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山水罗店 绿色乡创

2019-09-19 08:57:43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苑 见习记者 黄文龙

  记者张苑、见习记者黄文龙

  北山山脉涓涓而下的第一口山泉,灌溉了山水罗店,更滋养了罗店百姓恬淡富裕的好日子。北山之巅是盘前村。盘前人世世代代靠山吃山,改革开放后改稻种蔬,引进大棚、喷滴灌等现代农业设备,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共有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每天40吨蔬菜由村里的6个大卡车统一运往山下批发市场,分销省内外,年产值1200多万元。盘前村的气温常年比山下低6度。近几年,村里发展农家乐及民宿,成为金华市民夏日避暑的好去处。北山脚坐落着山下曹村。山下曹村有三分之一的村民从事盆景产业,种植面积200多亩。连续两届“枇杷节”让这里的2000多亩枇杷林远近闻名。目前,山下曹村正在开展相关调整,致力于发展旅游经济。

  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之巅,空气较山下清冷许多,大山环抱着小村,村里只有一条小巷,小巷两边,粉墙黛瓦一户紧挨着一户,相拥在山坳里。大山给了盘前人最丰富的馈赠,盘前人跟着大山的脚步,共同寻觅着更好的将来。

  改革开放的东风吹起来,吹醒了沉睡的大山。盘前村改稻种蔬,栽种大量萝卜。得益于其自然资源优势,高山萝卜口感甜脆品质佳。然而,也因其特殊的气候,一场雨淋下来,萝卜吃饱了水,雨后初晴,道道裂口暴晒结痂一般,跑几十公里将沟壑纵横的80斤萝卜运到山下只能卖5元钱。

  2000年后,政策红利不断牵引着这个山巅小村迈开绿色经济发展大步伐。一个18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补贴900元,北山之巅出现大批蔬菜大棚,为盘前蔬菜撑起了“晴雨伞”,加之喷滴灌等现代农业技术的跟进配套,为蔬菜品质的稳定提供了保障,品质差异日渐凸显。随后,系列匹配性优质新品种的引种,种植结构的调整,让盘前村品类单一的大棚欣欣向荣。番茄软糯鲜甜,可以从7月卖到11月。芹菜、莴笋、茄子、辣椒……大批高山蔬菜赶在山下菜季结束后方才上市,纷纷卖得好价钱。原本单价2元的有架四季豆经品种改良卖到了8元一斤。高山萝卜更是卖到了5元一斤的高价。盘前村105户农户以蔬菜种植为业,占到了全村总户数的95%。

  在此期间,盘前村成立了北山高山蔬菜合作社,在金华东站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了批发点,全村农户抱团将盘前蔬菜统一外销。农户可以将蔬菜卖给合作社,可委托合作社代销,也可自运蔬菜借合作社店面自主销售。每天凌晨3点半,村集体置办的6辆大卡车往返两趟载着新采摘的蔬菜匆匆赶往山下,每日40吨蔬菜经分销供应杭州、温州等省内地级市及上海、江西、福建等邻近省市。成交后,合作社抽取成交额的3%至5%作为服务费。2014年遇上莴笋滞销,合作社以一筐15元补贴给农户。随着体量的增大,批发部从一家增至两家。如此一来,既鼓励了农户扩面种植的积极性,又规避了散户竞价销售的内部竞争,在区域性高山蔬菜批发市场占据近乎垄断或寡头的地位。这为盘前高山蔬菜保价保质发展铺就了稳定轨道。

  2012年,盘前村探路农家乐及民宿经济,全村260个床位,日人均食宿消费100元,每逢酷暑,一铺难求。这也同时拉动了高山蔬菜“上门购”。到访游客总爱买上一筐蔬菜下山,分予亲友尝鲜。盘前蔬菜成为北山的“旅游产品”。口口相传,夜访观景台,再到盘前买一筐新鲜菜,成了金华市民的生活新时尚。

  尖峰山脚下的山下曹村,相传是汉高祖右相曹参后裔的聚居地。村边山下吴水库水质优良,环境优美,是金华市区的活水源头。村中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临近市区,临近村落苗木产业发达。

  依托这些优势,上世纪80年代,山下曹村人走南闯北,引进国内盆景造型等相关技能人才,大量引进各色盆景,培育红花檵木、杜鹃、茶花、罗汉松等2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200多亩,成为全国盆景交易的重要集散地。

  山下曹村种植有2000亩枇杷林,分黄枇杷和白枇杷两种,黄枇杷果肉橙黄,风味酸甜,入口有层次感;白枇杷饱满多汁,口感甘甜。罗店镇政府联合山下曹村连续两年举办枇杷节,依托浙江日报相关媒体资源,成为金华的“网红村”。今年5月18日“枇杷节”当天,山下曹村游客达到6000多人次。

  目前,山下曹村正在开展相关规划建设,有益于整合村中盆景、枇杷两大主产业及地瓜粉丝、馒头等地方性特产资源,加强相关主题打造及设施配套,发展旅游经济。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