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飞摄
金华传媒记者杜晓萍/文李建林/摄
走进金华市宝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区,“荣誉墙”和“专利墙”格外引人注目。4项首台(套)产品、7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6项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展现这家高新技术企业不平凡的创新历程。
总经理朱琳说起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的研发与生产头头是道。很难想象,2011年创办公司时,她和丈夫陈妙勇还是“门外汉”。14年间,宝琳科技不仅成为国内内燃机活塞铸造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三,产品还赢得美国天纳克、日本本田等全球知名企业的青睐,获评省隐形冠军企业,入选省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半路出家”的企业何以实现“技术出海”?朱琳的回答是:守“一米宽”拓“百米深”。
“私人定制”闯新路
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那么发动机活塞就是“心脏”的核心部件。宝琳科技主要研发活塞制造设备,之所以进入这条细分赛道,源于一次托付。
2011年,一名客户联系陈妙勇,想开发一款单模双腔铸机。作为操机员,陈妙勇从未接触过模具设计和设备研发。客户看中他的钻研劲和金华完备的零部件配套体系,给予百分百信任。
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陈妙勇组建团队、边学边干,开发出的设备第二年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别的客户看了觉得不错,也纷纷下单。“我们按照客户的不同需求,一点点改进优化。”朱琳说,“2012年,我们的设备因高性价比,被汽车行业全球领先的零部件供应商德国马勒选中。”
客户的需求催生了宝琳科技,公司由此开辟出一条“小批量、客制化”的崭新道路。“这条路不宽,只有保持专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把‘一米宽’的路挖到‘百米深’,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朱琳说。
从单模双腔、二模四腔到四模八腔,宝琳科技研发的设备不断向精细化、自动化迈进。研发团队现场蹲点,详细了解生产一线遇到的问题和实际需求,在设计端充分考虑各种问题及应对措施,便于设备投入使用后,自主识别异常情况,作出相应判断。
每一台设备都是“私人定制”,朱琳认为,做设备也是做服务,两者应深度融合。“我们在研发时就设计好易耗品更换提醒功能,3年内免费升级系统,平时遇到问题还能远程检测,硬件软件双管齐下,将服务贯穿售前、售中和售后。”
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在技术上持续突破,宝琳科技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公司每年投入销售额的10%用于研发,新研发项目销售额占年度总销售额70%以上,销售额连续5年每年增长20%以上,今年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40%以上。
最难关头不放弃
对科技型企业而言,创新路上碰壁是常态。遇到棘手问题,朱琳总是给自己、给团队打气:“如果成功突破了,又能前进一步。”一路走来,她最庆幸的是在最难关头没有放弃。
2014年,宝琳科技着眼于传统行业转型和客户日本本田的需求,尝试用AI技术开发四模八腔自动浇注单元。客户没有提出具体要求,国内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研发团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屡试屡败。偏偏这时,设备“罢工”了,需额外投入一笔维修费用。
一边是投入近百万元却看不到“明天”,一边是年销售额不足千万元还要维持公司运转,陈妙勇打起了退堂鼓。
当时国外已有类似技术,朱琳鼓励丈夫坚持走下去:“外国人做得了,难道我们做不了?”坚定信心和决心,研发团队心无旁骛继续钻研,汲取失败教训,不断调整方案。没想到,1个多月后就成功了。
这个项目不仅为公司带来回报,还引发了“蝴蝶效应”。2015年,华域科尔本施密特活塞有限公司由此关注到宝琳科技。这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起初,德方对宝琳科技的技术实力存有疑虑,合作搁浅。
尽管如此,华域科尔本施密特布局生产线遇到问题时,宝琳科技免费提供技术咨询、设备调试等服务,将他人的问题转化为自己的解决方案,积累了不少经验。
宝琳科技证明了自身实力,收获了公司迄今最大的订单。2021年,华域科尔本施密特向宝琳科技采购了900余万元的设备。最近,中方高管又传来好消息:德方表示需要中方相关技术支持。“我们的技术得到认可,更值得骄傲。”朱琳说,正是一个个令人骄傲的瞬间,激励着企业在创新路上勇毅前行。
“空杯心态”向未来
汽车的更新速度堪比手机,在硬件加速迭代的背后,朱琳看到的是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构。对此,宝琳科技保持“空杯心态”,坚持自我革新,以谦逊、开放和积极的态度,不断迎接新挑战、抢滩新蓝海。
一方面,深耕技术。
最近,宝琳科技技术部经理熊荣海忙着调试自动线转盘浇铸岛。这台设备将流水线由“直”变“圆”,包含1个机器大脑、3台机器人,可同时生产5种不同产品。“和同等生产力的直线型流水线相比,自动线转盘浇铸岛可减少30%占地面积、20名操作人员、2台机器人,生产效率提升40%。”熊荣海说,此设备还能像积木一样拆分拼接,快速换型换产,降低重新定制产线成本。
这是宝琳科技柔性化研发理念的实践之一。面对汽车零部件行业加速变革的浪潮,宝琳科技研发思路实行自动化、柔性化、可重塑“三部曲”。“柔性化设备灵活性、兼容性更强,让企业轻松应对多品种、小批量的复杂生产需求。”朱琳说,接下来要进一步增强设备可重塑性,帮助企业迅速调整生产布局与产品结构,适应市场变化。
另一方面,拓展产业链。
铝合金部件逐渐成为汽车轻量化的重点方向。“单车用铝量持续攀升,对材料强度和韧度、铸造工艺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朱琳说,零部件轻量化市场已进入“克重博弈”阶段,材料克重降低,竞争砝码增加。
对照行业风向标,宝琳科技从装备制造业向上游材料产业延伸,积极开展前端合金材料的开发和工艺创新,与西安工业大学联合研究,目前已有3款产品取得成效。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加速变革,唯有先人一步创新技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抢占先机。面对未来,宝琳科技蓄势待发。
记者手记
科技创新路永无止境
金华市宝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大,占地12亩,员工60多人,含“金”量却不低,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30%以上,今年新增订单销售额将首次破亿元。依靠科技创新,企业闯出了自己的路。
宝琳科技在研发投入上堪称大手笔,每年投入销售额的10%搞研发。创业初期,面对近百万元可能打水漂的重要关头,宝琳科技也没有放弃,继续走无人走过的路、跨没有桥梁的河,最终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公司总经理朱琳说,办企业肯定要考虑经营效益,但不能只顾眼前效益,只有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坚持不懈创新再创新,才能行稳致远。这并非夸夸其谈。宝琳科技曾为一家企业提供了多年的“义务服务”,看似亏本买卖,但公司始终尽心尽力,将经历变成经验,后来还收获了优质客户。
着眼于长远发展,近年来,宝琳科技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前瞻性的项目,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如今,公司又向产业链上游进军,研发新材料,探寻新机遇。
宝琳科技用自身实践证明,科技创新路永无止境,但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科技创新路布满荆棘,坚持到底才能苦尽甘来。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