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婺城区蒋堂镇前源村的千亩富硒稻田奏响了丰收的乐章,放眼望去,大片金黄色的水稻在微风中徐徐舞动,与稻田火车、乡间绿道、白墙黑瓦的村居共同绘就了一幅动人的美丽乡村画卷。
起伏的稻浪间,前源村种粮大户蒋献勇兴冲冲地向记者走来:“今年的水稻产量是我种十多年水稻以来最高的,亩产可达1100斤!”蒋献勇笑得合不拢嘴,抽出一把稻穗向记者展示,稻谷颗粒饱满,拎起来沉甸甸的。
记者注意到,在蒋献勇的稻田里,田间硬化道路纵横交错,道路两旁的波斯菊正开得旺,现在是收割季,田里看着非常整洁漂亮。蒋献勇本人也是衣着整齐,脚上的皮鞋有些许泥渍。听闻蒋献勇共承包了900多亩稻田。900多亩不是小数目,而他的稻田产量每年都位于前列,他是如何做到“穿着皮鞋种田”,还种得又多又好又从容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进蒋献勇家庭农场,只见育种池、育秧大棚、烘干机、旋耕机、插秧机等水稻种植全流程所需要的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现在搞农业离不开机械,离不开科技,买这些东西看着是在花钱,其实是在赚钱。”蒋献勇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一台插秧机一小时可作业4亩左右;一台烘干机一次处理12吨稻穗,36小时左右就可以完全烘干,“900多亩稻田,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去种,想都不敢想,更别说赚钱了。”
承包近千亩地,纯靠人力种植既误农时、良田也难种出好米。机械设备助力农事不仅提高效率,更节省时间、节约劳力、减少成本。添置这么多机械设备,离不开政府农机购买政策的支持,蒋献勇购置农机设备多次享受了政府补贴,节省了不少费用。自从配备了各种机械设备,蒋献勇种田轻松多了,再也不用像以前穿着套鞋、“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了,穿着皮鞋,衣衫整齐,也能把地种好。
十多年前,蒋献勇从工厂下岗后,回乡种粮。起初只有几十亩,自蒋堂镇富硒土稀缺资源被发现后,种粮面积逐步扩大,从几十亩,到几百亩,再到现在的近千亩,蒋献勇也逐渐成长为拥有技术、拥有设备的现代化种粮大户。
这几年,前源村依托富硒土壤优势,借助全市农业标准地建设契机,引进了美丽田园综合体项目,推进富硒产业、农耕文化、全域旅游和村庄发展有机融合。借助这波发展的东风,蒋献勇承包的稻田进行了生态景观提升改造,建设了稻田观光园,每到丰收季都会有不少游客前来打卡,还有研学、团建等活动也在稻田里开展。如今,种水稻对于蒋献勇来说是一份精彩而又美丽的事业。
(记者 徐乐)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