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工作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着力改善民生、造福于民的一项重大民心工程。婺城区采取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方法,选择了五个区级农房改造试点村先行试点,竹马乡联民村有幸入选。通过镇村干部、群众的艰苦攻坚,成效较为明显。另外,我乡的下张家村早在2003年就结合村庄整治进行了旧村改造,全村土木结构的旧房已基本拆除,改造率达到了95%;新建房的农户共有290多户,新建率达到85%以上。笔者就两村的做法进行了整理与思考。
联民村已经完成了村庄道路拓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长湖护提加固和村庄绿化亮化工程,农房改造工作进展顺利,需要拆迁共47户,其中1户为古宅保护,目前46户已与村签订拆除协议,20户已拆除,将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新建,其余26户将按协议时限进行拆建。该工程所到之处旧房均已全部拆除,基本实现了零矛盾拆迁、无障碍施工。
下张家村和联民村,村情各有不同,改造时间各有不同,改造背景也各有不同,但实践证明,两个村同样都成功了。归纳总结两个村的成功,给我们许多有益启示:
启示一:实行农村住房改造,要有坚定的决心
农村住房改造对村民而言是一件大好事,但也是一件大难事,“钱、地”等“拦路虎”且不说,光光村民拆迁思想工作就够村两委为难了。联民与下张家村农村住房改造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首先要归功于上上下下坚定的决心。
坚定的决心首先体现在领导干部的表率上。为做好联民村的农村住房改造工作,乡党委书记李唯亲自指挥,并由我担任组长,乡人大主席及乡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这充分说明竹马乡有决心、有信心打好这场硬仗,也把乡里的信心与决心传递给联民村干部群众。特别是刚开始,任务重,时间紧,工作又无所着手,联民村书记钱玉军有些情绪低落,我们乡干部上至书记下至一般干部,遇到他时都为他鼓劲,为联民加油。乡里还直接派多名得力干部及乡唯一的规划员进驻联民,与村干部一起并肩战斗。还有区委副书记张菲菲,也多次亲临联民村,帮助解决难题。区农办、区水务局、区建设局、区规划分局等多个部门领导给予联民很多帮助,这些都给联民以坚定的信心。
坚定的决心还体现在村干部的精神状态上。对于此次农房改造工作,村干部们明确任务,勇于承担责任,充分发挥了村两委干部的领头雁作用,他们不畏艰辛,到农户家做了许多工作,排解村民之所忧,使得在住房改造中产生的各类矛盾得以解决。比如联民村书记、主任,虽然有时面对乡干部时有些畏难情绪,但一旦面对群众,他们都展现出最饱满的精神状态。钱玉军曾为了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到深夜12点多,他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做群众工作关键是心与心的沟通,只要我们对群众用心,与群众交心,不相信打动不了他们的心。”最后,拆迁户给他端出了一碗鸡蛋!
坚定的决心最后还体现在广大村民的身上。下张家与联民农村住房改造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例子举不胜举。例如,联民村村民宗钢成,在此次农房改造工作中,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都献给了村里的住房改造,由于家里农务繁忙,他便雇佣四个工人打理、种植家里的苗木,要知道,每雇佣一人每天就要开支80元,而他自己每天的工钱仅是20元。笔者问他是什么促使这样做时,他说:“是村干部一心为公的实际行动影响了我,他们既贴钱,又这么辛苦,我这点算什么?”有这么一批“舍小家为大家”的群众,我们的干部怎么会没有信心和决心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九峰移民精神”,这就是“九峰移民精神”的真实写照!
