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婺城网视 | 图库中心 | 新闻专题 | 婺城政务 | 人文婺城 | 婺城彩票财经法制 | 体育赛事 | 旅游导向 | 车行天下 | 生活资讯 | 房产装饰 | 婺城论坛 | 实力婺城 | 少儿文艺
--------------------------------------------------------------------------------------------------
新闻热线:0579-82532488 0579-82305868
报网互动
新闻搜索:
 
 
婺城支站 浙新办[2008]15号
区内联网: 新城区 金西 双龙 仙源湖 罗店 乾西 竹马 雅畈 安地 白龙桥 琅琊 蒋堂 汤溪 罗埠 洋埠 长山 沙畈 塔石 岭上 莘畈 箬阳 城东 城西 城中 城北 新狮
您现在的位置: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下张家花农陈莉的茶花缘

2010年03月01日 10:0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发表评论] [ ] [打印]

  前 言

  新村处处美如画,茶花朵朵繁似锦。早春时节,漫步在竹马乡下张家村,这花海里掩映的村庄到处都是一派喜庆景象。花农们正忙着打扫卫生,美化庭院,满怀欣喜地为即将在家门口举行的首届中国·婺城茶花节的开幕(3月5日)做好迎宾准备。在路边,记者遇到了正在布置演出场地的全国劳模、下张家村支书钱瑞华。他高兴地告诉记者,“2003年,中国金华国际茶花大会暨国际茶花节在这里举行,提高了我们村的知名度,推动了我们村茶花产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今年,首届中国·婺城茶花节又将在这里举行,我们一定会抓住这个好机会,向大家展示茶花的魅力和下张家村的魅力。”

  下张家村是茶花专业村,种植茶花100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0%以上。“一棵茶花一担谷,一亩茶花一幢楼。”———村民们依靠以茶花为龙头的苗木产业相继走上了致富的道路。2003年,金华国际山茶物种园落户下张家村,成为婺城区茶花产业的象征。国际山茶物种园收集了各类山茶物种18组204个,茶花品种400多个,园中的山茶种类占世界山茶物种的80%,品种之多居世界第一,是婺城区茶花产业的一张金名片。下张家村的发展历程也是婺城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缩影。在首届中国·婺城茶花节即将举行之际,记者采访了下张家村的一位普通花农陈莉,从她的讲述中,记者感受到到婺城茶花产业蓬勃的生命力。

  一枝山茶嫁春风

  ———下张家花农陈莉的茶花缘

  记者找到陈莉时,她正和下张家村的姐妹们一起排练“时装秀”。当她们一丝不苟地走“猫步”时,谁也猜不出,她们都是地道的花农。“过几天,我们这个节目就要在茶花节开幕式上亮相了,所以在抓紧时间排练。为了演出的效果,我们还专门请人设计了一套以茶花为主题的服装,到时候给大家一个惊喜。”陈莉今年三十来岁,言谈举止中透着职业女性的干练。她从2000年开始种茶花,如今已经拥有60亩苗木基地,年销售额超过100万。陈莉用三句话总结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一是因为我们国家安定繁荣,花卉苗木产业兴旺;二是因为有了钱书记这样无私的带头人;三是因为我们能吃苦,讲诚信。”

  A 探花

  陈莉出生于乾西乡黄桥头村,1996年嫁到下张家村。“当时下张家很穷,房子很破。别人都说我嫁错了地方。”那时,下张家村和大多数农村一样,在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寻找出路。“种粮食不赚钱了,很多人外出经商或者打工。”和别人不一样,新婚的陈莉想和丈夫在祖辈生活的土地上做出一番事业来。“我们村有种茶花的传统,村祠堂里还有800年前木雕的茶花。九十年代末,村支书钱瑞华已经靠种茶花致了富,盖了新房子。钱书记还承诺,大家只要种植苗木,他不仅教技术、传递信息,还帮助找销路。那时,我们就有种茶花的打算了,但是因为资金不足,一直没有动手。”

  在陈莉新婚的那一年,村里发生了一件大事。隔壁村的苗木大户为了扩大种植规模,想来下张家村租地种苗木。“他想租一大片地,但是我们村的地都已分给各家各户了。为了这件事,村里还专门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在钱瑞华的努力下,村里的经济合作社同意把地打包租出去。“当时每亩地一年的‘租金’是390公斤稻谷,这对大家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收入了,和自己种地相比,收入差不多。”

  1998年,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村“两委”在钱瑞华的带领下,下张家村村集体把土地从农户的手中返租过来,然后再由村集体转包给大户,用于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村里200户多户农民签订了“反租倒包”合同,一共盘活了600多亩土地。下张家村的花卉苗木大户越来越多了,下张家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当时陈莉已经筹集了一笔钱,但她还是下不了决心。

  B 种花

  2000年竹马乡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茶花之乡”。这个消息传到陈莉的耳朵里,就像是一阵春雷,于是,陈莉向村集体租下10亩地,用来种植花卉苗木。当年11月,陈莉的丈夫在钱瑞华的带领下,到宁波奉化买种苗。他们花了3万多元钱,买了5000多株茶花苗和茶梅苗。“第一次种苗木,就吃了一个大亏。那年冬天天气特别冷,1000多株茶梅被冻死了。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种植技术不过关。我们到处学习种植技术,这样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第二年,为了降低成本,陈莉开始尝试用扦插和嫁接的方式繁殖茶花。“前两年没有赚钱,但是学到了技术,心里很踏实。”

  “因为对市场不了解,只是跟风,别人说什么好,我们就种什么,所以吃了不少亏。”在2001年的苗木市场上,雪松非常抢手,一米高的雪松可以卖到100多元的高价。于是,她丈夫急匆匆赶到南京,以每株15元的价格买了一车雪松小苗。6年后,这批雪松以每株20元的价格卖出去了。“后来,我们接受了这个教训,开始有意识地搜集市场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断。”

