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文化教育

忽如远行客

2017-07-20 09:50:27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陈 璐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写道:“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吾辈。”意思是说把自己的情感放置在一个适合的位置,收放合理,有益身心,是一种养生哲学。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和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相契合。我也一直信仰着这种生存之道。钟情于风花雪月,且行且放。眉目不妨轻盈一些,心态不妨平和一点,这样情感或能顺遂几分。因而我常去旅行,通过陌生的风景、全新的体验来丰富情感,丰富人生。

  我以前不爱出远门,沉迷于江南水乡的温婉柔美,陶醉于平原丘陵的若隐若现。我喜欢清晨六七点钟的西子湖,喜欢夜晚八九点钟的秦淮河。高考结束的暑假,我和朋友结伴去了中西部看看。我到现在都很庆幸我的这一决定,这更像是一种开拓,改变了我的许多认知。当我坐着大巴,外面是没有防护栏的山路,似乎司机稍一失神,就会从几千米以上掉下去。蓝得纯粹的天,白得无暇的云,以及突如其来的高原反应,这一切都提醒着我现在是多么陌生的环境。真实的景色,远比图片来得震撼。那些当地人口中的海子,历经了上万年的变迁,在这么长久的斗转星移间,它其实早已改头换面千万遍。几百年以后,几千年以后,它还会美丽如一吗?也许会,也许不会。我一瞬间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几乎是渺小到尘埃里。

  在那十多天里,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在大自然真正壮阔的景色面前,自己的内心会释怀很多,许多曾经烦恼的,牵挂的,都变得微不足道,会更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情感。当时一再想到徐再思《折桂令·春情》中的一句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不正是这样一种像空气般的存在吗?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是我在《古诗十九首》中最喜欢的一句话。人出生了,出门去远行,旅途中不断思念着故乡,最后终于回到故乡。生和死都是故乡。

  《菜根谭》中说:“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之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人生于平凡,却不能自甘微小,即使“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也需要有“情之所钟,正在吾辈”的认知,有“净从秽出,明从暗出”的决心,有“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的无畏。

  我想到了魏晋风骨,两百年的风云变幻,对于中国几千年来说,并不是举足轻重的存在。它的生,它的死,也只不过是历史洪流中的一段。然而当我们提到“风骨”,就必然会想到“魏晋风骨”。魏晋名士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绵延数千年,影响至今。他们既“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又“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是对人生的洒脱,对责任的承担。魏晋早已过去,魏晋风骨却留存了下来。这就是火传不尽啊。

  贾谊在《鵩鸟赋》中这样看待死:“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保兮,养空而浮。”这种遵循自然之道而看待生死,追求一种无欲无穷,幽远宁静的生活态度和乐观豁达的精神境界的人生观,即是我们常人所矢志追求的。

责任编辑:方柯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