启示二:实行农村住房改造,要有科学的规划
想要将这项惠民工程科学有序地完成好,科学规划是基础。我乡实行农村住房改造的两个村均重视发挥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龙头作用,非常注重规划的实用性和长远性。其中下张家村从1996年就开始对村庄进行规划,划定了村庄建设范围,并把所有在村庄建设范围内的宅基地托浮收归集体所有,农户建房统一按规划严格实施。这样有利于村庄建房的规范化,有力地制止了建房无序无规状况,为实施旧村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1998年开始,下张家村两委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使之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与习惯。联民村原先也有村庄建设规划,但与现实比,显得相对滞后,借农村住房改造试点的东风,联民村对原有的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新制定的规划征求多方意见,更加科学合理,可操作性更强。例如,长湖穿村而过,但却“篷头垢面”,到处都是垃圾,可谓“惨不忍睹”,老百姓是一边随意丢弃生活垃圾,一边痛心怀念“过去的长湖”。新规划就将“长湖”作为联民村整体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将长湖治理与村庄整治、农房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做足“水”文章。新规划还利用联民是远近闻名的花卉苗木村这个优势,多利用一些公共场地栽一些“特色花”,种一些“效益树”,既达美化、绿化之效果,又为村集体创造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这些细节的考虑使联民村的新规划被联民广大村民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所以,在实施农村住房改造时。
启示三:实行农村住房改造,要有巧妙的办法
面对如此艰巨的工作任务,也许有人要说,村里没钱,缺少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完成住房改造,简直是“天方夜谭”;也许有人要说,我们也想住房改造,但没有土地指标,老百姓房子拆了没地方建,要拆难啊;也许还有人要说,住房改造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搞得不好引发矛盾纠纷,得不偿失啊。那么,这两个村是如何解决这些共同难题的呢?
整合资源解决“钱从哪里筹”这个难题。下张家村的住房改造是前几年完成的,且此村村集体经济相对较强,情况较特殊,而联民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相对典型。由于种种原因,联民村是竹马乡少数几个未完成村庄整治的村。今年又被选为住房改造试点村,系列工程首当其冲都需要“钱”。若单独去完成这些工程,每项工程至少都需上百万元资金,村集体经济薄弱的联民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一是整合项目节约钱。将上述项目“合三为一”,避免一些浪费,此举就为联民节约几十万资金。二是利用好政策争取钱。三是盘活闲置资产转成钱。联民村有茶厂、老办公楼、碾米厂等闲置不用的资产,此次经民主商议决定为将其盘活,在规划前提下统一将其拆除作为村民住房改造的启动地块,通过有偿竞标形式筹措了近60余万资金,解决了“三合一”工程的启动资金。四是干部带头筹措钱。村书记与主任带头各拿出5万,其它班子也各拿出几千、上万,一下筹了近15万资金。五是村民支持缓解村集体资金支付压力。由于思想工作到位,村民对此项工作非常支持。拆除价二层楼房仅为每平方200元,一层砖混仅为100元,混凝土的仅为50元,虽然价格不高,但大部分群众都比较支持。另外,很多群众宁愿家里出钱请人种苗,也要帮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六是利用优势缓解村集体资金支付压力。也就是前面所讲的利用自己种植苗木的优势,大大降低了绿化成本。
盘活存量土地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难题。一是向严格执行“一户一宅”要土地。目前农村的现实是大部分村的建设用地都在农户手中,新建房老房旧房无法收回,真正做到“一户一宅”的并不多。但长期以往,村集体非常被动,住房改造很难启动。下张家的做法较彻底,其早在2003年就一次性将所有宅基地明确由集体所有,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改造后不仅未增加建设用地,还有多余的土地对外招投标,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此次联民村利用住房改造的契机严格执行一户一宅,通过整理本村建设用地等途径,也完全能满足村民的建房的需要,目前甚至还有多余。二是通过整理村庄要土地。联民与下张家都利用住房改造的机会,把边边角角的土地都盘活、整理出来了,满足村民的建房需要。特别是联民通过整理长湖两侧,腾出了10余幢房子的建设用地。三是向整合建房意向要土地。鼓励有房无户参与住房改造活动,拆除旧房一律按每户90m2进行安置,拆后不建的,以经济方式补偿。鼓励单独立户老人与子女联建,对子女暂时不建房的或无子女的户,可先由村统一建安置房进行安置。通过种种方式,不仅使旧房、老房得以顺利拆除,而且使村里的建设用地明显增加。
(作者系竹马乡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