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婺城琅峰山里藏着一段抗战传奇

2025-09-05 08:49:2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马晓芬

  在婺城区琅琊镇境内,有一座琅峰山,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之一。

  琅峰山风景秀丽,数十里山水相连,有着“水若漓江,山若武夷”之称。1943年,中国军民在此以少胜多,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书写了琅峰山大捷的光荣一页。

  巍巍琅峰山,见证了那段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峥嵘岁月。

  寻访足迹琅峰山承载红色底蕴

  循着红色足迹,记者攀登上琅峰山,一首用血与火写就的史诗徐徐展开。

  在山腰之处,一座崭新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碑座四周,是多幅惊心动魄的石刻战斗画面,在诉说着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迹。沿着石阶往上走,1993年琅琊镇政府立碑时刻下的“抗日阵亡战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红色大字,如今镶嵌于新碑周边的栏杆上,红色灼灼、字迹清晰。

  再继续向上攀登,一座名为“胜利亭”的亭子静静矗立,亭北的抗日战壕遗迹仍存。手抚石碑,耳畔犹闻金戈铁马。

  琅琊镇琅琊徐村老支书徐高良介绍,琅峰山烈士纪念碑最初由村民自发筹资修建,村民徐康有曾牵头搜集战斗史料并详细记录。后经上级相关部门组织,纪念碑迁至现址,并于去年8月进行改造提升,以更好地弘扬英烈精神。自1993年立碑以来,这里已成为当地中小学生清明扫墓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以少胜多琅峰山大捷振奋人心

  1943年3月7日,驻扎在长山乡石门村的日军7934部队出动了200余人的大队,向琅琊徐村以西进犯。当他们经过白沙溪时,我琅峰山守军的9名战士居高临下,勇敢向日军发起猛烈进攻。经过惨烈的战斗,他们共击毙了包括日军中队长在内的21人,战马一匹。日军指挥官新田大佐因战马被击毙摔倒在地。

  随后,日军掉头向琅峰山包抄,从当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一共发起三次进攻。我方守军在6人牺牲、2人受伤的劣势之下,依然坚守阵地,顽强抵抗。后来,在我方一个加强排的支援之下,日军无法占领琅峰山高地,只得撤回石门村。

  那一仗打得振奋人心。第二天上午,琅琊徐村的村民们奔走相告,大家主动捐钱,买了猪羊、米酒,送到琅琊徐村营部驻地,慰劳抗日部队。

  当时,汤溪县政府得到这一喜讯之后,马上派人来战地采访。翌日,《汤溪县简报》上刊登了《琅峰山之役》的文章。不过,“琅峰山九壮士”都是无名英雄,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传下来的只有他们的不朽战绩。

  敌营传信方伯英诠释家国大义

  琅峰山守军之所以能占得先机,使日军无路可进,说起来,多亏了方伯英。方伯英,原籍福建仙游,幼时随父亲迁居金华县长山村,当过5年兵。

  当时,日军进占石门村,石门以西即为长山村,琅琊、古方一带正是琅峰山守军所在地,如此,长山即成要冲之地。方伯英临危受命,担任长石乡公所总干事,周旋于日军与伪军之间,一是尽量阻止日、伪军在长山一带的杀烧抢掠行径;一是为琅峰山守军传递军事情报。

  他接近日特机关,同时策反驻守石门的伪军士兵。当日军大队进犯琅琊时,方伯英的情报早已率先抵达琅峰山,一役功成,也使他成了日军的重点怀疑对象。数月后,方伯英被捕,死于日军刑讯室。

  薪火长燃巍巍青山铭记丰碑

  巍巍琅峰山,挺起了军民抗日不屈的脊梁,镌刻着永不褪色的抗战史诗。

  琅峰山抗日战斗旧址于1995年3月被中共金华县委、金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金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琅峰山抗日战斗旧址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缅怀瞻仰。每逢清明节等重要纪念日,机关干部、学校师生纷纷来到纪念碑前整齐列队,高唱国歌、肃立默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追思和崇高敬意。

  琅峰山抗日战斗旧址,犹如不朽的精神灯塔,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琅峰山大捷”的抗战故事,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后人在新时代有新担当和新作为。(记者 马晓芬)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