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瑞士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观了位于伯尔尼的爱因斯坦博物馆,李克强说,爱因斯坦是伯尔尼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光荣。爱因斯坦的经历表明,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只有勤奋、好学,才有可能创造伟大的成就。临别前,李克强提笔写下,“创新是人类活力的源泉”,赢得在场人士的热烈掌声。
创新是“民族梦”的灵魂。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不缺乏创新意识的民族,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带动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神舟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中国高铁展现中国速度,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振奋。历史的车轮从远古中缓缓驶来,又继续向未来飞驰而去,依靠的便是创新这个驱动力。
创新是“发展梦”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创新的活力,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委员讨论时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可以说,创新的事物才是科学的,才是发展的,才是进步的。全国政协委员袁隆平有“禾下乘凉梦”,全国人大代表邓中翰有“中国芯梦” ,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有“搜索梦”,乃至无数人怀揣的科学梦、发明梦,汇聚到一起,让人备感创新的激情与力量。
创新是“中国梦”的助推剂。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源于我们党主动创新的能力,源于我们党善于学习的本领,源于我们从事业的创新中获得了宝贵的创新自信。党的十八大向全党提出了谆谆告诫:“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这既是对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创新提高党的科学化水平建设,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是助推“中国梦”的关键力量。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实现“中国梦”要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用“创新”铺好“中国梦”道路,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让“中国梦”绽放得更加美丽! (摘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