女跨入新时代的喜庆之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动人旋律传遍祖国大地,《在希望的田野上》引起亿万群众的强烈共鸣,施光南其他主要作品还有:歌剧《伤逝》、《屈原》、芭蕾舞剧《白蛇传》,京剧《红云岗》和河北梆子《红灯记》的唱腔及音乐,大合唱《神州吟》,钢琴协奏曲《阿里山之鼓》,弦乐四重奏《青春》,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电影音乐《海上升明月》。特别是他的大量的抒情歌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如《周总理,你在哪里》、《月光下的凤尾竹》、《多情的土地》、《年轻的心》、《小贝壳》等,他作的歌曲《高举亚运会火炬》被定为1990年北京亚运会会歌。他以毕生的精力心血,为人民留下数以千计的音乐作品。
施光南创作态度严肃认真,艺德高尚,他敢于直面“拜金主义”,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满腔热情地讴歌我们伟大的新时代,被誉为“时代歌手”,他相继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并光荣出席党的“十三大”。
1990年5月2日,施光南因脑溢血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为了纪念这位人民音乐家,故乡金华建造了国内首家以音乐家姓名命名的音乐广场——施光南音乐广场。2003年10月18日在这里举办了《在希望的田野上》万人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