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镇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下邵村:和谐创建让旧貌换新颜
“下邵村一直以来矛盾多、问题复杂,新农村建设较难开展,可在去年一年时间内,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成了水泥路硬化、污水整治、绿化种植、卫生整治等多项工程,真不简单。”春节前,记者就听白龙桥古方管理处主任杨菁这样说道。日前,记者来到了下邵村,切实感受了一番。
大道平整如镜,小径四通八达,漫步于村头巷尾,处处绿意盎然。村支书邵桂富告诉记者,去年多方筹资,投入了100多万元进行新农村建设,硬化道路1.8万平方米,种植苗木2万多株,彻底改变了以前的脏、乱、差,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也是与日俱增。
出门就是水泥路,小车开到家门口
“过去村子里全是泥巴路,只有村口还能看见点上世纪80年代建的、现在已经破旧的百来米水泥路。”从邵桂富只言片语的讲述中,记者不难想像昔日行走村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尴尬境况。
如今的下邵村,宽阔整洁的水泥路取代了坎坷不平的泥巴路,村民们多年来行路难的问题彻底得到解决。这一可喜的变化,离不开新一届村两委整治村容村貌的决心。邵桂富坦言:“老百姓的工作不好做。”在全村范围内硬化水泥路,涉及到家家户户的利益,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全部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于是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
路平了,路宽了,人员、车辆通行都方便了很多,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修路带来的实惠。春节期间,一直在福建工作的村民周顺忠第一次顺利地把小车开到了自家门口,而以前只能把车停放在村口或更远的位置,然后踩着泥巴路步行到家。
垃圾日日清,村民主动讲文明
“家家户户都夸好。”邵桂富说起下邵村去年以来卫生情况的改善,脸上难掩得意之色。家庭垃圾装桶,指定地点存放,专人每天清运,这套模拟城区的做法,有效解决了村子里脏、乱、臭的现象。
今年47岁的邵振华在村里做了一年的保洁员,他告诉记者,过去的下邵村房前屋后都是垃圾,鸡鸭狗粪随处可见,现在村容村貌有了很大不同。他每天一大早就骑着三轮电瓶车穿街走户收垃圾,经过脏乱的路段还会及时进行清扫。“过年过节的时候,垃圾特别多。大年初二那天,我清晨4点就出发了,忙到天黑才收工。但是为了保证村里卫生坏境的干净整洁,辛苦点也很值得。”
村庄整洁了,大家的生活习惯也随之起了变化。村民逐渐改掉了乱丢垃圾、乱堆乱放的习惯,形成了讲卫生、讲文明的新风气。2月21日,村里统一购买了240只垃圾桶,挨家挨户发放,这样一来,下邵村的垃圾清运制度就更完善了。
“新农村建设是我们最主要的创业承诺,不拿下来,那我们这届两委班子,不成笑话了吗。”邵桂富告诉记者,如今的下邵村还要争创“魅力乡村”,要逐渐脱掉“后进帽”。
▲下邵村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月映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