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婺城区蒋堂镇泽口村文化礼堂内,一幅长卷缓缓铺开。该画卷是由泽口村60多岁的游子姜开明耗时5年绘制而成,描绘了近50年来家乡的景象。
画作由《汤邑莲泽胜集》、《莲泽牧耕盛概图》、《泽口梦乡图》三部曲组成,总长53.35米,记录了动态人物14530人,新古建筑8860多栋,1283个特写人物场景以及各种车辆两百多辆。
这幅以婺城区蒋堂镇到汤溪镇,绵延数公里的风俗风貌为创作底板的画卷,用空中俯瞰的视角,将泽口村50年的变化画在纸上,也浓缩着婺城改革发展的时光印记。湖光山色跃然纸上,民俗风情栩栩如生。今天,跟随着这幅卷轴,感受婺城的日新月异。
一幅传承古代艺术的作品
《泽口梦乡图》大量使用了散点透视写实通景界画的技法,每一笔、每一划都要做到细致严谨,完成一副画需要花上数天甚至更久的时间。这种技法是中国古代艺术之精粹,许多传世名作都有它的身影,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其布局严谨、人物细腻、气势恢宏、自成一派,有着很高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价值。然而,散点透视写实通景界画的传承并非一帆风顺,自清朝徐扬的《姑苏繁华图》后,已经销声匿迹了近260年。
“我从小就对画画特别感兴趣,看到《清明上河图》的第一眼就深深为之震撼,心里就想着自己何时也能画出这样的作品。”年少的姜开明被这中国古代独有的艺术技法所吸引,四处寻找老师求学。“很多人不看好我,觉得我年纪轻不能沉下心来搞创作……”回忆过往,姜开明目光坚定,“我铆足一股劲认真学习,查阅文献笔记,临摹名师大作,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春去秋来,岁月变迁,姜开明年纪不断增加,但是他对于散点透视写实通景界画的热情从不曾改变。这些年来,他从事过许多职业,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他将作为摄影师时磨练出的发现美的眼睛、作为大车司机时对道路构造的敏感、作为舞台设计时对造型的把握统统融进了自己的创作之中。在2014年,他用钢笔绘制了一幅世界上最长的实景对应通景钢笔画长卷——《美丽东湖纵横居图》,在绘画过程中,他巧妙地将传统的散点透视法、三远法及自创的三面反视法结合在一起,通过一个点一个点的踏勘,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勾勒,汇集而成一幅栩栩如生的东湖美景图,并成功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香港世界纪录协会颁布的“世界最长的写实对应通景钢笔画长卷”两项重量级荣誉。
如今,姜开明以一卷《泽口梦乡图》,再次惊起一江春水。
一幅凝聚思乡情谊的作品
近些年,姜开明一直在平湖经营着服装店,自从20多年前离开家乡外出闯荡,他便一直未得空回家看看。长期在外漂泊的他时常怀念起家乡泽口村的点点滴滴,前几年,他将生意交给了儿子媳妇,回到了老家。此时的泽口早已迎来巨变,他在欣喜的同时,也不时会回忆起当时的美好。“我想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个农村,这个充斥了我青春和回忆的地方。所以我决定把曾经的人物故事画下来,给老乡一份怀念,也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姜开明谈及作画的初衷很是感叹。
虽然处于平湖最喧嚣的服装集散区,每天从早到晚,车水马龙。可在姜开明眼里,一关上卷帘门,便成了他的天地。凭着一腔热爱,他废寝忘食创作这幅作品,狭小的地下室里满是用完的笔芯以及被画秃噜的毛笔。“最多的时候,我一天画22个小时,画得手都抽筋了。”姜开明坦言,自己创作时常常会忘记时间,连吃饭也是妻子专门从楼上送下来。
在他的细致勾勒下,一个个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活灵活现。宽阔的马路上,戴着草帽的老头背着手,躬着背径自前行;在路尽头的迎亲队伍,有人抬着被褥、喜桶,有人放着炮仗、分发喜糖,一片热闹喜庆的嫁娶场景;而在不远处,小牧童趴在牛背上,正全神贯注地看着小人书……一幕幕农耕、民俗场景一一呈现,惟妙惟肖。
“这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交流会,也叫赶集会,它上面表现的是卖农具的,反映那时农村的一种状态,一种风俗。”姜开明说,“我想现在这么大好时光,应该展现我们农村民间艺人的一种风采,在这么美好的时光里面,记录下这一种时代艺术。”
一幅寄托了希望的作品
“这里是一片水塘,不过我并没有按照记忆中的样子来画……”姜开明指着画面一角说道,那里绿水青山风景优美,游客川流不息。“我结合想象将它画出了一个景区,这是我对家乡未来的期待……”
“画得非常好,你看这里的斗牛,这里的集市,这里的杂耍……都是过去难忘的回忆啊!”村里八十多岁的姜顺有老人感慨万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看着这过去的一幕幕,感觉在梦里一样。”
“泽口这片美丽的土地让我留恋,这里是我的故乡,在创作了《美丽东湖纵横居图》,将平湖美景介绍给我的家乡亲人后,我就一直希望将我家乡的农耕文化变迁展示出来。”姜开明说,“绘画是我的爱好,而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也是希望将中国的农耕文化展示到更大的舞台上。”
事实上,姜开明的“希望”也正在实现中。近年来,婺城以“花满婺城”为抓手,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通过“十乡百村”乡创婺城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婺城众多落后的小村庄,一跃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泽口村的变化就是“花满婺城”的具体展示。
姜开明以画为媒,不仅在画作中寄托了袅袅乡愁,更描绘出了对家乡嬗变的欣喜,和对未来的希冀。据悉,《泽口梦乡图》完稿后,泽口村专门为这幅画开辟了展览区,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人看到美丽婺城的历史变迁。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