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镌刻时光记忆的“青春”老街

2025-04-28 08:50:16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金华传媒记者 孙媛媛 徐桢瑾/文 楼冀阳 实习生 陈炳佐/摄

  这两年,城市街拍火到了青春路。大片大片的梧桐叶随意地散落在斑驳的斑马线上,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街角张望,夕阳将人影拉得老长,歪歪斜斜地铺在通往公园的台阶上……老街巷搭配胶片感,年轻人喜欢的街拍气质一整个拿捏住了。

  选择在青春路街拍,不是没有道理,这里浓浓的生活气息已沉淀40余年。当北面的世贸大饭店拔地而起,当西面八一北街的车辆川流不息,当南面的西市街商圈人潮涌动,当东面的婺州古城焕发新生,青春路一带依旧闹中取静。

  青春路有着自己的节奏感。菜场、饭店、公园,都不大,给这里的居民日复一日提供着生活的便利。街道旁的梧桐树枝叶繁茂,将蓝底白字的路牌微微遮盖。数十年来,很多老住户不舍搬离,他们中有多少人还记得梧桐树刚栽下去的模样?现如今的青春路,怀旧正当时。

  青春路之城市记忆

  老金华人对青春路都不陌生,它位于人民东路以北,西起八一北街,东至东市北街,并有一段路向东南方向折至人民东路。

  青春路诞生于1983年,“青春”二字深深地烙在那一片区的发展中。在青春路周边,有青春幼儿园、青春小学、青春中学、青春小区、青春公园、青春便利店……以“青春”命名的建筑、店面和公共区域随处可见。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春路一带热闹非凡。这里聚集了学校、部队、医院、机关单位、国营公司以及许许多多单位宿舍,金华最早的证券交易营业部也开在青春路上。

  青春路西段,是一个长长的大上坡,两侧泛黄的年代感住宅错落有致,当年的水产公司宿舍、饮服公司、十里坪监狱宿舍、化肥厂宿舍等都在那儿,老式楼房造得各有特色。临街的走廊上并排着好几间屋子,木门刷成铁红色,仿佛能听见推开门的“吱呀”声。裸露的红砖拼成菱形窗格,铁制的栏杆扶手锈迹斑驳,窗台上的花盆里冒出嫩绿的小葱,两个拖把头拧干了靠在一旁。

  东段的青春路同样是各类单位及其宿舍楼的聚集地。过去,那里有卫生局、妇幼保健站等单位,还有浙师大、金华粮校、市中心医院等10余个单位的宿舍,离休干部、教师、医生多居住在那一带。

  随着城市逐渐向南发展,有人选择搬离,有人继续留在这里。街道、房屋多不曾改变,配套设施倒是逐步完善。近年来,让居民们津津乐道,又让年轻人追捧的,莫过于街道墙面上的复古装饰。

  青春路西段的大上坡,是关于“城市记忆”主题的装饰。二八大杠自行车、黑白电视、老式奖状……触摸着一幅幅墙绘、一样样老物件,仿佛走进时光隧道,内心深处的乡愁与柔情被唤醒。

  与青春路平行、位于青春公园北侧的春晖路路段,也将回忆上墙。一条路,成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回忆场。找一找整墙的磁带中是否有一盘曾让你听得彻夜未眠,看一看曾经不花钱的小游戏你还记得几个,摁一摁一人多高的巨型大哥大按键,只可惜震耳的铃声不再响起……怀旧插画、历史图片、年代口号、青春诗词串联起整条“青春之路”,留下你我关于青春的共同回忆。

  “青春”住户很松弛

  青春公园小山坡的凉亭不远处,有跳广场舞的阿姨、打太极拳的大爷,还有摆上桌椅在太阳底下玩纸牌的老邻里,各有所乐,怡然自得。

  练歌的队伍里,王桂芝和鲍秀萍唱得起劲。她俩都是青春小区的居民,住在这里已经20多年,现在都已退休,她们每天的生活圈就是围绕青春路展开的。

  “我以前住在古子城里,拆迁后就把家安在青春小区。这里生活很方便,出门就是公交站,走路去医院不到10分钟,去曙光菜场买菜也很近。”王桂芝说,如今住在青春小区的大多是老年人,大家图的就是生活便利。“我们一家几代人,小孩都在市中心医院出生,对这边的生活很有依赖感。”