  2003年,中国金华国际茶花大会暨国际茶花节在下张家村举行。茶花节不但提高了茶花和下张家村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茶花节给予了包括陈莉在内的所有种花人家以巨大的信心。“那时,很多外国人来我们村参观,我觉得特别自豪。”2004年,陈莉又租下了40亩地,用来种植花卉和苗木。她种植的品种也由一开始的茶花和茶梅,扩大到红花檵木、石楠、金边黄杨等品种。那一年,因为做生意的需要,陈莉买了一辆面包车。几年后,她又买了一辆小轿车。

  “钱书记经常跟我们说,做生意就是做人,只有对人诚信,生意才能做大做强。前几年,我们没有做过任何广告,靠的就是老客户带新客户。”几年后,传统的销售渠道已经不能满足陈莉的需要,于是她想到了网络。“其实我上网比较早,但直到2007年,我才真正认识到网络的巨大潜力。”她试着在“中国花木网”等专业网站上发布供给消息,几天之后,她就收到了客户的电话,做成了一笔生意,卖了30万株红花檵木。现在,陈莉种植的花卉苗木已经插上了网络的翅膀,从竹马飞向了四面八方。

  C 秀花

  “在竹马乡,金店村的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得比较早,我们直到2008年才有自己的文艺队伍。关键是思想上没有转过弯来,不知道种茶花重要,‘种文化’也很重要。”看着周边的村庄都有了自己的文艺队伍,村妇女主任吕艳青坐不住了,她去找陈莉一起商量。几天之后,下张家村有了第一支文艺队伍———“时装走秀”队。

  “虽然我聘请了专门人员管理苗木基地,自己重点抓销售工作,也还是很忙。开始的时候,我只是把文艺活动当成放松身心的方式。”几个月后,竹马乡举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合唱比赛”改变了陈莉的想法。在那次比赛中,下张家村精心排练的合唱夺得了第一名。“看到钱书记上台领奖,我们心里很自豪。乡里的领导说得好,文化是软实力,和经济实力一样重要。”比赛之后,下张家村在乡政府的指导下,重点开展了以茶花为主题的农村文化活动。去年,下张家村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诗歌朗诵比赛”中再次夺魁。

  今年,为了发展茶花产业,弘扬茶花文化,婺城区将举办首届中国·婺城茶花节。相隔七年之后,下张家村再次迎来茶花节。和2003年相比,下张家村的茶花产业早已更上一层楼。2006年“竹马”牌茶花获得金华市名牌产品称号,2008年又获得“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同时,下张家村的“茶花文化”也种得枝繁叶茂。在茶花节开幕式的节目单上,下张家村的文艺节目占了八成。“我们村参加演出的有锣鼓队、排舞队,当然最时尚的肯定是我们的‘时装走秀’。”陈莉非常自信,“我们所有的节目都是以茶花为主题的,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表演,宣传我们的茶花。以前我们把茶花种在地里,现在我们要把茶花种进观众的心里。”

  “在那茶花盛开的地方/是我们的家乡下张家。在那茶花盛开的地方/是我们的国际山茶物种园。一树树茶花在朝霞中欢笑/一座座别墅在长湖畔眺望。一条条大路迎来五湖的朋友/一根根光缆联接四海的客商……”陈莉依然记得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诗歌朗诵比赛”中,下张家村的花农们齐声朗诵的那首诗:《在那茶花盛开的时方》,这首诗表达了她们内心的骄傲和对未来的向往。婺城的茶花产业还很年轻,前面的路还很美、很长。

  后记

  春风得意到竹马,满园花开下张家。采访完陈莉后,记者来到竹马乡人民政府。距离首届中国·婺城茶花节还有不到一周时间,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乡党委书记李唯非常看好今年的茶花节,“2003年举行的中国金华国际茶花大会暨国际茶花节,对竹马花卉苗木产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竹马乡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已达6000余亩,拥有花农近万人,其中茶花生产基地连片2800亩,茶花产业已经成为竹马乡的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我相信,以茶花节为平台,可以吸引客商参与展示和交流,推动茶花产业朝精品化方向发展。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婺城和竹马乡茶花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产业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

【作者】: 记者 英昌 通讯员 杨卫青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人人都夸茶花美
·茶花的故事
·第一抹春痕
·竹马借茶花节提升发展软实力
新闻排行榜
· 一方青砖“雕”乾坤
· 城东街道桃园社区助力城创这么干
· 满怀文化自信走进新时代
· 婺城“喜庆十九大”文艺巡演走进安地
· 曹荣安:环保路上坚持“雷锋心”
· 遂昌婺城文化 走亲共贺盛会
· 书画名家走进婺小 挥毫弘扬传统文化
· 市委政法委专家组来婺 检查指导维稳安保工作
· 公安部督查组来婺指导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白沙溪的倒影

道情宣讲省党代会

义诊践初心

角逐赛场竞风采

记革命烈士——徐文佩
  服务  
?公交 ?列车时刻表
?常用电话 ?邮政编码
?企业档案查询 ?电信话费帐单
?学历证书查询 ?自考信息查询
?长途区号 ?外语翻译
?技术供求信息 ?汽车客运
?科技信息资源查询 ?航空航班
?移动话费帐单 ?地图查询
?机动车违法查询 ?网上报警
?驾驶员违章查询 ?专利检索
?医疗卫生 ?法规查询
?教育局考试成绩、录取情况查询
 

婺城新闻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网站地图

浙新办2008[ 15 ]号 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辩率调为1152*864

浙江在线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