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大家黄宾虹,出生于金华城区的铁岭头,直到19岁才离开金华。他在金华度过了童年、少年的美好时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金华的山水之外,还有曾经教育过他的8位金华老师。他们分别是黄济川、黄秉钧兄弟,李国柽、李国棠兄弟,赵经田、应芹生、邵赋清、陈春帆。
1950年9月4日,我国的“一代词宗”夏承焘在其《天风阁学词日记》中写道:“午后持贞晦函诣黄宾老,宾老允作画寿七十。听其谈学画经历,谓儿时避乱金华,其尊人菊(鞠)如先生,以集资来往金华、苏州贩布起家,延金华黄梅溪教宾老。宾老六七岁时,即每晨学画两小时,迄今八十年不废……”《黄宾虹年谱》上也写道:“黄宾虹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金华市铁岭头。父为布店老板,请一举人黄梅溪执教宾虹。”
1950年,黄宾虹已经87岁高龄,他在与夏承焘谈论学画经历的偶然间,能随口说出其年少时先生的姓名,可见对这位黄梅溪老师有着深刻的印象和深厚的感情。那么,这个黄梅溪到底是何许人呢?
第一位老师黄济川“六岁画龙于壁,逸逸有生气”
根据《光绪金华县志》中的记载,光绪二年有一名举人名叫黄济川,字梅溪,而清代金华县举人中姓“黄”且以“梅溪”字号的仅有“黄济川”一人,由此可知,黄梅溪即黄济川。据民国四年《续修浙江通志采访稿·黄济川列传》中的记载:“黄济川,字梅溪,塘下人。幼颖敏,博学工文,善书画,尤以墨梅著名。六岁画龙于壁,逸逸有生气,人目之为顾长康。入泮后,家贫,授徒以自给。邑之名士,皆出其门。”
在身为举人的黄济川等人的谆谆教导之下,就在黄济川中举的同一年,即光绪二年早春,黄宾虹随父返原籍安徽歙县应童子试,名列前茅考中秀才。但除了应试教育,“博学工文,善书画,尤以墨梅著名”的黄济川,对年幼的宾虹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和悟性显然是不会忽视的,在授宾虹四书五经、诗词文赋之余,必定也教过一些书画方面的技巧。我们有理由相信,黄济川在绘画方面肯定给过黄宾虹一个很好的启蒙。
第二位老师黄秉钧教黄宾虹“举业”
黄宾虹在《自撰年谱》中记载道:“(光绪)庚辰,返歙应院试,获隽……迁城东三牌坊。从黄芸阁师习举业。家用恒不足,省衣节食。”那么,这位黄芸阁又是谁呢?
笔者在收集整理黄济川资料的过程中,在赤松《金华玉泉钱氏宗谱》中发现有一篇由黄济川作于光绪三十四年的《钱母郑孺人家传》,其中写道:“……肇华年十八始惭悔悟,自怨自艾。适同邑黄虎溪先生设帐泉村,命师事之,颇孟晋。嗣后从余弟芸阁游……”根据文章中的叙述,我们可以知道,黄芸阁(芸阁为号,名为秉钧)为黄济川胞弟,并由此可知,黄济川和黄秉钧兄弟均做过黄宾虹的老师。
根据史料记载,对照《黄宾虹年谱》可以推断,黄济川给黄宾虹授课的时间基本可以确定在同治九年(1870)到光绪五年(1879)这10年间,也就是黄宾虹7岁到16岁的时候。到光绪五年,黄济川入幕郡守,因公务缠身,无暇授徒,但此时,黄宾虹之父黄定华与黄济川已相交近10年,情谊深厚,于是黄济川便推荐自己的弟弟黄秉钧继续为宾虹授课,直到光绪八年(1882)春,黄宾虹离开金华为止。 师生竟是同宗
笔者对照两地的宗谱,发现黄济川、黄秉钧兄弟和黄定华、黄宾虹父子皆为东汉孝子黄香的后代,至晋元帝时,有祖先名叫黄积,字符集,守新安,生二子:黄寻、黄苾。黄寻仍居新安,黄宾虹属这一支。黄苾则迁居金华,形成金华黄氏,黄苾为金华黄氏始祖,黄济川兄弟属这一支。论资排辈,黄济川当为黄宾虹叔辈。
当年,黄定华请黄济川来执教宾虹,有三个理由:一是因为黄济川是当时儒师的佼佼者,以资历学识而言,都在黄宾虹诸师之上;二是因为部分宗族观念,认为由同姓同宗的黄济川来当宾虹的老师,必会尽心教诲,不致敷衍;三是因为黄宾虹的父亲黄定华也喜书画,尤擅画梅,这与“善书画,尤以墨梅著名”的黄济川志趣相投。所以,黄济川是黄定华眼中最恰当的人选。
此外,根据曹宅龙山村的《龙山张氏宗谱》卷十八记载,光绪六年九月到光绪八年二月期间,黄济川曾与刘逢庚等16人联名推荐乡绅张作楠(清嘉庆进士,徐州知府,著名天文学家)入祀乡贤祠之事,为金华的地方文化事业作贡献。巧的是,这16人中,还有一位也是黄宾虹的老师,他就是廪生李国棠。由此可见,当年黄宾虹的父亲黄定华为儿子所请的老师,都是当时金华地方上的名人,正是在这些人的精心教导下,黄宾虹才踏上了读书、学画的成长道路。相关链接黄宾虹的8位金华老师
邵赋清:今婺城区汤溪人,黄宾虹5岁到7岁时从其习四子书,为黄宾虹的童子师。
李国柽(字灼先)、李国棠(字咏棠,善山水)兄弟:黄宾虹居罗店时,从其兄弟二人学文词书画,为黄宾虹的业师。
黄济川(号梅溪):今金东区塘雅人,黄宾虹7岁到16岁时的先生,为黄宾虹的恩师。
赵经田(秀才)、应芹生:黄宾虹12岁时,从其习诗文词书画。
黄秉钧(号芸阁):塘雅人,为黄济川的弟弟,黄宾虹17岁至19岁时,从其习举业。
陈春帆:义乌人,黄宾虹16岁时从其学人物画。(黄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