  义乌人鲍秀萍选择青春小区,是被“青春”二字吸引来的。上世纪50年代末,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名叫《青春之歌》,上学时鲍秀萍很喜欢这部电影,也很喜欢“青春”这两个字。“‘青春’听起来就很有活力,因为喜欢‘青春’,所以我们就在青春小区买了房。”

  同在青春小区生活,王桂芝和鲍秀萍处成了好姐妹。退休后,两人生活很丰富,一起唱歌跳舞,一起逛街买菜,还一起在青春路社区当义工。“我们邻里之间很和睦,基本没有矛盾纠纷,大家都和和气气的。”生活的和谐与惬意让她们对“青春”依赖又迷恋,20多年来从未动过搬家的念头。

  青春路66弄4号楼附近的弄堂口,住着一位“明星奶奶”——马淑芳。她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我省首届“最美拥军人物”,今年已经93岁。

  马奶奶是杨思岭社区的第一任居委会主任,亲历了青春路的变化与发展。“以前青春路上坑坑洼洼的,街巷里还养鸡养鸭。怎么整治呢,大路靠政府,小弄堂靠居民,填小坑,治污水,就这么一点点修好了我们自己的青春路。”讲起过去的点滴,马奶奶很感慨。如今生活大变样,她依旧喜欢住在青春路上,看世事变迁,也紧跟时代潮流,“我每天都看报纸,一个字一个字慢慢看,记得很牢”。

  平日里,老街坊们有事没事总爱到马奶奶的屋里坐坐。邻居叶阿姨说:“住在这里的都是老面孔,每天来打打招呼,安心。”

  老街念旧也恋新

  老街巷里自然不缺时光的味道。青春路上就有几家让人百吃不腻的老店,刻在味蕾和记忆里的味道陪伴了附近居民三四十年。

  青春路61号,有一家开了32年的饺子店,店主是山东临沂人,店名叫山东大嫂水饺,蓝色的门头店招很显眼。饺子店装修简朴,马赛克砖的墙面,淡黄色的连体座椅,透着一股年代感。

  前些年,李衍斌从父母手上接下这家饺子店:“住在附近的居民大都吃过我们家的饺子,以前是跟着父母来吃,现在带着父母和孩子来吃。”店里的饺子每天现包现卖,味道不错,价格实惠。

  两年前,饺子店从青春路搬到了体育街,有的老客以为店不开了。一年前,青春路的老店又重新开张。李衍斌说,起初父母选择在青春路上开店是因为这里人多热闹,“现在客流量比不上从前,但还有很多老客都认这个地方,不做太可惜”。

  或许,青春路和山东大嫂水饺已形成羁绊,成了附近居民和李衍斌一家的情感纽带。关于青春的味道,也许只是一碗饺子。

  近些年,时髦的咖啡店、小吃店在青春路一带零零星星开了起来,有些还意外地成为“网红”打卡点。在青春路和警民巷交叉口,是一家新开的私房菜馆,名叫婺南山·七号院,过去这处老房子荒废了好些年。

  整幢房子充斥着浓浓的复古氛围,斑驳的水泥外墙和护栏记录着年代的痕迹。“人到了一定年纪,总是会怀旧的。”店主胡旭嵘是一名70后,土生土长的金华人。“小时候看多了这样的房子,一直很向往,也很有感情。”她觉得,老房子有历史的沉淀感,自带年代故事。

  胡旭嵘曾担心巷子狭窄又偏僻,客人不好找,也没有宽敞的停车位。当她置身于这幢房子里,就走不动道了:“复古怀旧的东西总让人觉得很放松,走进这房子,人就能站得住、待得住,有一种松弛感。”抱着怀旧的心态,她决意做件文艺的事。让她欢喜的是,自营业以来,她遇见了不少同好食客。

  青春路上,几十年的老店与时髦感的新店形成反差,无形间成就了老街的独特魅力,也萌发了新的生机。青春路正如其名,适合追忆青春,新的青春亦在路上。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