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微亮,金华市众邦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中央食堂已透出亮白色的灯光。49岁的王显菊身穿白色围裙,认真地和揉面台上的面团“较着劲”。蒸包区,十几屉蒸笼整齐排列,等待着500多个馒头和包子新鲜出炉。这是王显菊为社区的老人们准备的第一份温暖。
6点一到,中央食堂就餐窗口前便排起银发队伍。邵奶奶刷完爱心卡,接过馒头和包子,笑得眯起眼:“我在这里吃了很多年了,三餐都会来这里吃。这里的饭菜很好吃,小王对我们也很热情。”
据了解,中央食堂提供一日三餐,中饭和晚饭标配是一荤两素,八块钱一餐。根据地方政策,持有爱心卡的老人,60岁-70岁的老人每人每餐六元一份,70岁-80岁的老人每人每餐四元一份,80岁以上的老人更是优惠到两元一餐。很多家住食堂附近的老人常常会来食堂吃饭。
今年是王显菊从事养老行业的第十年,她的日常工作是为老年人们准备一日三餐以及每周一三五为有需求的老人们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每天天刚开始透亮,我就开始了为老服务的准备工作,基本太阳落山后才结束,有时会稍晚些。”王显菊说。
十年前,王显菊的职业生涯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做月嫂,一个是做养老服务工作。为什么会选择养老行业?“一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但在众邦养老核心服务理念‘有温度的养老服务’影响下,我真正全身心投入养老行业,在为老年人服务的过程中,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王显菊坦言,自己用诚心、真心、爱心去服务老人,得到了老人们和家属们的认可。
周五上午九点,王显菊背上印有“众邦养老”字样的双肩包出发了。包里装着理发剪、指甲钳、血压仪等很多生活照护用品,还有特意为96岁林爱祥奶奶准备的午饭。“林奶奶,咱们先洗脸,洗完就清爽啦。”她半蹲在床边,用温热的毛巾轻轻擦拭老人的脸庞。
这样的上门服务,她每月要跑30户左右。在婺城区的街巷里,总能看见她匆匆的身影:在城东街道帮独居老人喂饭,在竹马乡为独居奶奶修剪指甲,在塔石乡的山路上背着行动不便的老人去体检……有次暴雨突至,她冒雨赶到老人家中,浑身湿透却先检查老人家窗户是否关紧。“老人攥着我的手说‘你比亲闺女还靠谱’,那一刻觉得什么苦都值了。”王显菊说道。
王显菊在养老行业工作的十年,影响着周边的许多人,其丈夫和妹妹也在其列,也均加入了养老行业多年。丈夫负责老年人餐食配送,妹妹通过努力也做到了养老公司的管理层,妹妹总是会说“跟着姐姐学会了很多实际服务老人的技能,以姐姐为榜样”。
十年时间,每年300多天,每天从天亮忙到天黑,王显菊却甘之如饴:“现在才明白,看着老人们吃完饭后慢悠悠晒太阳,听他们喊我一声‘小王’,这才是我最值钱的‘工资’。”
十年养老,王显菊见证了养老政策的变迁,也用双手焐热了数百位老人的晚年时光。当暮色浸染食堂窗口时,她又开始为次日的早餐做准备。揉面的节奏里,藏着这座城市最温暖的烟火气。
(记者 刘琳婕)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